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媒體報道,在一家地產公司上班的濱州市民于嵐非常喜歡吃包子,幾乎每天早飯、午飯都會買幾個包子吃。然而,近日她卻發現一件蹊蹺事:雖然豬肉均價同比上漲80%左右,但以豬肉為主要原料的肉包子價格卻漲幅不大。這里面會不會有什么貓膩?
于嵐的擔心不無道理。在濱州市一家“南京小籠灌湯包店”記者看到,晚飯時間來買包子的顧客絡繹不絕。這家包子鋪的張老板告訴記者,現在肉價這么高,要是用好肉做包子,成本太高。做包子只有用“血脖肉”等孬肉,否則根本不賺錢。山東濱州、淄博等地的包子售價低于肉餡的成本價,商家“賠本”經營,其中可能暗藏貓膩。這些包子肉餡的原料之一,是我國明令禁止銷售的未經處理的“血脖肉”。由于價格比“好肉”至少便宜一半,用這樣的“肉”做成的包子,純利高達50%左右。
本刊提醒:
“血脖肉”是指連接生豬頭部和軀干的部分,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富含病毒、激素等物質。不經處理的“血脖肉”食用后,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血脖肉”中含有的甲狀腺激素將擾亂人體正常的內分泌活動和物質代謝,食用過多將出現腹痛、惡心及嘔吐等多種中毒癥狀,要加熱到600℃以上時甲狀腺激素才會被破壞。另外,淋巴結是哺乳動物過濾、殺滅、吞噬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的組織,積存了很多病菌、病毒,短時間加熱也不易將其殺滅,食用后易感染疾病。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在生豬屠宰環節必須摘除“三腺”(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結),經過檢驗檢疫合格后,方能上市銷售。然而,目前市場上仍有不少豬肉未摘除“三腺”即上市,相關部門的監管存在盲區。目前餡食產品的現狀是監管難、標準缺失,應盡快制定各種肉餡產品的相關行業標準,加強監督檢測;另外,從源頭即從屠宰環節抓起,屠宰戶必須嚴格清理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否則不予蓋印“兩證兩章”,嚴禁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