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樓市:降價潮悄然蔓延
樓市繼經歷慘淡“金九”之后,“銀十”開局再次遭遇了成交寒流。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統計顯示,10月1日至10月7日監測的20個城市,其中16城市樓市成交量同比下跌,8城市成交量跌幅在50%以上。其中,深圳同比跌幅最大達90.26%,上海跌幅達72.79%,重慶跌幅為63.35%。
無獨有偶,10月8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9月百城價格指數也顯示,9月100個城市的住宅平均價格今年首次出現下降,且環比上漲的城市有所減少,同時有近六成的城市同比漲幅在縮小。另外,按100個城市住宅價格的中位數計算,全國住宅價格中位數為5950元/平方米,與8月相比也有所下降。樓市降價趨勢正悄然蔓延。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分析認為,政策對于樓市的負面影響繼續深化,“十一”期間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遇冷,是政策利空和假期因素相疊加的結果。
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院長陳亮認為,國慶周過后,市場成交可能會略微回漲,但10月整體成交量在9月基礎上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因為,整個政策環境難于發生根本變化,購房者對未來信心不足,成交價格的下調恐難以換取成交量回漲。(來源/經濟參考報)
多國央行上演美債拋售潮規模為2008年來之最
美國聯邦儲備局最新披露數據顯示,過去近兩個月以來,全球多國央行爭相拋售美債,規模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之最,大型銀行、退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最大美債接貨人,紛紛大手搶購。分析指出,近期美元匯率急升,導致各國央行需要拋售美債以捍衛本幣匯率,與美國債務及財政赤字龐大沒直接關系。
過去7周美聯儲代表外國央行和機構投資者持有的美債劇減765億美元,減幅為2007年8月以來最大。美國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外國持有美債總額在6、7月減少0.7%,為4.48萬億美元,今年迄今增幅減至1%,是2006年外國減少投資美債以來最小增幅。
與此同時,債券互惠基金大幅增持美債,銀行業過去5年所持美債亦增加45%。此外,美聯儲今年來大手買人6,560億美元美債。
報道分析指出,各國決策官員大賣美債,并非針對美國高達1.3萬億美元的財赤及龐大債務,而是為了支撐本幣。分析指出,美元匯率9月適逢強勢,例如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自6月以來下挫9.8%,新興國央行于是動用外匯儲備捍衛本幣,因此可能促成美債拋售潮。(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