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自四月份見頂破原始上升趨勢線下行以來,市場各方人士便踏上了尋底的艱難旅程。連續近半年的震蕩下行,很多朋友對現在的下跌似乎已經感到麻木,前期抗跌個股及板塊開始補跌,交投極其萎靡,賺錢效應無從談起。雖有技術性反彈出現,但并不能吸引場外資金入場,心理防線崩潰,對市場絕望,人氣渙散,這都是筑底階段殘酷的現實。現在大家更多關心的是到底何處是底?何時才能產生大幅反彈?什么時候才能大幅入場?哪些股可以抄底?
我想很多投資者都想知道答案,這也是我今天想聊的問題之一。經歷了近半年的折磨。誰都想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現在很多投資者卻進入一種誤區,就是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的精力花費到這個問題上,而忽略了其他的問題。
大家要清楚一點,底部是走出來的,是相對而言的,不要指望誰能給出一個絕對的低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僅憑一兩天的漲跌還不足以證明那里就是底部,底部其實是市場下跌趨勢向上漲趨勢轉化的一個過程,是由估值底、政策底和技術底三底共振產生的。而目前市場估值優勢已經明顯,宏觀政策雖未能有效改觀,但2437點社保基金已跑步入場,市場正在進入一個艱難的筑底過程,朋友們可適當的轉移下注意力,做我們該做的事情。畢竟底部的形成,靠市場散戶資金的推動簡直是“杯水車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朋友們可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讓大資金去博弈吧。
讓朋友們放下思想“包袱”,并不是要我們沒事做傻等,那么這就引出散戶最容易犯的男一個通病:就是不勞而獲的懶惰心理。不想去認真的研究政策、行業信息,也不想去認真的學習技術理論,總想不勞而獲的通過朋友或小道消息得到一只“潛力黑馬股”,然后不管股票的質地如何就只管買,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股市就是一門學問,這和我們小時上學是一個道理,如果你現在還在勸你的孩子要好好學習、掌握真本事的時候,那么你也不妨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股市是個什么樣的地方?股市就是個戰場,是個血雨腥風的地方,沒有真正的防身之術,難免會受傷,自己的血汗錢也難免會不翼而飛。
目前階段朋友們要重點把精力放在個股的研究上,在市場筑底階段,不要為短期大盤的上下而迷失方向,目前機會遠遠大于風險,只不過還不是大舉介入的時候。朋友們不妨靜心挖掘個股潛在的機會,好好研究市場,為后來的反攻做好“預選”。江河奔流,裹挾而下的不單單是泥沙,還有金砂。死死盯住一批有政策護航、業績穩步增長、超預期增長、錯殺、以及有重組題材等預期的個股為首選目標。俗話說一分汗水一分收獲。為什么只有少數^才能賺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市場的認知程度和所下“功夫”的深淺。在對個股的篩選上,需要認真觀察資金的介入順序、板塊輪動、個股與大盤的對比,這其中隱含著重要的訊息,只有耐心的去仔細觀察盤面,才能發現主力資金的一舉一動,主力在K線上留下的蛛絲馬跡,一定會被用心的朋友們及時捕捉。“一慢、二看、三通過”的操作原則我們還是要遵循的,朋友們要做好預選、觀察、看清個股的質地、認清個股所處的階段位置及量價配合情況,制定出自己的操作策略,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