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奇才”、“神童”、“小提琴天才”諸如此類的修飾幾乎可以成為每一個小提琴音樂家姓名前的修飾詞,然而“小提琴弱智”、“小提琴的最佳舞伴”這兩個詞迄今為止卻只屬于一個人——李傳韻。
有人說,假如小提琴會跳舞,李傳韻應該是它最好的舞伴。大多數的演奏家在演奏時總是專心致志,但這個生于1980年的男孩在演奏時小動作卻是奇多無比,與其他演奏家比起來,他的演奏堪稱“手舞足蹈”。如果趕上小范圍演出或排練,他會讓你覺得僅僅有一把小提琴是多么不過癮。“慈禧太后”造就“玩”琴兒童
出生于一個音樂世家,李傳韻的父母都是交響樂團小提琴手,奶奶是青島著名鋼琴教育家王重生女士。父母很早就想讓孩子投身音樂,于是就在他的名字里加入了一個“韻”字,果然李傳韻沒有辜負他們的希望。
生于這樣一個家庭,李傳韻3歲有了他童年的第一個“玩具”——一把小提琴。4歲開始,剛剛接觸小提琴的李傳韻便接受了母親丘星冶的“地獄式高密度訓練”,他至今還稱母親為“慈禧太后”:“因為她很忙,她要把我關起來。我現在有時候也開玩笑稱她為‘慈禧太后’,她也心甘情愿。我覺得我當時就是‘傀儡皇帝’,在‘紫禁城’里邊沒有一點權利,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這么拉?!?/p>
很多琴童都把練琴當作一種酷刑,李傳韻則不然,他把練琴當成一種玩耍。“其實我拉小提琴也受了一點偶像李小龍的影響。我是很在很嚴肅地玩這個游戲,我表演的時候也是在很嚴肅地玩——英文里的‘play’也有玩的含義嘛!有些人會說我這人太不嚴肅了,但是要看我是怎么玩,只要分寸做足了就可以。拉琴其實就是一種很正經地玩,我非常認真嚴肅地玩這個。”
在一段紀錄片里,李傳韻把一個遙控器放在手里,一邊拉琴一邊按著旋律遙控著玩具飛碟:“那就是星球大戰的音樂,這既是在工作也是在玩,如果不嚴肅的話怎么能夠配合好呢。小時候我盡看李小龍的東西,他是我的偶像,尤其他那種勁道跟我們拉琴那個爆發力都一樣,我還特別喜歡他身上那種正直感、正氣凜然的東西,我上臺時鞠躬也很正氣,然后紋絲不動——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他給了我很多潛移默化的東西,甚至我說話有些神情都有點像李小龍,因為小時候太喜歡他了。但是我覺得自己身上好像還是有點‘邪’氣,有時候太狂‘太猙獰’了,希望自己能‘邪’也可以‘邪’,能正那就是最好?!?/p>
不久,李傳韻一家定居香港,父母親以教琴、演出維生。經歷了內地與香港兩種學習環境的李傳韻感慨良多:“香港琴童更多的是強調個人發展空間,爸爸媽媽管得沒有那么嚴。但是內地的父母比香港那邊的要做得更足,我還是覺得內地的父母這樣做是對的。我小時候媽媽她連我吃飯的時間都要管,但是時間就是這樣一點一滴、一分一秒地抓回來的。而在香港那邊就說‘拉會兒琴看看電視隨便你吧’,這是最大的不同。所以很多人才都是內地的,香港那邊就不行了,這就是媽媽爸爸管教的不同造成的。”
玩具小熊伴隨叛逆青春
對李傳韻而言,1996年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他得到了世界級音樂學院——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的最高獎學金,成為青島老鄉呂思清的校友;第二,他的初戀無疾而終;第三,他開始逃課。
李傳韻的初戀發生在美國,17歲的那段戀情如今他仍記憶猶新:“我在香港讀了四年男校,心里邊很盼望接觸異性但是又害怕——沒了她們又覺得孤獨,跟她們在一起又覺得尷尬,所以挺難找女朋友。直到我去美國紐約,當時有個女孩對我很不錯,我認為可能她就是我的初戀情人吧。”
