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早茶:喝的是歲月溫情
杭州的早茶被稱為“一元早茶”。清晨到西湖邊上,自帶茶葉、茶杯,放下一元錢,便得一壺開水,在清晨的湖光山色中,飲一杯清茶,打打太極、下盤象棋,與三五街坊說說家長里短。“一元早茶”的開放時間一般是清晨6點到9點問,所以現在大部分是老年人的專場了,很多老人四五點就起來晨練,累了就到早茶鋪里喝一杯茶,這一喝常常就是一二十年。杭州老人的地緣文化觀念濃厚,重視街坊鄰里的情感維系。對這些老人們來說,茶友就是老鄰居,鄰居間互相照顧。這種“照顧”不單是飲食起居,更重要的是隔三差五的談心交流。這早茶喝的已不僅僅是茶,更是歲月的溫情。
西湖早茶早先在西湖東岸的湖濱一帶。如今主要往西湖南岸延伸,從長橋、花港、太子灣到虎跑、六和塔都有早茶攤點i北線則有植物園、玉泉等;西湖東南有伍公山、吳山、鳳凰山等。因為早茶的利潤低,很多商家曾經取消過早茶的服務。這一取消不僅割斷了老茶客門的情感鎖鏈,還可能讓一個茶都的文化符號漸逝。經媒體的報道后引起了政府的重視,現在很多茶館又恢復了早茶的服務。
杭派茶樓:大眾的雅致生活
杭州茶館中,數量最多的是“杭派茶館”,茶館里除了茶,還提供幾十上百種自助食品,最低消費50~80元/人。與其說是茶館,不如說是自助茶餐廳。但杭派茶館是現代杭州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充滿著平民氣質。一家大小泡在茶樓里,坐上一整天,從早餐到晚餐都解決了,尤其是到炎炎夏日,吹著免費空調,“不要太舒服喲!”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茶館門口經常掛著“客滿”的牌子。
杭派茶館絕非那些人聲鼎沸、油污滿地的大排檔,依然充滿江南人尚雅的風情。古典的江南園林式裝修,山光竹影。曲徑通幽,古箏泉嗚,香煙裊裊。在太極茶道苑,所有的欄桿、墻板均木紋顯露,茶桌、凳椅都不施半點油漆,一切以天然見人。而和茶館則用古書的舊版繪圖做墻紙,用清代的馬車轂轆配以玻璃制成別致的茶桌;茶館內放著明代紫楠小案、清代紅木荷花扶手椅、清代民用小炕桌等各式古代生活用具和各種陶瓷、木雕、銀器等。紫藝閣茶館則用綠葉植物裝點,田園風情彌漫。
雖然,也許在這些茶館里不一定能喝到頂級好茶,但將茶與大眾生活融合在一起,只有這茶滿城、自在觀的杭州才能實現得那么不失雅韻。所以杭派茶館離了杭州這片土地便是南橘北枳。據說曾經有不少杭州老板將杭派茶館移植到其他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大多都是難以為繼、慘淡收場。
清茶館:有種感覺獨一無二
“清茶館”我第一次是在杭州看到,也許是為了區別于那些遍布全城的杭派茶館,特意要強調一個“清”字。茶宜靜室,清茶館里沒有廉價的食物和茶水,有的是茶的本真。清茶館在杭州才剛剛興起,是為專業茶客和尋訪好茶的人提供服務的。
西湖邊的南山路,中國美術學院靜立其間,讓這條路成為杭州最富藝術情調的地方。參觀完美院,漫步在雨中的南山路,意外邂逅一家清茶館——恒廬清茶館。在草木掩映中看到了“下關沱茶杭州專賣”的字樣,在這個綠茶滿天下的江南名城,看到普洱茶的身影,實感親切。從“噢茶來”的匾額下走進,茶館不大,但茶類齊全,以普洱茶居多。據茶館主人介紹,雖然杭州是龍井的故鄉,但是普洱茶在杭州還是很容易被一些資深茶客接受,并且忠實度很高。比起龍井的清淡,普洱茶的濃釅醇厚,以及豐富的變化常能令杭州的茶友們玩味不已,欲罷不能。
恒廬清茶館內的布置與這充滿藝術氣息的南山路渾然一體,看出了茶館主人的藝術氣質。二樓的包房更是別有一番情調,落地的玻璃外是西湖邊的依依楊柳,玻璃內是雅致的茶席、溫馨舒適的布藝沙發,靠墻的書架上擺放著各類書籍、雜志,仿佛置身于家里的書房。在一個偷閑的午后,慵懶地靠在沙發上。品一杯香醇的普洱,看一本小書,真是愜意無比!美院老師在茶館里信筆而作的畫被鑲在畫框里掛在墻上,美院學生燒制的陶藝和茶盤成為茶館里的特色擺設,也許那些作品并非價值連城,但一定是獨一無二。當品茗上升為一種藝術的時候,在乎的不也是那份獨一無二的感覺嗎?
茶會所:放牧心情之所
大眾消費的茶館,高端消費的茶會所,在這個功能齊全的城市里都以不同的姿態存在著。茶會所一般實行會員制,針對的是少數的高端人士。我這個匆匆過客,也有幸在杭州分享了一次會所坊主的私房茶宴。
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南旁邊,一方綠籬圍住深深庭院,“門耳藏韻會所”就在這樣一方世外桃源中,庭院外是一片欣欣向榮的茶園,庭院一角,一樹臘梅正迎雪吐香。真是一處掩映在喧囂都市旁的放牧心情之所。會所的裝修顯示出一種低調中的奢華,擺設很多都是坊主的私人珍藏,放在這里與客人一起鑒賞、分享。墻的四面隨處可見文房四寶、墨筆真跡、書法篆刻,全一套的古籍《資治通鑒》夾雜在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中,別有一番韻味。
夜幕降臨,茶宴開啟,茶藝師端上一道道由坊主親手創制的私房茶菜,每一道菜都精心采辦天然、時令食材,以坊主珍藏茶品入菜,所有菜品追求低鹽、低糖、低脂肪、粗纖維,不含任何色素、味精,講求茶、食同療的養身之道。茶藝師為我們介紹了茶宴“起、承、轉、合”的四步就餐過程:“起”是5道開胃菜;“承”是6道熱菜;“轉”是3道主食、雜糧;“合”是餐后的水果和茶。每一道精致的茶菜,再配上詩意的菜名——“天外來香”是30年老生普煲牛腩;“古道幽香”是紅茶熏豆干;“空谷傳聲”是巖茶禽肉——讓吃飯也成了一種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茶宴結束后,再品上一泡陳年普洱,聽坊主講述那些關于普洱的點滴感悟……愜意人生、品質生活,仿佛普洱都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