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食生姜益健康
常言道:“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因為夏日食姜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姜的多種藥用有關。
增進食欲炎炎夏日,人體出汗過多,消化液分泌減少。而生姜具有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因此,夏日食姜可明顯增進人們的食欲。
解毒殺菌夏季,人們喜食冷飲、冷菜以及冰棒、雪糕等冷制品,這些食品極易受到外界病菌的污染,若不慎食入,便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而生姜所含的揮發油有殺菌解毒作用。另外,夏季氣溫高,魚、肉等不易保鮮,若在燒菜時放些生姜,既可調味,又可解毒。
驅風散寒夏日里,人們貪食冷制品過多,易致脾胃虛寒,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而生姜有溫中、散寒、止痛作用,可避免上述現象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生姜性溫,不可一次性食入過多;癰腫瘡癤、目赤內熱、便秘或痔瘡患者,不宜食用。另外,爛姜不可食用。(據《家庭好醫生》)
家常小炒妙招
1.炒雞蛋時加入少量糖,會使蛋白質變性的凝固溫度上升,從而延緩了加熱時間,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變得膨松柔軟。
2.炒茄子時,在鍋里放點醋,炒出的茄子顏色不會變黑。
3.炒肉片時,肉切成薄片加醬油、黃油、淀粉,打入一個雞蛋,拌勻,炒散;等肉片變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幾下,肉片味美、鮮嫩。
(據《家庭好醫生》)
苦瓜煲雞腳清心開胃
夏日常以苦瓜為湯,因其性涼味苦,爽口不膩,吃后倍感涼爽舒適,清心開胃。同時它雖苦,但它絕不把苦味傳給一起入湯或肴的其他材料,又善吸納它們的氣味,使成湯后尤為清潤可口。今推薦一款靚湯苦瓜黃豆煲雞腳,有清熱、消暑而滋潤的功效,為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苦瓜500克、黃豆100克、雞腳3對、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洗凈。苦瓜切塊,黃豆浸泡,雞腳去甲、敲裂,豬瘦肉切塊。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用。
(據《家庭好醫生》)
口干口臭常喝桂花茶
正常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除了幫助進食和消化,它們還是口腔里的天然清洗劑,如果唾液分泌減少,很容易引起口臭。正因為這個道理,經常口干的人應該多喝些桂花茶。不但生津止渴,還能防治口臭。
桂花又名九里香,香味清新,將桂花蒸餾而得的“桂花露”,是醒脾開胃、疏肝理氣的上等飲品,還常用于緩解咽干口燥、口臭牙痛,泡桂花茶也有相似的作用。由于桂花性味辛溫,因此最好用性質偏涼的綠茶或烏龍茶與桂花相配,取干桂花3克,綠茶或烏龍茶5克,沸水沖泡6分鐘,即可飲用。
此外,體質虛寒、經常胃寒的人,可以煮點山楂桂花水喝。12克桂花配6克山楂和3克黨參,放入500毫升水的小鍋里煮沸,然后調至最小火煮約20分鐘。將水瀝出,可加少量冰糖,晾涼后當茶頻飲即可。
(據(《生命時報》)
粗糧雜面看蕎麥
蕎麥是北方人熟悉的粗糧。從食療藥膳角度看,蕎麥性涼味甘,歸脾、胃經,有開胃寬腸、消腫化濕、消積導滯、清熱解毒的作用。
現代營養研究發現,蕎麥蛋白質含量不低于大米白面,賴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都很豐富。其中,賴氨酸的含量是白面的2.8倍,維生素B1、B2的含量比白面高兩倍。蕎麥還含有豐富的蕎麥堿、蘆丁、煙酸、亞油酸和多種維生素及鐵、鋅、鈣等,這些都不是一般所謂“細糧”所具備的。所以,蕎麥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病都具有食療保健價值。
需注意的是,蕎麥性涼,一次不宜多吃,胃寒者也不宜食用,以防消化不良。
新瓷碗用醋泡
買回瓷質餐具后,建議先用沸水把餐具煮上5分鐘,開水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然后再放到常溫的食醋里浸泡1~2小時,因為陶瓷在遇到酸性物質時,會排出一些有毒物。對不放心的餐具,可用食醋浸泡幾小時,若發現顏色變化明顯,應棄之不用。
(據《家庭好醫生》)
喝菊花茶有講究
一般人都知道菊花茶清火、明目、抗輻射,但面對琳瑯滿目的品種卻不知選哪種好?