李傳韻說,他的初戀情人是一個學鋼琴的中國女孩:“我很模糊很朦朧,因為一點經驗也沒有,我不知道她是真對我好還是對我不好,反正就跟著她走,后來才知道她原來是有男朋友的——感情那東西很難分辨誰是誰非、誰對誰錯。我當時受打擊很大,萎靡不振了好幾個禮拜,相思病每個人都是這樣子,我還瘦了很多。媽媽當時激勵我,不管‘失戀’還是‘得戀’,日子照樣過嘛,你還是得練琴嘛。后來我發現拉琴的感覺都不太一樣了,多了一點憂傷、憂郁,但是我覺得自己開始成熟了?!?/p>
有人傳說,李傳韻在告別初戀女友的時候曾對她說:“你不如我的小熊熊好!”李傳韻談到這件事時已十分釋懷:“這是人家添油加醋才變成這樣,這只不過是自我安慰法,不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嘛——既然是這樣,那我只好跟回我的熊熊,當時熊熊跟了我七年,在我心目中它是一個無法代替的角色。它是我的吉祥物,我無論走到哪兒都帶著它,演出時我把它放在后臺,就覺得它給我一種力量、一種熱流,我就象吃了一顆定心丸,它就是我的靈魂伴侶和精神支柱。”
李傳韻口中的小熊之所以與他有那么深的感情,是因為這背后有著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在李傳韻9歲生日時,他得到了他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玩具——一只玩具小豬,這只小豬也成為了他人生中第一個密友。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的父母對他最有效的處罰就是打他的小豬。一次在他逃課之后,母親一氣之下把那只已經破爛的小豬扔了,此事對李傳韻打擊很大?!昂髞?,我的師兄有只玩具熊,不要了,我半偷半撿了回來,就是我的‘熊熊’。它是我的吉祥物,還是我的兒子,也是我的小提琴知音?!边@只熊一直陪伴他到今天。
面對譏笑寧可大智若愚
有人評價李傳韻是“二十五歲的年齡、十三歲的智商、五十歲的音樂表達能力、九十歲的哲學思想”,其中“十三歲的智商”有譏笑之嫌,但他自己聽過這句半褒半貶的評價之后卻處之泰然:“這是鼓勵我嘛,其實我也沒有這么厲害。說我‘十三歲的智商’,可能是有時候我太小孩氣了,就是有時想問題不周全,可能有時候想問題不夠全方位地去想,不是像一個正常年齡的人?!彼粌H這樣想,還自得其樂。直到2004年8月,李傳韻的名片還印著“李傳韻小提琴弱智”,這張名片比他“世界上最清晰的左手撥弦”還讓人印象深刻。
兩歲就能認識兩千多個漢字的李傳韻絕不是一個只有“十三歲智商”的人,只是不善于料理一個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對于他來說,寧可成為一個“大智若愚”的人:“我可能希望大智若愚吧,那這樣不是更好嘛,我要更加努力地去發掘自己的東西,增加自己的知識就好。所以‘十三歲的智商’這個說法我還是同意的,因為很多人看我覺得我是怎么這么小孩啊。像個大寶寶,甚至有人說我是弱智也有,我也是坦然接受,因為我本身就是其貌不揚嘛。我是既來之則安之,人家既然說我弱智那就弱智吧。但是反正我該怎么樣怎么樣,拉琴好好拉?!迨畾q的音樂表達能力’我覺得有點太夸張吧,我還是屬于我這個年齡的表達能力,就是血氣方剛的,五十歲的人早就老氣橫秋了?!攀畾q的哲學思想’,我還沒有到那種境界,我覺得我的資歷根本不行,那得讀過很多哲學的書才可以呀。為什么會給人有這種感覺?可能因為我經常想那些哲學的東西,也看過一些哲學的思想,有的我雖然讀得不是這么周全,但是經典的我把它記下來了,刻在腦子里。”
