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獨立撰稿人,財經專欄作家。重視對政策面,時事熱點的分析,為規范中國股市鼓與呼,關注中小投資者的苦與樂。常年為多家雜志、報刊等媒體供稿,發表有數百萬字的文章。
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創出股市誕生以來的高點2245點。10年后的10月10日,上證指數探低2338點,當天報收于2344點。如果按照這個收盤點位來測算,10年來上證指數上漲不足百點,漲幅只有“可憐”的4.14%,比ST類個股一個交易日的漲幅限制還要低。
10年來,A股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市場規模日益膨脹,掛牌的上市公司家數超過2000家,工行、中行、農行、建行以及中石油、中國神華等一大批“巨無霸”央企紛紛登陸市場,而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基金公司的數量還是基金的管理規模等方面,與當年相比均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更多中小投資者跑步入市。截至9月23日,滬深股市A股帳戶數已超過1.6億。
另一方面,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日趨成型。2004年6月份推出了中小板;2009年10月30日,10年磨一劍的中國創業板市場亦閃亮登場;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的推出,標志著A股市場結束了不能做空的歷史;新三板亦在積極籌備中。2005年股改的啟動以及后來的“新老劃斷”的實施,使當初被視作“萬惡之源”的股權分置問題被拋向歷史的垃圾堆。而像詢價制、保薦制、融資融券等制度的推出,也使A股市場的制度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盡管在2007年時,A股也曾經“輝煌”過,但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也導致A股從此前的最“牛”變成了最“熊”。從6124點直瀉至1664點的暴跌,見證著投資者的巨額虧損。
指數是股票價格整體漲跌的反映,10年來股指不足百點漲幅的事實,說明市場中盈利者極少。如果考慮到新股上市特別是大盤權重股對于指數上的影響,目前的指數點位顯然比當年的2245點還要低,也就表明10年來投資者整體處于虧損的狀態。
對于投資者而言,過去的10年,是沒有財富效應的10年,是失落的10年,更是備受煎熬的10年。不幸的是,這一幕在今年的市場上再次被重演。
今年的股市無疑是“黑色”的。截至國慶長假前收盤,具有“風向標”之稱的上證指數與去年末相比下跌高達16%。事實上,今年的股市除了4月中旬前處于震蕩盤升的態勢之外,之后便陷入了綿綿下跌的泥潭。而且,期間股指甚至連像樣的反彈也鮮有出現。這不僅說明了市場的低迷,更說明投資者信心因遭受打擊而喪失殆盡。
毋庸置疑,今年市場的疲弱表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國內方面,CPI持續上升,通脹壓力日益加大導致的銀根收緊,對市場流動性產生重大影響,也給股市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其二,國外方面,歐美債務危機的愈演愈烈,境外市場的下跌,同樣給A股形成不小的壓力;其三,監管部門肆意放行新股發行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行為,對市場形成的“抽血”效應等,均使股市欲振乏力,市場只有向下尋求支撐。
在此背景下,股民不得不變身為“賣股翁”。1993年就入市并“征戰”了18年的老股民不得不悲憤地清倉所有A股與B股徹底地告別股市,并留下了120萬元的虧損。無奈又無助的投資者不得不通過改編歌曲來發泄心中的不滿情緒。而股指的新低不斷,也導致超過七成的投資者在今年的投資活動中出現虧損,甚至有投資者聲稱即使是“割肉”也要退出股市。
10年來,中國宏觀經濟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但股市投資者卻沒有分享到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反而變成了上市公司源源不斷的抽血對象。廣大中小投資者是A股市場最可愛的人,他們更是一群最可憐的投資者,處于最弱勢的地位,利益得不到保護。A股市場對他們來說,除了奉獻,剩下的還是奉獻。
在股指下跌過程中,市場上曾經出現了要求監管部門進行救市的呼聲。遺憾的是,監管部門對此“不屑一顧”。其實,即使監管部門出面救市了,其作用仍然相當有限。當前的A股市場,不再是救不救市的問題,而是需要監管部門動真格進行強有力的治市。其中,改變市場利益分配嚴重失衡的現狀,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