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患者苦不堪言,許多找不到器質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實際上是心理因素所致。一般說來,與心理因素有關的疼痛主要有以下幾種。
緊張性疼痛這類疼痛常由心理沖突所致。人處于心理;中突或長期的精神壓力狀態(tài)時,除了可出現緊張、煩惱、失眠等癥狀外,也可表現為慢性疼痛。其常為頭痛、背痛、牙痛和腰痛,這是一種解脫壓力,擺脫窘境的心理轉換方式。
抑郁性疼痛有學者認為,非器質性的慢性疼痛中,大多是抑郁情緒所致。早期以頭痛最為常見,其程度和性質隨心境變化而變化。而后可發(fā)展為軀體其他部位疼痛,如背痛、腹痛、腰痛。
焦慮性疼痛焦慮可引起疼痛,常見為緊張性頭痛,也可有背痛、腹痛、胸痛或肌肉痛。
更年期疼痛這種疼痛往往涉及多個器官、多個部位,或是難以名狀的疼痛,同時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情緒煩躁、易激惹。疼痛發(fā)生的年齡在更年期,女性多見。
研究發(fā)現,由于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不同,疼痛的感覺或
“閾值”也不相同。因此,只要調整心理狀態(tài),運用心理療法,就可以巧妙地緩解疼痛。
呼吸止痛法在感覺疼痛的時候,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地呼出,隨之慢吸慢呼。呼吸時兩眼閉合,想象新鮮空氣緩慢進入肺部,同時在呼氣和吸氣時心里都要默數一、二、三、四。
自我暗示法當你感到疼痛難忍時,就要暗示自己,好像醫(yī)生正告訴你,疼痛是身體的保護反應,說明身體正處于調整狀態(tài)。通過這種自我暗示,生理上的疼痛感就會隨之減輕。
松弛止痛法如果能解除心理上的緊張,松弛肌肉,就會減輕和阻斷疼痛患者的疼痛反應。比如可以用呼氣、打噴嚏、深呼吸、閉目靜思等松弛身心的方法進行止痛。
轉移止痛法當患者疼痛時,可以通過看電視、講放事、讀書、看報、相互交談等多種形式分散注意力,從而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
刺激對稱皮膚法疼痛時,可以刺激疼痛部位對稱、健康的皮膚,以分散患處的疼痛感覺。如果左臂膀疼痛,可以刺激右臂膀的皮膚,如用按摩、冷敷、抹清涼油等刺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