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后,及時召回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補救措施。在5月23日,國家質檢總局就修訂的《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征集民意之際,我們不妨先參考一下國外在這方面的做法。
加拿大:問題食品百分百退款
記者在北美最大連鎖超市購物時,看見商場通告欄上貼了不少商品被召回的通知,有衣物、食品等。其實,這是加拿大商場自動召回物品的一種常見情形。
在召回通知欄中,有個關于面包的通知說:鑒于有顧客吃面包時發現了一顆小釘子,商場擔心消費者的安全,所以決定緊急召回這批面包,呼吁顧客們趕快前來退貨,并承諾100%退款。商場經理告訴記者,即使面包已經吃了一部分也可全額退款。記者問經理將會怎樣處理這類召回食品。她說,由他們自己的糕點廠生產的面包,回收后將會送回總部,按照垃圾處理方式全部毀掉。其他廠家生產的食品,回收后會退給廠家銷毀。
在加拿大,食品召回通知時常見到,凡發現有變質、含有害或過敏成分的食品都會被及時召回并銷毀。通常下列情況會導致食品召回:一是由顧客發現并反饋給商家。二是商場自己查貨時發現。三是由加拿大食品監查署及下屬相關機構發現。前兩種屬于自動召回,商家直接通知消費者并全額退款。
加拿大食品監查署(簡稱CFIA)主要職責是檢查食品、動物和植物,以確保人們的安全健康。CFIA分設各部,有食品安全監察員隊伍和專門的技術安檢班子。每天24小時連續運作,監督檢查各地食品安全,并在網上和媒體上發布有關警報,敦促商家加緊召回過程,提醒公眾注意,并設有專線為民眾提供舉報途徑。
日本:出了事必須登道歉信
幾乎與“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同時,2008年9月5日,位于日本大阪的糧食加工公司三笠食品公司被發現將工業大米當做食用米銷售的勾當,從而引發了震驚日本全國的“事故米事件”。
“事故米”是指由日本農林水產省統一管理的、已發霉或農藥含量超標并準備用于日化工業用途的大米。因為在“事故米”銷售工程中,農林水產省一度取消了只許日用化工廠投標的限定,致使鉆到空子的三笠食品公司得以低價買進“事故米”,并偽裝成食用米銷售給造酒廠及糕點制造廠,流向普通消費市場。
事件曝光后,除人事處分外,三笠食品公司被勒令將合計1400余噸“事故米”進行具體流向說明和自主回收。當年9月中旬,農林水產省公布了491家曾從三笠食品公司購買過“事故米”的企業名單。各地方都道府也將涉及到本地的“事故米”流向及處理辦法,通過網站公開或派發宣傳單進行宣傳。此外,標有具體噸數及流通商名單的說明內容,以較容易理解的圖示方式被各家媒體廣泛報道,幫助消費者辨別。
盡管經證實,即使誤食“事故米”制成的食品也不會影響健康,但將“事故米”用作食用米使用的行為違反了日本食品衛生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包括朝日啤酒等流通商企業相繼展開了自主召回活動。
同時,為補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入“事故米”的企業,日本政府在負擔部分回收費用外,還對因營業額驟減而導致經營難行的企業實施了經營支援政策。截至2009年8月,日本政府共為此付出了27億日元的代價。
按照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召回食品需由企業集中廢棄處理,因為“事故米事件”在日本引起極大社會反響,除已制成產品的“事故米”由企業處理外,當年10月3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將回收上來的“事故米”進行了集體燒毀處理。農林水產省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后發現的“事故米”都仿效此法處理。截至當年11月末,由政府集中銷毀的“事故米”共計238噸。
此后,農林水產省修改了對于違反 日本食品衛生法的“事故米”的處理辦法,更加明確地規定了“事故米”的適用范圍,“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購買商再度非法轉手。”農林水產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事件平息之后,農林水產省還從2008年末開始,將所有進口大米的數量、“事故米”購買商的名單在網絡上進行公示,加強了對于購買商的檢查次數與監督力度。而因為農林水產省之前在對于三笠食品公司的例行檢查中存在紕漏,才導致“事故米”的非法轉賣沒能被及時發現。2008年10月,新的“事故米”管理檢查制度應運而出,公布在網絡上供社會監督。與此同時,為消除日本國民的不信任感,自“事故米事件”之后,農林水產省還停止了與之前一直負責“事故米”儲藏的公益法人日本全國糧食保管協會之間的契約關系。
