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和親近自然的向往,戶外消費逐漸成在中國成為一種社會時尚,戶外運動人口不斷增長,致使戶外消費市場迅速擴張。戶外消費市場“錢”景一片大好,急速膨脹的市場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戶外產業“錢”景誘人
《中國戶外用品市場2010年度報告》顯示,近10年來,中國戶外用品產業規模發展迅猛,零售總額年均增長率高達47.33%,2010年全行業實現71.3億元的銷售額。另外,數據還顯示,戶外用品零售成為零售板塊中增速最快的細分行業之一。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戶外時尚運動用品銷售額增長超過體育用品增速的15.6%,戶外運動用品在體育用品的零售占比也從13.8%提升至19.9%。因此,毫無疑問戶外用品市場具備極高的成長性。
作為福州較早進入戶外消費市場的投資者,等高線文化傳播(福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高輝表示,這幾年中國的戶外消費市場確實發展迅猛。就拿滑雪這一項戶外運動來說,據統計目前國內參與的人數超過100萬人,而由此產生的各項消費可達40億元。其實,在國際上,包括了戶外用品市場在內的戶外產業是—個高達500億美元的成熟市場。相對而言,中國的戶外消費市場才剛剛起步。因此,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眾多內人士看來,未來中國的戶外消費市場仍將高速發展。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末,中國每年參與有組織的戶外運動人群不過300余萬人次。而在歐美等國家,戶外運動早已成為全民運動。而隨著中國的城市化加劇,人口激增,城市工作和生活壓力一天比一天大,而居住環境跟不上城市經濟和人口的發展步驟,人們對于親近自然的戶外活動將會更加向往。另外,近年來,有車族激增,也推動了自駕游迅猛發展。這些都是戶外消費市場未來發展的良好大環境。
福州市場發展緩慢
盡管國內整體戶外消費市場發展迅速,前景可人。但福州市場,卻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美好。陳高輝告訴筆者,在福州戶外用品市場銷售市場上,不算百貨專柜,“等高線”已經是福州戶外用品銷售業績最好的專營店品牌,但是其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家單店,年營業額也不過才勉強達到100萬。
“其實,戶外用品的單品利潤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高。因此,沒有較高的營業額,專營店很難維持生存。這些年,我也見到過福州許多戶外用品專營店最終被迫關門,市場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美好。”陳高輝說,此前也曾有許多有著很強經濟實力的個人和企業因為看好戶外消費市場而與他接觸過,并表示希望合作開發戶外消費市場。但是他們在初步接觸并了解了戶外消費市場具體情況后,卻紛紛退卻。陳高輝表示,目前福州的戶外消費市場總結來說,就是“好聽、好看、好玩,但不好吃”。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目前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外,在一些北方的二三線城市,尤其是在新疆等西北部地區,戶外消費市場發展的比較好,尤其是戶外用品十分暢銷。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當地人已經把戶外用品用于日常生活中。福州不僅缺乏這種消費習慣,而且福州人相對保守的性格也對“戶外”文化的接受程度不高,除了些專業的驢友外,一般市民甚至弄不清一般體育用品和戶外用品的區別,參與戶外運動的熱情也不高。
“戶外”路在何方
在陳高輝看來,戶外產業確實是一個陽光產業,但是市場成熟很緩慢。他從2000年介入這個行業,用了近11年的時間,才慢慢建立了“等高線”并在福州市場打開局面。因此,想要進入這一行的投資者,要有長期堅持的信心且資金充足,尤其是福州甚至是福建這樣慢熱的市場,更需要足夠的耐心。陳高輝說:“另一方面,目前的市場環境,恐怕不太適合單一項目的經營者生存,投資者最好能夠整合產業鏈的上下游,將戶外用品銷售以及組織專業戶外團隊活動的各項經營項目互相結合,最大化利用手中資源?!?/p>
采訪中,陳高輝以及許多業內人士均表示,在國內,許多人認為戶外運動就是“挑戰生命,挑戰自然,探索險境”。因此,將戶外看的極為神秘與專業,而不敢輕易嘗試。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實際上“戶外”更應該理解為,是一種與我們城市相對立的生活形態,“戶外”的目的是:親近自然,放松,驅散疲勞釋放生活和工作壓力。這種廣義“戶外”概念的推廣,有利于整個戶外產業的發展,讓“戶外”從小眾走向大眾,有個更廣泛的市場基礎,繼而為專業化市場打下更大的基礎,正是戶外運動良性發展的必經之路。就像當年不知所云卻大行其道的旅游鞋、運動鞋,如今基本上被登山鞋、徒步鞋等細分市場取代一樣。
筆者了解到,目前“等高線”正在籌劃在市內建立一個城市型的戶外集中地,在這里,人們可以初步到體驗許多戶外活動項目,并可以與那些有經驗的戶外愛好者交流學習。陳高輝表示,這將是對“戶外”文化很好的推廣。
陳高輝告訴筆者:“往年,我們的主要客戶都是那些有經驗的戶外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可以說主要做的是熟客的生意。但自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生面孔前來光顧‘等高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沒有什么‘戶外’經驗的消費者。這應該是‘戶外’文化日漸傳播帶來的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