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體檢查出乳腺增生
36歲的魏潔在體檢時查出左乳有兩個花生大小的結節'后被確診為乳腺增生。她上網查尉艮多資札了解到這個病會誘發乳腺癌,于是心里感到緊張。沒想到,這引起了辦公室其他女同事的共鳴,因為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大家都疑惑:“患乳腺增生的人怎么那么多啊?真的會誘發癌癥嗎?該怎么辦呢?”
乳腺增生發病率到底有多高?
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于25~45歲。乳腺增生的癥狀為乳房周期性疼痛。表現為游漫性脹痛,乳房外上側及中上部觸痛明顯。每月月經來潮前疼痛加劇,行經后疼痛減少或消失,嚴重者經前經后均呈現持續性疼痛,有時疼痛還會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處放射。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發病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
乳腺增生早期癥狀有哪些?
乳房疼痛:乳房脹痛、刺痛或隱痛不適,嚴重時不可觸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腫塊為主,也有的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瘙癢,疼痛隨著情緒與月經周期變化而波動,月經來潮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
乳房腫塊:單個或多個腫塊好發于乳房的外上亢呈片塊狀、結節狀、顆粒狀或條索狀,以片塊狀多見。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過3—4厘米,腫塊大小會隨著月經周期變化。
伴隨癥狀:常感覺情緒不暢、心煩易怒或伴有痛經,少數患者乳頭會溢出棕色或淡黃色液體。
怎樣才能及早發現乳腺疾病?
檢查時間:應在經期結束后3~5天或月經開始算起的第9—11天進行。
自查四部曲:
一視:面對鏡子雙手下垂,仔細觀察乳房兩邊是否大小對稱,有無不正常突起,皮膚及乳頭是否有凹陷或濕疹。
二觸:左手上提至頭部后側,右手檢查左乳,以手指指腹輕壓乳房,感覺是否有硬塊,由乳頭開始做環狀順時針方向檢查,逐漸向外約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檢查完為止,用同樣方法檢查右乳房。
三臥:平躺下來,在右肩下放一個枕頭,將右手彎曲至頭下重復“觸”的方法,檢查右乳房。再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左乳房。
四擰:除了乳房,亦須檢查腋下有無淋巴腫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壓擰乳頭,注意有無異常分泌物。
專業檢查4個方法
乳腺檢查是國家大力倡導實施的兩癌篩查之一,是女性體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醫生觸診:30歲以后的女性應每年定期做一次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乳頭有無凹陷、上抬、液乳房有無腫塊和酒窩癥;雙乳位置是否一致,顏色有沒有改變。
2.紅外線掃描:主要是利用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對紅外線吸收率的不同,顯示透光、暗亮等不同的灰度影像來診斷乳腺疾病。由于這項檢查速度快、無放射性,因而在體檢中常作為乳腺疾病的初篩檢查。
3B超檢查:一種初步篩檢乳房硬塊的檢查手段,能用來判斷腫塊性質和位置。但它對直徑在1厘米以下的腫塊識別能力較差,如果單做這項檢查的話,可能會錯過較小的腫塊。當懷疑乳腺有腫塊時,B超檢查是必須做的。
4.鉬靶檢查:可檢查出一些手摸不出來的細小腫瘤萌芽。如果能堅持每年進行此類檢查,則可以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30%~40%。40歲以后的女性,每年都該做鉬靶檢查。
專家建議:
●20~39歲婦女,每月做乳房自檢,每1—3年做乳房體檢(含紅外線),35歲以上婦女做1次基礎乳房x線攝片;
Q40~49歲婦戈每月做乳房自檢,每年做乳房體檢(含紅外線),每1~2年做乳房x線檢查;
●50歲以上婦女每月做乳房自檢,每年做乳房體檢(含紅外線)和乳房x線檢查。
乳腺增生的危害:
乳腺增生分為乳痛癥、乳腺腺病和纖維囊性乳腺病。這三種疾病的癥狀基本相同,只是乳痛癥的疼痛更明顯一些。
●乳痛癥:不屬于真正的乳腺增生,也不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纖維囊性變:指乳腺呈團塊狀或有連續的結節,臨床觸診檢出的纖維囊性變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乳腺腺病,特別是乳腺纖維囊性腺病,因其常伴有乳腺導管內的增生性病變和良性上皮增生,因此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眭,應引起重視。
乳腺增生患者常常會有明顯的情緒改變,如生氣、緊張、發怒、焦慮、抑郁等,還會出現月經周期不足,經量較多,經前或經期疼痛加重,經期后延等現象。
專家提醒:有些乳腺增生沒有任何疼痛感
患無痛性的乳腺小葉增生癥或乳腺腺病的病人,由于沒有乳房周期性疼痛的癥狀,因而很少到醫院就醫有時發生了惡變,身體還依然如故。
出現無癰戲不乳腺增生陛疾病的機理尚不清楚,所以專家提醒,無痛性乳腺增生性病變比起周期性出現乳房疼痛的典型乳腺小葉增生癥,對健康的危營性會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