根據中醫養生學的理論,氣順臟和是延緩衰老的重要條件。只要氣機順暢、臟腑調和,就有可能提高生命質量,讓六七十歲的人擁有三四十歲的身體,從而大大延緩衰老的進程。
中醫所說的氣,一方面是指體內流動著的精微物質,如水谷之氣等;一方面是指臟腑組織的活動能力,如臟腑之氣、經脈之氣等。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元素。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貫穿于生命的整個過程。氣的生成和運行如果發生異常,就會導致各種疾病。內在的情緒波動和外在的環境變化,都有可能影響人體氣機。例如,大怒會使人肝氣逆而上行,恐懼會導致氣機下陷,久病則會損傷人體正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調氣、重視養氣、顧護正氣,有助于益壽延年。
人體氣機是否順暢,與情志變化有著直接的關系。心平氣和有助于平衡陰陽,調和血脈,祛病延年。情緒穩定時肌肉放松,氣血暢通,心靜神安,全身處于和諧協調的狀態,劣性刺激減少,衰老的進程自然減緩。脾胃是后天之本,寬胃養氣是養生的重要舉措。如果飲食無節、煙酒無度。則會導致胃氣不足、氣血虛衰。“肺氣通于鼻”,“天氣通于肺”。凡肺氣虛弱之人,經常出現咳嗽乏力、畏風自汗、氣短、容易感冒等癥狀,可通過唱歌、朗讀、吟詩、長嘯等活動擴張胸部、調整呼吸,使肺氣得到調養。深呼吸是一種有效的養氣方法。呼吸時要做到深、長、勻、細。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位;長,就是呼吸的頻度要延長放慢;勻,就是呼吸的節奏要均勻;細,就是呼吸不可過于粗猛。此外,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也是一種養氣的方法。操作時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揉腹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呼吸要自然。每天可在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
氣機順暢可以促進臟腑調和,臟腑調和又能保證氣血充足。中醫把臟腑分為五臟和六腑兩大類。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五臟的作用是儲藏精氣津液,六腑的作用是出納轉輸。五臟六腑相互依存、互相制約,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機體。所謂臟腑調和,主要是指臟腑之間的相互協調,臟腑與人情志活動的協調,臟腑與外界自然環境變化的協調。
促進五臟六腑的調和,歷來是中醫養生的重中之重。人體衰老通常是從肝開始的,延緩衰老也要從肝的調理做起,注重養肝、護肝。如果出現了肝經氣血不調的現象,就要補肝養血,可多吃枸杞子、高梁、牛肉、大棗等食物。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人到老年腎氣逐漸衰微,氣血陰陽虧損,臟腑、四肢、百骸漸失濡養。容易出現思維遲鈍、言語不利、健忘癡呆、淡漠孤僻等衰老的征象。腎氣衰弱之人可以多吃點核桃仁、山藥、芡實等補腎食物。脾胃是后天之本,人到老年脾胃會變得虛弱,吸納水谷精微的能力逐漸下降,由此可能產生多種疾病。脾胃虛弱之人可以吃些粳米粥、薏苡仁粥、茯苓夾餅等健脾養胃之品。心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思維活動的總指揮,注重養心有助于防止各種心血管疾病。心氣不足之人可以吃些蓮子、桂圓、大棗、西洋參、柏子仁、麥冬等養心食物。肺是人體的嬌臟,很容易被寒熱邪氣所侵襲。肺氣不調容易引發咳嗽、哮喘等疾病。潤肺補氣可以適當吃些銀耳、百合、雪梨等食物。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天地的氣化是人所無法取代的,四時寒熱的更替和運行,任何人也不能違背。人的經絡要通暢運行,血氣須從容和順,使虛損不足者恢復正常,與健康的人擁有同樣的體質,善于補養調和陰陽,平靜耐心地對待變化,謹慎守護陰陽氣血的平衡,避免發生此盛彼衰的失衡傾斜,使形體充實、生氣盎然。這樣就可稱為極善養生的聰明人。
請君銘記古代醫家的諄諄告誡,汲取先人的養生智慧,確保氣機順暢、臟腑調和,力爭老而不衰、盡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