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陳大明的名字還比較陌生,而他的作品《我知女人心》相信不少人已經看過了。作為一部由好萊塢賣座喜劇《男人百分百》改編的華語賀歲大片,不同的人物與情節,不同的爆笑與感動,加上劉德華、鞏俐兩大國際巨星的首度牽手合作,這部作品確實令不少觀眾眼前一亮。
在《我知女人心》中,陳大明導演讓鞏俐與劉德華談了一場光鮮亮麗的都市戀愛,而在他之前的作品《雞犬不寧》中,徐帆卻變成了一個落魄豫劇團中的過氣青衣。這樣一個百變的導演,兒時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好萊塢的演員。也正是帶著這個夢想,他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開始了自己的尋夢之旅。
求學美國 挑戰自我
陳大明自幼受到古城開封深厚文化底蘊的熏陶,夢想成為一名演員。1990年,正在北京電影學院擔任表演專業老師的陳大明,有機會參演電影學院和紐約大學聯合拍攝的一部短片《Peering From The Moon(從月遠眺)》,該片后來被邀請參加美國圣丹斯電影節,作為主演的陳大明參加完電影節后就萌生了留學美國的想法。當時美國的獨立電影處于蓬勃發展時期,氣氛高漲,陳大明遇到了很多電影人,他的演技受到肯定,不少電影人鼓勵他到好萊塢去發展。于是他只身一人前往美國求學,希望自己學成之后能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地。
然而初到美國的一系列不適應,很快讓陳大明高漲的熱情冷卻了下來,最讓他感覺吃力的是,中西方臺詞的表演要求迥然不同——在國內學習的表演方式要求演員發音要字正腔圓,而在美國是不一樣的,美式的臺詞表演時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飾演不同地區的角色要有不同地區的口音,這就給英語基礎一般且鄉音濃重的陳大明設了一道門檻。
當時的陳大明心急如焚,如果過不了語言關,就意味著學習和演藝事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知道自己試戲一關很難過,有些詞語連基本意思都不太理解,另一些詞語則不知道該怎么念,這樣就沒法準確表達飾演人物的性格特征。
剛到美國的前兩年,陳大明跑遍了好萊塢的劇組,也找不到合適的角色來演,就在他痛苦難熬時候,他遇到了陳沖、尊龍的經紀人,經紀人給他介紹了一位英語老師,并且告訴他只有學好英語,才能在好萊塢謀求發展。英語老師的目的是教他改善鄉音濃重的英語發音,而面對一小時高達200美元的價格,他依然選擇了上課學習。
由于在美國學習和生活的開銷都很大,陳大明不得不邊學習邊打工,每天從早上五點鐘起床就開始忙個不停,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的內心往往隱隱作痛,現實遠比他想象的要殘酷許多。可是夢想鞭策他堅持下去,他不斷地給自己鼓勁加油,不斷地提醒自己為了實現的電影夢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放棄。
堅持不懈 終獲肯定
“好萊塢有特別競爭的一種關系,逼著你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完美。做演員也是,你沒有戲演的時候,你要去上課,因為美國是這樣,除非你像湯姆·克魯斯這樣大牌的明星,一般的演員是要去試戲的,試鏡頭的。在有特別多的好演員的情況下,就逼你一定要做最好的。這就是我在好萊塢學到的一點:你要是做事情,就做最好的。”
在經歷多次碰壁之后,陳大明終于有機會在一部影片中出演一個小角色,雖然只是個替身演員,但還是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得益于他在河南開封戲校的武生學習經歷,會些功夫的他只做了幾個武術動作就讓劇組人員目瞪口呆,他沒想到自己會的這身功夫會在自己藝術生涯最艱難的時候發揮作用。在這之后,陳大明除了每天苦練英語之外,還每天練功夫,他深信在自己優勢不強的時候,要下比別人更多的功夫,別人努力五分時自己要努力十二分,才有可能超過別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陳大明終于獲得一個主演機會,出演好萊塢影片《成吉思汗》,成功塑造了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光輝形象,受到了美國觀眾的歡迎和好萊塢電影界的認可。在這部電影的演出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陳大明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人物并背下劇本,結果在到達拍攝現場時卻被告知臺詞基本全部更改。大腦短暫空白后,他鎮定下來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趁著劇組置景、調光準備開拍的兩個小時內,全神貫注的背臺詞。結果到拍攝的那一刻,奇跡就發生了,一條戲拍下來,陳大明竟然一個詞都沒錯,受到和他演對手戲的資深演員森田則之的贊賞。
