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因高血壓病發作,被送到一家醫院搶救。搶救中,醫院初步診斷老林為高血壓病,醫生給老林使用心痛定,同時含服靜滴硝酸甘油。一個小時后,老林神志不清,語言表達不清,耳朵有填塞感,仍然有嘔吐現象,經神經內科會診后送往神經內科,初步診斷為3級高血壓病極高危,被醫院送進重癥監護室,但最終老林還是因搶救無效死亡。據了解,老林住院治療花去醫療費4萬余元,其中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近3萬元。
老林死后,他的妻子和兒子向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醫院賠償。2010年4月,福建省醫學會鑒定認為,醫院在老林血壓波動時,用藥不當,加劇了病情發展,該病例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醫院承擔次要責任。法院認為,患者老林死亡的原因主要在于他本人原本就有“多年的高血壓病史,并有腦梗塞病史,就診時已經存在后循環供血不足”,鑒定指出,醫院藥物使用不當加劇了老林病情發展,和他本身的疾病相結合,最終導致老林死亡的后果。
2010年12月,思明區法院一審判決醫院應承擔40%的責任,賠償喪葬費、醫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2萬余元。判決后,醫院不服,向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醫院認為,損害賠償的原理為“填補原則”,老林沒有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用,就不屬于醫療費損害。因此,由醫?;鹬Ц兜尼t療費應當從賠償中排除。
患者家屬代理人、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龔曉洪律師則反駁說,醫保待遇是患者的權益,而該權益的取得是以他繳交社會保險費為前提。況且,醫保報銷是有限額的。因此患者醫保報銷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造成其利益的減損,醫方對于該利益減損當然應該承擔賠償責任,這樣才符合公平原則。
近日,廈門中院終審維持一審判決。終審法官說,老林作為參保人員才享受醫療保險機構對統籌基金的支付。通常,在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中,無論醫療費是醫療保險機構支付,還是個人支付,人民法院以當事人舉證的正式醫療機構的法定發票為認定依據。因此,終審判決認定醫院的賠償不能扣除醫保支付的醫療費。
宣判后,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健雄也認為,醫療侵權賠償責任與醫保支付沒有沖突,他說,這兩者“可以兼得”,這是因為兩種請求權的基礎不同。黃健雄說,醫保投保人是在盡了相應的繳費義務后才享有醫保待遇的,醫療機構不能因為投保人享有了醫療社會保障而免責,醫保支付部分不能沖抵侵權人的侵權賠償責任。
(據《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