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部經濟的驅動下,海峽金融商務區炙手可熱,本土企業正成為區域內高端寫字樓的主要購買群體。
在海西戰略的大背景下,作為福州新興CBD的海峽金融商務區,承擔起了福州金融產業聚集區的重任,隨著商業地產投資熱潮的萌動,海峽金融商務區的總部型經濟價值日趨凸顯,成為各路資本關注的焦點。
銷售業績斐然
長期以來,由于住宅市場的火熱,投資者熱衷于投身住宅市場,忽視了寫字樓的投資價值,加上CBD概念的缺失,導致了福州的寫字樓市場整體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寫字樓的投資氛圍并不成熟。隨著海西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福州作為海西核心城市以及兩岸金融中心地位的確定,投資者在住宅市場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果斷轉向以寫字樓為代表的商業地產。
“目前銷售部的業績很不錯,福州各大新寫字樓的銷售都很火爆。”福建申發置業營銷經理張奕貞表示,由于福州本地投資者對寫字樓投資還很陌生,相對而言,有外地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對投資寫字樓更為熱衷。“這些客戶通常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工作過,對于商業地產的升值演變有直觀的認識,對于投資福州寫字樓會更加理性,眼界相對更高,更能了解海峽金融商務區在未來福州商業發展中的地位和潛力。”
集聚效應帶動需求
近年來,總部經濟的建設浪潮席卷全國,CBD作為總部經濟的主要載體,擔負著完善總部經濟發展軟硬件環境的重要使命。作為CBD核心要素之一的金融機構,則發揮著為CBD區域內企業提供可持續的金融支持,不斷吸引、壯大企業集群,帶動總部型經濟整體發展的重要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服務業已經成為推動總部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作為海西戰略的其中一環,海峽金融商務區在福州城市建設規劃中,已經被定位成福州未來的金融中心,出于對總部型經濟長遠發展的考慮,海峽金融商務區將通過高端金融機構的聚集效應,提高商業運作水平,成為福州經濟增長的支柱之一。
據了解,目前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福建海峽銀行等10余家金融機構已經確定了入駐計劃,正在海峽金融街開展總部大樓的規劃建設。海峽金融商務區的集聚效應正在顯現。
張奕貞表示,海峽金融商務區是政府前瞻性的規劃,萬達廣場全方位的配套、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便利的交通,稀缺的江景資源,銀行的集體入駐,海峽金融商務區的整體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金融中心在哪,就能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銀行需要發展樓宇經濟,集體入駐則是看好這里的總部經濟。企業需要提升自身的品牌和形象,也需要銀行來提供存款等業務,10余家銀行的集體入駐將會進一步提升海峽金融商務區對企業的吸引力。”
本土企業入駐
“海西總部經濟的戰略概念上,目前即使是廈門也沒有政府打造金融街板塊的概念形成,福州海峽金融街是唯一一個由政府著力推動的金融街概念。這為市場帶來了信心。”福州世紀百聯營銷經理林明表示,目前本土成長起來的創業型、集團型企業購買寫字樓的比例已經達到60%以上,可以說大部分的寫字樓都是本土企業在消費。“由于目前兩岸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兩岸的經濟交流有了進一步發展,海西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福州也將迎頭趕上沿海其它發達城市,福州本土的總部型經濟正在崛起,刺激了本土企業的寫字樓購買需求。”
林明認為,由于商業地產的投資門檻較高,有別于住宅投資,目前海峽金融街的主要客戶是高端消費群體,大多為機構與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有了長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成為跨國企業甚至是全球性企業,這些企業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上看待公司的未來經營戰略,因此,需要更高要求的辦公場所。”他指出,企業購買寫字樓除了滿足辦公需求外,還需要通過不動產來保值增值。“購買寫字樓可以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據了解,近年來福州本土企業規模正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0年底,福州注冊資金超過千萬元的民企已有3500多家,其中億元以上的民企近百家。由于福州禁“住改商”等政策的出臺,加上五四路寫字樓的飽和以及交通、規劃設計等局限性,大量本土企業急需新的辦公場所,這就為海峽金融商務區的高端寫字樓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土壤。
隨著海西政策的逐步深化,海峽金融街作為大福州未來的城市新中心,不但成功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而作為城市經濟主要載體的企業也集體看好海西經濟的未來。海峽金融街的甲級5A寫字樓不僅迎合了這些企業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的需要,更為企業的形象與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