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為全科醫生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提出了目標:會議要求2012年,全國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都將有合格的全科醫生。
全科醫生的稱謂,對老百姓而言,似乎有些陌生。然而全科醫生并不是新出現的一類醫師,我國不少醫學高校近年來都開設了全科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已經有了2~3批。四、五年前,北京、上海等地就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全科醫生制度,據統計,目前全科醫生制度已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數量占醫生總數的30%~60%。
前不久,筆者因為感冒發高燒,在家門口荷葉塘社區醫療服務部感受到全科醫生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免去了上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煩惱。接診的女醫生首先向我介紹了她是一名湖南省人民醫院派出的全科醫生,她的語言修養和診療行為體現出應有的素質,病人立馬獲得良好的心理效應,接下來的留觀治療順利而有效……
據了解,我國將全科醫生的職責定位為“6位1體”,即為轄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免疫、計劃生育、健康教育、臨床醫療于一體的醫生。有關調查發現,大醫院63%以上的病人都是常見病、慢性病,完全可以在社區解決。全科醫生是離你最近的醫生,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有守門人在社區服務,能大大節省醫療資源,降低醫療費用。
筆者認為,實行全科醫生制度是醫改的重要舉措,對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具有重要意義。在為全科醫生制度叫好的同時,面臨著的全科醫生教育培養滯后與迅速增加的需求矛盾也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