正是這樣的大智若愚,如今的李傳韻與朗朗、李云迪一起被稱為“中國年輕演奏家三杰”。比起朗朗的翩翩風采、李云迪的偶像氣質,不修邊幅的李傳韻特別像一個內心世界自給自足的頑童。他活潑、幽默、坦誠,特別喜歡自嘲。“他們說我是天才,我說我自己是個大蠢材,世界上最蠢最蠢的人就是我——這樣便能激發我的上進心?!?/p>
“魔鬼天才”充塞“現代基因”
李傳韻就像個大孩子,憨態可掬,隨性自然??梢坏┕舷?,他的神情大變,完全融入音樂之中。無可挑剔的技術、天真率直的個性、令人炫目的獨特的演奏風格讓每一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感到驚訝。
樂曲一響,李傳韻就一個人忙來忙去,他可以轉著圈兒拉琴,可以邊跳舞邊拉琴,甚至可以躺倒在地上。他將心里想表達的東西加諸琴弦,便是多到無法計數的滑音,強到振聾發聵的顫弓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斷弦,這些絲毫不會影響他琴聲的感染力,每一秒稍縱即逝的音樂都像一團團火焰,燃燒出不同的色彩。
李傳韻玩耍式的演奏以及擅長即興發揮,曾在國際樂壇上引起爭議,因為只有“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才敢這樣演奏。國外媒體評價他是“帕格尼尼再現”,他坦言:“是音樂指使我的,我是為音樂服務的,我為音樂感動,這是出自內心的、出自自然的需要,而不是造作。”
在“圣·桑小提琴協奏曲比賽”中奪魁,在阿斯本音樂節上獲“Nakamichi(日本中道公司)小提琴協奏曲比賽”第一名,與著名指揮家瓦列里·杰吉耶夫、尼米·亞維、歐克·卡本、萊瑞·萊克利夫、水藍、葉詠詩、余隆以及眾多國際著名樂團合作,在世界各地進行演出,正是有了這樣杰出的成績國外媒體評價李傳韻是“一個在琴弦上跳舞的魔鬼天才,一位用技巧征服世界的演奏大師”。
李傳韻的老師迪蕾教授認為,他“將是繼帕爾曼之后另外一個偉大的小提琴家”。面對贊譽,李傳韻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談到興致處,他會在桌子上畫一條直線,說:“謙虛和自信在中間,自卑在右邊,自傲在左邊。盡管有時會滑到自卑這邊,但我努力讓自己站在這條直線的中間,謙虛和自信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
“假如這輩子不干音樂、不拉小提琴,我可能就完了。雖然我喜歡體育,以前我在香港曾跟香港隊的游泳教練學游泳,當時他說我是一個很好的苗子,應該讓我好好訓練,但是我媽說我已經選擇了另外一項專業,所以就沒有繼續學下去。我也想當個游泳健將,或者是乒乓球和網球——乒乓球其實也跟拉小提琴似的,我們拉小提琴不是下弓上弓,那不就是正手反手嗎,所以我特別喜歡乒乓球,如果能夠讓我再活一遍的話,我就打乒乓球或者網球,不拉小提琴;或者當一個圍棋大師,聶衛平也是我的偶像,他那個思維太棒了。我喜歡的東西多了,我的選擇會完全不同,每個人都想做不同的事,會有很多夢想。如果我要是有兒子的話,我絕對讓他去做別的,搞音樂的話也搞特別特殊的那種。我想讓他去當一個商人吧,因為我沒有商業頭腦,我希望在我兒子身上得以補充?!?/p>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李傳韻喜歡通宵上網、打游戲機,喜歡流行音樂、爵士樂,有時會跟朋友們出去喝喝酒,到沒人的地方放松放松,但這個骨子里徹頭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