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許多下行風險已開始顯現,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房地產市場不穩定、金融系統存在問題以及國際貿易談判缺乏進展。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可能放緩。
美國經濟經過兩年復蘇后開始減速。由于私人開支沒有恢復,同時全球赤字增長,美國政府財政刺激政策自我消耗,效果不佳。但若實施緊縮開支政策形勢則會更加嚴峻。歐洲經濟也面臨消費疲軟問題。歐元區在平均失業率達10%的情況下,依靠工資消費根本無法拉動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有可能陷入新一輪的深度衰退之中。
魯比尼的預言
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Roubini Global Economics(RGE)的創始人之一和主席努力埃爾·魯比尼表示,現在世界經濟的萎靡不振很有可能滑向一場新的經濟危機。
“幾個月前我認為,新一輪經濟風暴應該會在2013年出現。”魯比尼在倫敦接受訪問的時候,“但是現在,看到美國、歐元區和英國的疲弱表現,毫無疑問,“二次探底”將提早出現。最晚將在2013年,甚至現在已經出現探底的跡象。何時探底取決于現在可用的政策工具。”
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3年后,歐洲的金融股都處于震蕩之中,而全球經濟復蘇的曲折進程和歐元區債務危機對經濟的影響日益明顯,銀行債務已經達到歷史高位。魯比尼稱,現在發達經濟體約有60%的機率陷入衰退,而多數發達國家已用盡財政政策活動空間,寬松貨幣政策也已用到極致。
“政府必須為經濟增長重新累積動力,不是五年以后,而是要從現在開始。”魯比尼說,“從短期來看,我們需要大量的經濟刺激政策,否則將會出現另一次大蕭條。局面正在演變得更糟,現在和幾年前的區別在于我們現在已經缺乏新的政策工具。”他認為,新的金融危機的種子正在發達國家經濟體中萌芽。
魯比尼說,如果他有大筆資金做投資,他將用現金的方式來持有,特別是美元,因為美國貨幣可能升值。他還表示,他還青睞一些赤字較小、負債較少的政府債券,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國債,而不會考慮股票和期貨。
“如果我們看到全球衰退的趨勢出現,從股票開始,這些風險資產將出現劇烈的震蕩,并且在長期中保持頹勢。”魯比尼說。
魯比尼曾準確地預計,在2006年市場頂峰之前,美國的房價就將出現泡沫。當然,他的預言并不都準確,在2009年3月9目標普500指數跌到12年以來的最低點的時候,他曾預言在當年年底之前,指數將跌至600點甚至更低的位置。但是,相反地,美國證券市場在當年剩余幾個月里上漲了65%。
亞洲將成為新增長動力
雖然魯比尼以觀點悲觀而著稱,但是現在像他一樣,對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景充滿懷疑的經濟學家卻不在少數。匯豐銀行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也公開表明,全球經濟的許多下行風險已開始顯現,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房地產市場不穩定、金融系統存在問題以及國際貿易談判缺乏進展。歐元區債務危機和美國債務上限談判也存在風險。據此而言,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將有可能放緩。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也表示,美國從第一季度GDP的增長率到消費、住房,甚至到勞動市場數字都不能使人滿意,而歐洲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如今也開始面臨喪失市場準人權的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直到去年,各國政府還能以零政策利率、量化寬松、財政刺激等各種手段刺激資產價格膨脹和經濟復蘇,但目前他們能使用的政策手段已十分有限。美國等最發達的經濟體有出現雙底衰退的可能。
在發達經濟體普遍出現嚴重危機的大環境下,亞洲經濟被認為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稱,從2006年開始,每年亞洲(不計日本)對全球經濟蛋糕的貢獻都超過美國和歐盟之和,亞洲家庭在支出方面正逐漸超過美國。因此,即便美國和歐洲的支出仍維持在目前的低迷水平,全球消費者支出也可能將繼續保持增長。在國內市場面臨銷售和營收下滑的西方企業,有望在亞洲找到一個仍在增長的市場。世界經濟可能會在亞洲的帶動下實現復蘇。
蘇格蘭皇家銀行在報告中稱,固然,亞洲無法獨善其身,仍需倚賴全球經濟持續改善的宏觀環境,一旦發達市場在走出金融危機重拾復蘇的過程中出現任何波折,電會對亞洲構成風險。不過,該行仍然對全球經濟及市場的展望普遍持積極態度,尤其是亞洲區,但在正面評估之時他們仍會保持警覺。
從資本市場上看,雖然新興市場的股市從2011年年初至今的表現未如人意,但在穩健的經濟基礎上,加上估值水平略低于發達市場,有利的因素將可推動亞洲及新興市場在2011年的余下時間恢復領先地位。基于預期主要發達市場現時極低的利率水平只會溫和上升,相信全球投資者將繼續以追尋收益為本,亞洲資本市場無疑可提供充裕的投資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