降火用滁菊滁菊又名“白菊”、“甘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緊密的一種。它花蕊金黃,花瓣晶瑩玉白,素有“金心五瓣”之美譽。滁菊疏散風熱的效果最強,出現嗓子發干、頭發昏等“熱傷風”癥狀時,喝一些滁菊就能緩解。
明目用貢菊貢菊也稱“黃山貢菊”,花朵雪白,蒂呈綠色。沖泡時間長了,連茶湯也會變成綠色。貢菊有清肝明目、養肝養眼的作用。貢菊泡茶再加一些枸杞,是電腦族的護眼良方。
清咽用杭菊杭菊花朵較大,分為杭白菊和杭黃菊兩種。與貢菊相比,杭菊的深色花心更明顯,泡開后花瓣容易脫落。咽喉腫痛時,喝點杭菊最好。
消炎用野菊花與以上幾種家菊相比,野菊花的花朵更小更黃,花形也不是很好看,苦寒更重一些。野菊花解毒清熱消腫的作用最強,對緩解生瘡、牙痛、口臭都有效。不過,一般情況下不要喝野菊花,以免損傷脾胃陽氣,造成胃部不適、大便溏稀等不良反應。
無論用哪種菊花泡茶,都不應連續飲用,一般3~5天即可。體質偏寒的人喝菊花茶的時候要放點枸杞,而脾胃虛寒的人最好少喝。(據《家庭保健報》)
夏令飲食多吃瓜
目前正值瓜類蔬菜上市的旺季,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比其他季節要多,必須及時補充,多吃瓜菜,這樣可以有效為身體補水。另外,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瓜類除南瓜、金瓜屬溫性外,其余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屬于涼性。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也屬于涼性蔬菜。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 (據《健康報》)
嘴唇干吃些黃豆芽
有些人嘴唇一干就用舌頭舔,由于外界空氣干燥,唾液帶來的水分不僅會很快蒸發,還會帶走唇部本來就很少的水分,結果陷入“干→舔→更干→再舔”的惡性循環中。
防止嘴唇干,適當多吃梨、荸薺等生津滋陰食物;多吃黃豆芽、油菜、白菜、白蘿卜等新鮮蔬菜,以增加身體對維生素B等的攝取;改掉舔唇的不良習慣。選用的潤唇膏添加成分越少、功能越簡單越好。過敏體質者應慎用潤唇膏,別輕易更換安全使用過的化妝品。(據《家庭好醫生》)
薄荷是防暑降溫佳品
炎熱夏日,薄荷可謂防暑降溫佳品。薄荷性涼,味辛,歸肺、肝經,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口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肝氣郁滯、胸悶脹痛等。
夏季蚊蟲較多,在臥室靠窗的地方放上薄荷草,每天傍晚噴一些水可驅蚊。如被蚊蟲叮咬,可用薄荷汁液止癢,用后清涼舒適。但薄荷性涼,不可久服,且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耗氣,故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一般每人每日用量不超過50毫克/公斤體重。另外,由于薄荷含揮發油,服用時煮得太久療效會降低。
(據《中國中醫藥報》)
海帶咋吃最營養
不少人擔心海帶不易被煮熟,因此烹飪之前要在水中浸泡很久,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海帶含有褐藻膠、海藻酸等物質,一經吸水,就會使海帶表面出現黏稠狀膠體, 阻止水分進一步浸入,因此很難再煮透。此外,海帶中的營養物質,如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等也會溶解于水,長期浸泡,營養價值就會降低。
在此推薦的泡發方法是先蒸后泡:把海帶放在蒸籠里,干蒸半個小時,再用水浸泡兩三個小時。或者在蒸前放一點堿面或小蘇打,這樣海帶膠很容易被堿性物質溶解,一煮就很快變軟了。在水中放點醋,或用淘米水浸泡,都能將海帶較快地泡軟。
此外,雖然海帶表面的白色物質含鹽較多,但其中還有具有利尿排毒功效的甘露醇,如果先洗再蒸,營養就浪費了。海帶買回來后應盡快食用。一次吃不完,要把拆封后的海帶冷藏在冰箱中,否則其營養價值就會降低,微生物不斷繁殖,這些都會促使海帶變質。(據《家庭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