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于她是上天的恩賜,與生俱來的節奏感和樂感讓復雜的琴鍵在她手中變得如此輕松和優雅;活潑的語調和卻是個充滿情調的女人,愛生活,懂生活,日子過得無限充實。這就是張韻,一位會品酒、會唱歌、會攝影、會寫作的旅法鋼琴家。
對于第一次見到張韻的人,一定會默默地在心里用這幾個詞描述她:快樂、嗲、語速飛快、能侃、率性、親切、性情中人。這就是最真實的張韻,媒體喜歡冠以她“旅法鋼琴家”的名頭,而“旅”字確實是她如今生活最準確的表述。去西方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深有造詣,卻在多年后回到上海,選擇辦學育人,培養一些具有音樂天賦的學生。這便是敢想敢做、敢做敢當的張韻。如今的她,一年中半年在法國,半年在上海,發展著自己的事業的同時,也享受和品味生活。作為女人,藝術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事業并不是生命的全部,她更是一位懂得生活真諦、生命意義的情調女子。
深愛音樂教育事業
歐洲媒體贊譽張韻“如此年輕卻才華橫溢”。正是這位年輕而充滿才華的鋼琴家在西方成功完成深造后,一直摸索著自己應該走什么路。按照自然的發展,張韻從音樂學院畢業后會從事幾年老師的工作,可一直擅長于突發奇想的她就覺得為什么要教法國人,教中國人不是更有意思嗎?于是,“心動不如行動”的張韻跟著心回到了故土,用自己在國外學到的音樂知識辦學育人,期望有朝一日中國可以多誕生一些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家”。這也是在外“旅”了多年的張韻心中一個小小的愿望,對于她而言,她現在很享受促進中西方音樂教育方面的交流工作,無論是擔任藝術指導也好,還是上臺演奏一曲也罷,為此付出多少精力和時間,她都樂此不疲,就像《歐洲時報》對她的那番評價:“活躍于法、德、奧等國的舞臺上,致力于世界性文化的傳播,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底蘊、含蓄內斂的深遠意境,表達了她具有東方色彩的情感世界。”
樂趣是生活的關鍵
張韻是個閑不下來的人,喜歡去經歷各種新鮮的事物。個性爽朗的她說起什么事情來都是有滋有味的,和她談話聊天,你一定會沉浸在一種愉悅爽快的氣氛中,沒有半點黏黏糊糊、矯揉造作的感覺,直來直去的性子讓每一個人都很喜歡。了解張韻的人都知道張韻愛聊天,在她的面前,幾乎沒有什么不能聊的話題,談話內容可以包羅萬象。她的朋友也來自各個領域,有經商的,有從政的,有同樣從事藝術事業的,其中不乏外籍人士,無論和什么人在一起進行什么樣的話題,張韻永遠是笑得特別開顏的人。包括張韻為我們描繪了未來如果她要舉行一場婚禮,也必須由自己來策劃,邀請各種各樣的朋友到場,紅酒香檳、舞蹈歌聲,每一位會樂器的朋友都得上臺演奏一曲,還真有點“1秒鐘變派對”的意思。對張韻而言,生活不能沒有樂趣,萬一哪一天覺得無聊了,那也必須自己為自己制造樂趣,生活本來就應該去體驗不同的人與不同的態度,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正是張韻充滿無限情趣的樂活人生,帶給她藝術上源源不斷的活力。
留給心靈私屬空間
也許張韻留給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說話有趣、快樂無敵,但在她內心深處,依然保有一個文藝女青年的私屬空間,用她的話說:“我的心里有一塊‘自留田’。”在這塊“自留田”里,張韻喜歡品酒、旅游、攝影、寫作,用頗具藝術感染力的方式去完成內心最渴望的事。旅法多年的她有著揮之不去的法國情結,對于法國的浪漫情調和慢調生活,她深愛不已也無法舍棄。布列塔尼是她常常提起的一片凈土,無論是濃郁的異域情調,還是四季繁花的自然美景,或者那迷人的海岸,還有那比水磨坊還多的藝術畫廊,都是讓張韻對它迷戀不已的原因。這就是張韻,一個懂得適度釋放自己的女人,給自己一定的空間,追尋更多的美和靈感,用慢節奏的生活態度調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像她很少把工作帶回家一樣,張韻深諳工作無法取代生活的道理,人生還有其他同樣重要的事。
QA
Q:鋼琴對于你意味著什么?在你的人生中有著怎樣的意義?
A:鋼琴對我而言并不是工作,而是永遠追尋的理想,是一輩子的夢。
Q:你說特別享受自己籌備一個音樂會的過程里,能談談嗎?
A:因為是自己的演奏會,所以很多事情必須都由自己決定,比如說音樂會的名字、海報的印制、禮服的挑選、曲目的選擇、邀請哪些鋼琴家做嘉賓、請哪些朋友來出席,雖然很辛苦,但是對我來說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Q:你平時是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A:其實在我的心里有一塊“自留田”,我一般都是白天工作,晚上與朋友聚會,而且會把工作限制在晚餐前結束,因為我認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Q:不同于一些藝術家孤僻的性格,你特別愛聊天,在這過程中,你享受著怎樣的快樂?
A:我的朋友來自各種行業,雖然在聊天中有時候會遇到隔行如隔山的情況,但這也是我大量吸收信息和交流情感的時候,我很喜歡傾聽別人,也很喜歡表達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很愛和朋友們在一起。
Q:你曾經說過“愛情是飽餐后的甜點”,那你現在還沒有飽是嗎?
A:確實還沒有飽。因為我對“甜點”的要求非常高,其實這也是我人生的一個態度,大概因為我是處女座,所以特別追求完美。
Q:你一年中一半時間在法國,一半時間在中國,你對生活是怎樣一個態度?
A:其實我更加喜歡法國。節奏更為緩慢,人對品質的追求以及社會的認可度,以及對待浪漫的態度和那種藝術氛圍,讓我很著迷,而我自己恰巧也是帶著點“法國人性格”的人。
Q:作為一個懂生活的女人,你選擇怎樣的方式來愛自己?
A:擁有廣泛興趣是愛自己很不錯的方式。大學畢業后到奧地利,我學會了品咖啡;到法國之后,我學會了品酒;我還喜歡旅游,從每一個美好的地方汲取靈感,用相機記錄下美麗的景色和美好的瞬間,再通過文字表達出來,是典型的文藝小青年的調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