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人生是思考的人生,是孤獨的人生。因為有底層的思想,所以孤獨但不寂寞。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思考的習慣,這樣的人只能出賣時間糊口,不可能靠思想營生。時下的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大部分都是出賣時間的人。筆者今天談論的話題看似和投資沒關系,但是底層的意識形態確是一致的。
阿Q式教育
陳寅恪先生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說過中國沒有“真正的大學”。這句話在當今的中國依然通用,國內的所謂“211”工程和“985”計劃的那些學校就是真正的大學嗎?肯定不是,就連清華的學子也無奈自嘲道到“清華也只是留美預科學校而已”。
時下在大學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就是:“學生說:‘進門就能畢業,干嘛要用功?’老師說:‘有課題就是老板,干嘛要教書?’”,這句話言簡意賅地對中國當下的高等教育做了最真實的寫照。
所以就出現了百年難遇的怪狀,大學校長開始抄襲他人的論文,院長也就緊跟領導的腳步,教授當然是不甘落后地瘋狂抄襲他人的學術成果了。那些可憐的碩士、博士也就淪為老板們(他們的導師)打工仔,累死累活兩三年下來,逝去的青春換來的只是一張文憑,而且是一張沒有含金量的東東。這不是阿Q式的教育嗎?
筆者這里講個有關制度好壞的經典故事。18世紀,英國將囚犯運往澳洲搞開發。運輸承包給私人,政府按上船時運的人數付費。結果船主為牟暴利嚴重超載,囚犯死亡率奇高。政府無奈改制:由上船時按人數付款,改為下船時按人數付款。很快,死亡率驟降到1%。該制度告訴人類一個道理就是:壞的制度會讓好人作惡,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從良。
在一個只追求論文數量、不考量教學質量的高等教育考核制度下,那些教授也是被逼無奈上梁山,要想評職稱先發表論文或者出版學術專著,否則想晉升門都沒有,這就很自然的出現了上面“瘋狂抄襲”和“打工仔”的現實。
樹挪死,人挪活。高考狀元紛紛選擇香港的高校就讀,棄北大清華而去,這記耳光重重地打在誰的臉上呢?這是說明北大清華的魅力不夠,還是學生的選擇太多呢?是誰逼走了這些高考狀元呢?偌大的中國難道就沒有他們的選擇嗎?明白人心里應該有自己的答案。
投資型教育
像耶魯、哈弗、普林斯頓、康納爾等等美國的常青藤大學在運營管理上就是科學的。他們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校友的捐贈和學校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學校的最高管理機構是董事會,校長由董事會選舉產生,跟你什么白宮沒有任何關系,想選誰當校長是董事會的權利,校長只對學校董事會負責。
從某種意義上說,常青藤大學的資本就是學生。學校視學生為寶貝。所以他們會從世界各地錄取在他們看來是最優秀的學生,只要你夠優秀,沒錢念書,學校不要你學費而且還給你發全額獎學金,鼓勵你去他們的大學讀書,而且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會無微不至地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學校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的關愛,盡最大的努力把學生都培養成社會精英。這樣的結果是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上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反過來給母校捐款,以報答母校的培養之恩,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這些常青藤大學才能長期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巔峰,成為一顆顆閃耀的明珠。
大學教育到底該教什么?美國耶魯大學一位校長說過:“如果—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后僅僅擁有了某種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就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這話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即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掌握思考的方法,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讓學生成為思考的主體。
從投資的角度看,美國的常青藤大學的教育就是一個最明智的人才投資,錄取最優秀的學生,給學生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學生學成后成長反過來回報母校,形成—個良性循環體系。中國的大學從管理上就是行政體系,校長只對上級的行政領導負責,教授只管抄襲論文評職稱,學生就成了沒人管得孩子,自由呀?自由的結果是思想的缺失。
通過以上的中外對比,中國的高等教育急迫的要做兩方面的改革。第一:教師考核制度的改革,不能唯學術研究論來評職稱,應該結合教學效果來考核教師的能力和職稱;第二:教學方式的改革,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習慣,而不是填鴨式的讓學生死記硬背,把學生培養成書柜。
思想的缺失
沒有真正大學的民國時期確是大師輩出的時代,如胡適、林語堂、曹禺、陳寅恪、沈從文、錢鐘書、王國維、梁實秋、馮友蘭等等。而時下真的是沒有大師了嗎,時下的思想難道枯竭了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說過:“對一個國家來說,擁有—個講真話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個政府”。時下要滿足這句話還真是個難題。要不素有“中國公民”之稱的韓寒就暫時頂上,應該很多人都沒有意見。
思想的缺失,滿目的崇拜。—個宋鴻兵寫了本偵探式的財經小說《貨幣戰爭》,滿足了大眾都可以讀懂的好奇心,結果大賣,引無數國人成為其粉絲。是國人的從眾,還是無知?到底是缺少獨立思考的精神。
沒有了底層的思想,浮在上面的一切都可以拿來炫耀。當郭敬明說出:“我該買怎樣豪華的電腦,才能配得上我意式血統的達芬奇家具呢?”,達芬奇出事了。不買最好,只賣最貴,才能顯示他們的品味,在他們眼里何為品味?最貴的,就是最有品味的。
蘋果火了,喬布斯退了。小米手機橫空出世,其主人大張旗鼓的宣傳要做中國的“雷”布斯,把喬布斯奉為神,聲稱要做世界500強的企業。背后卻去剽竊山寨王“魅族”,這樣—來小米手機不就成了蘋果的“孫子”了,因為“魅族”是蘋果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