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此后,她帶領著全國人民浴血奮戰,開創了新中國的美好篇章。90年光輝歷程中,以“延安五老”為代表的我黨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們,為國家和人民立下汗馬功勞。我們特別挑選他們的健康故事,為黨的生日獻禮。
董必武:遇事不惱
董必武一生始終站在歷史變革的前列,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董老從來不抽煙、不喝酒,飲食簡單且有規律。關于養生,他有句口訣:“吃飯不飽,走路不跑,遇事不惱”。董老對于非原則問題,總是與人無爭。他自比老牛,說除了“吃點草料”外別無他求?;蛟S正是這樣的心態,才能擁有90歲的長壽。
著名詩人顧工曾在《我的五十年代》一書中回憶董老。1949年,當時20歲的顧工在第一屆全國文代會演出委員會工作。一次,梅蘭芳在長安大劇院演出,領導特別叮囑:樓上前排的座位只有中央委員才能坐,其他人一概不行。
恪盡職守的顧工連續婉拒了電影明星白楊,文代會主席團委員黃鎮后,見一位飄著白須的老人猶豫地在前排坐下。顧工當即走過去提醒道:“同志,這是中央委員坐的。”老人聽了,仿佛做了一件很失禮的事,連連點頭致歉,然后走到最后一排,扶著椅背,凝立不動。
即將開幕時,中央領導人依次入場坐在前排,毛主席看到了站在最后一排的那位老人,大聲說:“董老,您過來,過來嘛?!崩先诵廊蛔邅?,主席扶他坐下。
顧工這才知道這位老人就是幾個月后的政務院副總理,后來的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摘自《思維與智慧》)
林伯渠:學到終老
林伯渠同志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三個歷史階段,他始終站在革命的最前線,為中國的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林老是“延安五老”中最早去世的,享年74歲。在日常生活中,林老一貫堅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克己奉公。延安整風時期,年近60歲的林伯渠,堅持和大家一樣,下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并始終堅持不事先通知,不搞特殊,與隨行人員同吃同住。同志們見他年紀大,每天手持拐杖走家串戶很辛苦,就悄悄做些大米飯給他吃,林老發現后堅決不同意。有時同志們借機多做幾個菜,想給他補身子,他也婉言拒絕:“現在是困難時期,大家都要時刻想到在敵后浴血奮戰的八路軍、新四軍。我們有小米飯吃就不錯了?!?/p>
林伯渠十分重視學習,在他簡樸的住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用木板釘起的簡陋書櫥,裝滿了書籍和報刊雜志。他非常博學,除馬列主義著作外,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詩歌也是他最喜愛的書籍。如果時間允許,他可以整天看書。他每天必讀報紙,但不是泛泛地閱讀,而是把報紙上提出的問題和工作實際聯系起來。
正是這辛勤勞碌、艱苦樸素的革命精神讓林老安享古稀高齡。(摘自《林伯渠傳》)
謝覺哉:養生十訣
謝覺哉同志是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謝老生于1884年,1971年辭世,享年87歲。他的夫人,革命家王定國如今也已98歲高齡,她說:“我一直記著謝覺哉生前常說的‘養生之道’”。
謝老有一套“養生十訣”,是他青年時代鍛煉身體的經驗之談。
1.飲食。不暴飲暴食;細嚼而后下咽;食后勿即就寢;不飲生水;食物當應季節而變之。
2.運動。每日于空氣清新處適當運動,不可劇烈;無暇運動者,外出堅持步行,多做家務。
3.清潔。每日冷水擦身,淋浴水溫須與體溫相等;空腹及滿腹時不淋浴。
4.新陳代謝。每日清晨入廁一次,務必養成習慣。
5.睡眠。早睡早起;就寢后宜速眠;不可密閉寢室;寢室不可留寵物。
6.衣服。襯衣常換洗;臥具要時常晾曬,以除病菌。
7.呼吸。清晨出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深呼吸數次;呼吸用鼻不用口。
8.皮膚。注意寒暑變化;盛夏睡眠也要穿睡衣。
9.神經。吃飯后不用腦;煩悶、憂愁、悲哀、憤怒、喜悅、激烈感動,均宜慎之。
10.精神。當勤厭惰;心中常滿足,勿生不平之念;能力范圍內的事情,要順次為之,達不到的,不要妄耗心力。(摘自《山西老年》)
徐特立:喜曬太陽
徐特立同志是新中國教育事業的奠基人,杰出的無產階級教育家。從舊中國到新中國,他的一生,經歷了許多的苦難和曲折,卻仍能享年92歲。
徐老之所以壽長年高,是因為他自有一套養生之道。毛主席把徐老長壽的經驗精辟地概括為十六個字:“基本吃素,堅持走路,心情舒暢,勞逸適度?!?/p>
徐老不論春夏秋冬,每天早晨都用冷水洗臉。徐老還喜歡曬日光浴,一年四季,從未間斷,每次午飯過后,他總要進行半小時的仰曬日光浴,然后再俯曬半小時。
徐老篤奉“生命在于運動”的名言,尤其喜愛游泳,田漢曾賦詩贊揚徐老:“五十學游泳,自謂得其致;愈覺生命強,不信有難事”。徐老自52歲在前蘇聯學會游泳,直到80歲以后,還能在游泳池內仰泳十余個來回。徐老的愛好還有爬山,朱德總司令也有詩贊美他:“徐老老英雄,同是明月峰;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保ㄕ浴督∩須夤Α罚?/p>
吳玉章:謙虛為懷
吳玉章從參加同盟會到參加中國共產黨,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奮斗一生。他學富五車,有“金玉文章”之譽。
一個人的學識越是淵博,為人也越謙虛。吳老安享88歲高壽,正是來自謙和的心態。1942年,吳老游南泥灣后,寫了《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五言詩,記述了南泥灣“陜北的好江南”的景象。1958年,80歲高齡的吳老應約拿出這首詩發表。在吳老身邊工作的一位小同志,看到詩中“縱橫百余里,‘回亂’成荒地”兩句,不解其意,便問“您經常講,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壓迫愈重,反抗愈烈;回民造反有理,您雖然把‘回亂’二字打了引號,但仍是把變成荒地的責任加給了回民,這樣寫不好?!眳抢下犕昴切⊥镜脑?,非常贊賞地說:“對,對,對,提得好!”經過大家斟酌,把“回亂”改成了“剿回”。雖然只改了一個字,但確更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
吳老很感激那位小同志,并以此事鼓勵同志們給他提意見。他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說:古人有所謂一字之師,這位小同志就是我的一字之師。(摘自《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