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品飲價值的生命周期,似乎不比人的正常壽命短,1989—1991年勐海茶廠出產的7542普洱青餅——88青餅應該算得上是普洱茶中的“80后”吧。
“88青”還不叫“88青”的時候,只是勐海茶廠嘜號7542的常規產品,在計劃經濟的指導下,像以往的7542一樣,被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統購統銷,銷往當時普洱茶的主要消費地香港和東南亞地區。但是這一批7542當時銷路很不好,被香港批發商訂購后也遲遲未提貨,好幾年間都靜靜地躺在廠家的倉庫里。
1993年的一天,香港聯合公司代理云南普洱茶的陳強先生找到了當時在九龍荔枝角開茶鋪的陳國義。多年以后,陳國義先生回憶起當年初見這批茶時的感覺:“我把茶深深地嗅了一陣子,感到氣味非常特別,當時第一個感覺是該茶有一股大自然的芬芳,而且帶有點蜂蜜的甜香。再深深嗅一下,頓時整個人的心田都投入在芳郊寧靜恬逸的環境里,實是可愛。”也許是伯樂遇上了千里馬,經過一番思忖,陳國義決定將那批茶共30多噸全部訂下,批發商生怕他反悔,還一再要求先付款。
10年間。這批茶始終鮮有人問津,茶主也無暇理會。至于這批茶為何一直是干倉存放,有說是因為陳國義早在八九十年代就開始推介干倉茶,也有說入倉也是需要成本的,這批無人問津的青餅連入倉的資格都沒有。歷史常常就是在偶然與必然間演繹出來的。2003年,經過十幾年自然陳化的88青在口感和香氣上開始有了本質的改變,一些茶友發現這種未入倉的茶很干凈,口感也非常清新、鮮爽,有獨特的梅子香。很快在香港的茶友論壇“茶顛話茶”上,以浮云、藍天為首的一些網友開始激烈討論88青餅,一時間88青聲名鵲起,受到各方茶人的追捧,存貨也被掃去大部分。這只“丑小鴨”也完成了“白天鵝”的蛻變。
我第一次喝到88青,是一位80后的茶藝師燕子為我泡的,也許是同齡人一起喝同齡茶,我們三者之間在那一天有了一種難以名狀的默契。當時用的是蓋碗沖泡,醒茶的時候,燕子將水沿著蓋底高沖而下,我說你是要慢慢喚醒它啊?燕子笑而不語,待兩道醒茶結束,燕子才說,我不想那么早就把他的活力激發出來,咱們跟它慢慢玩。第三泡,葉底開始舒展了,有淡淡的藥香,湯色接近琥珀色,我端起茶杯沒有馬上就喝,而是欣賞起茶湯表面縈繞的茶氤,余光一掃,發現燕子也正在端詳著茶湯,不經意間同時抬頭,相視而笑莫逆于心。將這杯同齡的茶送入口腔,青澀味雖還留有痕跡但已展現成熟滋味。自己跌跌撞撞走過的二十多年人生道路瞬間浮現,雖然我們臉上的稚嫩還難以掩蓋,但也已經在努力地走向成熟與老練。茶湯化入體內,各種情緒一起涌上心頭。我無意間的一聲輕嘆競被燕子聽到了,她望了一下我說,我用我賺的第一桶金換了幾片88青,準備和它一起變老。果然是性情中人啊!都說80后開始進入集體懷舊的年代了,也許88青的確是適合用來懷舊的。
說話間,五六泡已經過去,藥香退去,梅子香浮現。越發的甘醇、香滑起來,滿口的清香與鮮爽,幾乎沒有其他雜味,湯色也很是清亮。我想自88青聞名于世以后,干倉存放普洱茶逐漸被熱捧與廣泛實踐的確是有道理的,那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真實軌跡。燕子一泡接一泡,我也一杯接一杯,不覺已過20泡,湯色依舊橙黃明亮,茶味雖已淡去,茶湯卻還清洌甘甜,我喝得全身通暢,肚子也開始叫喚了,燕子仍舍不得丟棄葉底,開始用鐵壺沸煮,鐵壺煮過的88青湯色回到五六泡時的金紅色,滋味已經沒有那么足了,但是那鐵壺中翻滾的葉底,正是在完成生命最后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