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養生應以父母、自己、醫學常識為鑒,才能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以父母為鑒,預防遺傳疾病
有研究發現,現在已經被認識的遺傳病大約有5000種,像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腫瘤等,都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就拿高血壓或高血脂來講,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罹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子女患病的幾率會達到50%;如果父母都患病的話,遺傳幾率將提高到75%。
所以,有上述遺傳病家族史的人,需要加以警惕,以免重蹈覆轍。但同時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即使有遺傳傾向,疾病也需要一定的環境才能發病。就拿高血壓來講,即使父母患有高血壓,只要你能保證“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那么你患高血壓的風險就可以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你整天多食少動、大魚大肉,即使沒有高血壓的遺傳傾向,也有可能戴上高血壓的“帽子”。除了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外。還有一道重要的防護措施就是“定期檢查”。這樣可以在早期發現病變,盡早治療,從而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以自己為鑒。及早發現身體不適
現在,有很多人生病與熬夜、酗酒、缺乏運動、睡眠不規律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中醫也指出“大喜傷心、大怒傷肝、驚恐傷腎”等情致致病,以及“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臥傷氣、久視傷血、久行傷筋”等。
所以,要想做好養生,每個人都要以自己為鑒。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身心健康應具備的“十條標準”很有參考價值。假若我們平時的身體狀況與這些標準相差很遠,應提高警惕,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并有針對性地加強養生保健。
以醫學常識為鑒,多了解保健知識
每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都應進行必要的健康投資,買幾本醫學科普書籍,或訂一、二份醫學科普報刊,經常進行學習,掌握必要的醫學知識和一般的養生保健方法,并以此為鑒,這對防病、改變不良習慣等都非常有好處。舉個例子。生活中經常會見到很多人吃飯很咸,還特別愛吃咸菜、臘腸等等。如果了解醫學常識,知道每天吃鹽不應該超過5克,就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壓的風險。另外,了解一些中醫的保健知識,如食物的寒熱屬性、傳統鍛煉方法等等,可以很好地規避疾病,從而健康長壽。
相關鏈接
身心健康十標準
1.有足夠的精力,能從容地應付日常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
6.體重正常,身材勻稱;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
9.頭發光澤,無頭皮屑;
10.肌肉、皮膚有彈性,走路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