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小店沽灑,初火新煙煮茶。”茶在過去和現在都是中國人詩意生活的重要部分。城市里一家家茶葉店,也為城市增添了清新寧靜的氣息,也為人們提供了清涼的去處。開好一家茶葉店,既要經營中國傳統文化,也要運用現代市場理念,為茶葉店贏得“硬實力”。
目前,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品茗這一高雅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閑方式。眾多的茶葉店也正在發生著變化,除室內裝修有所講究外,茶葉店再不是不起眼的小型商店,使用面積從幾十平方米至一二百平方米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茶葉店向大中型或連鎖型發展是大勢所趨,故加強茶葉店的軟件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通常。茶葉店的硬、軟件建設常常會失衡,以致削弱了茶葉店的生命力。許多人認為弘揚國飲、挖掘中華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重任應是茶館或茶藝館。其實,茶葉店應同樣挑起推廣茶文化的重擔,它的作用重大,接觸面更廣,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軍,只有茶葉科研機構、茶藝館,茶葉店“三位一體”的同步推廣。茶文化的普及才不會脫節,才會以更快速度發展,從而深入人心。以下是筆者在經營茶葉歷程中的經驗心得,愿與廣大茶葉店、茶藝館同仁商榷。
關于員工。員工上崗前全面進行初級茶藝培訓,內容包括:茶史概況;茶的分類;國家級名茶的產地以及品質特征,典故傳說:茶的保健功能:茶具的運用;茶葉的保管;中國六大茶類的沖泡方法以及特種名茶的沖泡技巧等。培訓后經考核合格者上崗學習二至三個月,通過實習期的有效積累。員工對茶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所加深,對茶葉的形、色、香、味、韻也有一定的掌握,可給予晉升茶藝員。再進行第二次培訓(即中級茶藝培訓)。培訓內容加深,內容包含茶在社會中的功能;中國茶區的劃分;茶的詩、詞、歌、賦;民族茶俗;中國茶道的內涵;中國傳統名茶;中國新名優茶;水與茶的關系等。茶藝員在實際工作中,成績優異者通過重點培訓,晉升為茶藝師。根據現在我國的國情,茶藝師只能通過內部培訓或培訓班來實現,但是這種學習和培訓的地點極少,這就大大地制約了茶葉店、茶藝館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培養一個茶藝師,絕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及銷售、沖泡技巧,才算是合理的茶藝師。基于這一點,在員工培訓方面采用分級培訓實習生、茶藝員、茶藝師。高級課程包括學習和推廣茶藝的重要意義、茶藝創意、茶葉制作、加工、栽培的相關基礎知識、中國名泉等。茶藝師的茶藝之精將會更好地引導更多的人品茶、識茶、論茶、愛茶。這極有利于中國茶葉品牌的樹立、鞏固、創造。茶葉店、茶藝館稱呼負責銷售、服務的員工不應稱呼為“服務員”,而應根據該員工對茶文化的實際掌握和理解予以稱為“茶藝員”、“茶藝師”以區別于一般性質的服務員。茶藝師的素質、內涵、形象是第三產業中的其他服務員所無法相比的。
關于管理。員工的品德修養(思想教育)、敬業精神、服務態度、向酒店式管理靠攏,茶藝員、茶藝師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以達到愛崗敬業。當然,茶藝本身的魄力自然地會使茶藝員、茶藝師不想改行易業,這會使企業的凝聚力增強。茶藝員、茶藝師除制服統一之外,服務態度必須做到微笑、耐心、詳盡,迎送鞠躬或點頭示意,客來敬茶、免費試品等。應該說茶藝、茶道的禮儀、規范要比酒店更為細致入微,但現實中,茶葉店、茶藝館的服務水準卻未盡人意。
關于環境。茶葉店除有專業的茶具供客人試茶外,借助墻壁空間懸掛有關茶文化的照片,讓客人在試茶的同時,對茶的了解加深,如:茶園照片、采茶照片、茶葉車間照片、茶藝師沖泡茶葉照片、紫砂壺照片等。懸掛與茶有關的書畫藝術作品,與茶文化相得益彰。茶葉店裝有音響設備,經營播放茶道音樂或古典音樂、輕音樂等,但切忌播放爵士樂、勁歌,有大煞風景之嫌。茶葉店移栽有國家級茶樹優良品種或擺設一些烘焙茶葉之工具,以便客人觀賞認識。茶藝員、茶藝師在引導品茶時全部采用礦泉水、山泉水。水與茶的關系緊密相關,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茶質的發揮。一般茶葉店在泡茶時都不采用山泉水、礦泉水,從而影響茶性的發揮以致降低客人的品欲。筆者曾到過眾多茶藝館,規模寵大,茗茶眾多,但在泡茶時無一使用山泉水、礦泉水,好茶配俗水,對于一些癡迷茶友來說,確屬憾事,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