憑借艱苦的努力和堅實的表演功底,陳大明演戲的機會越來越多,就在他的好萊塢演員生涯越來越順暢的時候,陳大明開始重新思考他的人生規劃。他知道自己作為亞洲演員的角色局限性,之前亞洲演員成功的也并不多。這時,他將自己目標定為了一名電影導演,他希望自己寫劇本,用影片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要拍就拍好電影,拍自己想拍的東西。”深受美國電影文化影響的他認為獨立電影不光是投資上的獨立,更是精神上的獨立。
落葉歸根 成績斐然
2006年,陳大明帶著自己在美國所學的經驗和導演夢回到了中國,并拍攝了電影《雞犬不寧》。故事發生在古城開封,這也是陳大明從小生活的地方。電影用當地方言演繹,詼諧幽默。投資不多,上映后受到觀眾歡迎,被媒體和影評人稱為用小成本制作的優秀電影。這部電影讓陳大明收獲不小,2007年,在中國電影“金雞獎”評選中,該片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一舉拿下“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同年12月,他憑借該片獲得第九屆巴西利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我知女人心》讓陳大明被廣大觀眾熟知。其實他在接到“派拉蒙”的翻拍邀請后有過猶豫,他并不想接拍這樣一部電影,因為他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拍出優秀的原創作品。看過原片后,他被原片飽滿的人物,有趣的概念所吸引,他認為有趣的概念在于能聽到女人心聲這一主題,設想如果能翻拍成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電影也會很有意思,隨即就接受了邀請。
如何將一個發生在異國的浪漫愛情故事變成符合中國電影觀眾欣賞習慣的作品,對于在好萊塢生活多年的陳大明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他在原作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具有中國娛樂元素的人物、想法以及笑料,達到了最大程度的中西融合。人物關系上陳大明也是頗下功夫,影片的氣場被他設計成女性要壓過男性,突出女性的力量,而鞏俐很好地詮釋了職場女王范兒。除了魔幻的情節、時尚的職場、浪漫的愛情以及捧腹的笑料之外,電影《我知女人心》還包含一個主題,那就是對坦誠的渴望。正如陳大明以往導演的電影作品風格,“笑中帶淚,引人深思”。
陳大明清楚自己的電影路,他還是認為電影應首先以娛樂為主,然后在娛樂當中闡述一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放進一些自己的思考。他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又有著長時間的國外生活經歷,所以他作品當中的一些點可以同時被中國人和外國人所接受。他堅持越是古老的,越是傳統的,越是民族的東西反而越真實,更容易讓人理解。電影幫他實現了夢想,他會一直拍下去,用膠片展示充滿喜怒哀樂的人生。
風格多變 幽默人生
毫無疑問,陳大明是一個風格百變的導演。而于此同時,他卻覺得拍攝微電影才是最自由的創作,他認為,微電影最容易拍自己想拍的東西。
微電影是一個新興事物,它的播放一般是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十分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之所以稱為微電影,除了因為它放映的時間短(一般在30秒~300秒)之外,還因為“微周期制作”和“微規模投資”。而在陳大明看來,微電影的最大特點是它需要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講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實際上兩分鐘的電影是很難拍的,但它同時又特別自由,在表達方式等各個方面不受很多限制。現在拍電影受各方面的限制,明星的限制、投資的限制、票房的限制,可能很多題材找不到錢拍。我覺得兩分鐘的微電影最容易拍你想拍的東西。”
微電影大多以幽默搞怪為主,而這正合陳大明的胃口。“我喜歡偏幽默的電影。人生就是這樣的,辛酸的當中帶著一種很好玩的、很幽默的因素,所以我個人偏向這種讓你掉淚又讓你笑,讓你笑又讓你想掉淚的感覺。”
聊起好萊塢和過去的經歷,談及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和未來,現在的陳大明總是不自主地笑。他說自己在實際工作中學到了很多,包括感恩、合作和享受快樂,電影讓他實現了夢想,未來他會堅定不移地拍下去,展現更瑰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