目前日本有《消費者產品安全法》、《電氣產品和材料安全法》、《家庭用品含有有害物質管理法》等5部法律授權有關部門責令制造商對缺陷產品負有實施召回的義務。日本在處理大量與缺陷產品有關的公共安全問題時,政府行政力量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分工比較明確,體系比較完備,三種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形成了解決缺陷產品問題的比較成熟的機制。日本對于食品制造商有條名為“自主回收報告”的制度,就是食品商不僅要接受行政監督,最好還要自己主動將問題食品召回,然后主動向監管部門報告,并有義務負責向銷售點附近的居民廣而告之。這樣的話,政府部門會給予指導和幫助;否則就要停業整頓,被開出大額罰金等。
食品廠商或食品店一旦發生食品召回事件,一定要在公司網站主頁和全國各大報紙上刊登“道歉信”,并主動說明將會怎樣處理召回食品,以及怎樣向已購買的消費者賠償等。
當日本食品商做完登報通告、召回食品處理和向消費者賠償等這一系列過程后,會在政府食品監管部門留一份檔案,就是關于此次召回事件的前前后后,并會提交給政府分析報告:即分析產生召回食品的原因,以及今后改進的具體日程。
英國:每個食品都能查到產地
2010年2月26日,英國食品標準局公布報告宣布,該國第一食品公司正在召回Loyd Grossman牌瓶裝“西紅柿辣醬”,因為醬中可能混有玻璃碎片。
在英國國家新聞和網上公告里,英國標準局逐項列出該產品的名稱、規格、批次編碼、保質期、包裝形式等重要信息,并且告訴民眾如果買了這樣的西紅柿辣醬,請不要食用,而應立刻與英國客戶關系部聯系,退回產品,并將獲得全額退款。
英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重要特征是嚴格執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例如,監管機關如發現食品存在問題,通過電腦記錄很快就能查到食品來源。前段時間的“克隆牛”事件著實讓英國民眾緊張了一回。但早在1998年爆發“瘋牛病”后,英國食品標準局就設立了“牛戶口”的政策,登記注冊英國境內的每一頭牛以及它們的去向。
由于公眾對克隆動物食品存有疑慮,食品標準局根據“牛戶口”很快查明了“克隆牛”是一頭從美國進口的克隆牛后代,并據此確認了其后代8頭牛所在的農場,以及是否有相關奶制品或肉制品進入市場。結果公布后,公眾了解了相關事實,一場風波也隨之消散。
嚴格的監管體系有效地控制了問題食品在英國市場流通,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記者在大型超市莫里森斯曾看到貨架旁一個大標牌上寫著,“莫里森斯無籽葡萄干被召回,原因:該產品可能含有小綠塑料片。”并詳細注明產品名稱、重量、保質期及包裝的細節。標示牌上還寫道:“如果你購買了該產品,可到銷售點全款退貨。”
新西蘭:召回信息誰都能看到
新西蘭的食品安全由新西蘭農林部隸屬的食品安全局負責。他們認為,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千家萬戶,因此發現問題食品,必須嚴格遵守召回制度,這是防止問題食品繼續危害民眾的重要補救措施。
對問題食品有兩種類型的召回措施。第一種是直接從廠家召回,把問題食品從配送中心或批發商處召回。另外一種是從消費者或商場召回,相對比較復雜。食品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通過各大媒體發表召回問題食品的通告,必須用多種語言發布這消息,盡可能讓最多的人了解。通告中要按規定寫明問題食品的公司、名稱、問題、銷售的地區和召回聯系人,還要寫明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以及處理方式。如有某食品公司故意隱瞞,沒有主動向農林部申報的話,該公司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制裁。
在新西蘭食品安全局的網站上,消費者可獲得2010年以來所有召回食品的詳細動態信息,包括食品生產廠家、召回原因和銷售地點等。2011年3月30日食品安全局發布了一條公告,召回Lindt公司生產的幾款巧克力,原因是里面發現了一些未經申報的容易引起過敏的花生顆粒。由于巧克力外包裝上,未注明含有花生顆粒,所以必須召回。這些被召回的巧克力可以獲得全額退款。記者當時在新西蘭各大超市、英文網站和報紙上都看到了這條信息,而且這個信息還刊登在新西蘭的各大中文網站和報紙上。
美國:政府懲罰力道強
2009年2月,美國前進食品公司向德拉華州法庭提出破產法保護,因為該企業在他們生產的一種食品中,使用了受到嚴重污染的花生醬,而該食品的銷售量占前進食品公司的75%。同年1月份,該公司被責成召回這種食品,他們所負擔的退款數額巨大,庫存積壓嚴重,難以維持正常資金流轉,所以請求法律保護。在破產法保護法執行期間,該企業可以繼續經營,但是要在法官的監督下整頓內部,并清理債務。此外,向“前進食品公司”提供問題花生的美國花生公司,在衛生部門的檢查時,發現花生原料里有鼠類尸體,還被沙門氏菌污染,因此多次大量召回產品,向20多個各種公司交付數目巨大的賠償。美國花生公司也已經申請了破產,并開始資產清理。
在美國,每年召回的食品、農產品等都能列出一份不短的名單。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及相關部門,根據民眾舉報和消費者協會的要求,對問題產品發出召回令。對于直接危及民眾生命的產品,有關管理部門會勒令生產廠家在召回后立即全部銷毀,避免惡性事件再度發生。
在召回產品時,有一項重要措施,就是由始作俑者支付召回費用,包括對購買者的退款。生產廠家的經濟代價相當沉重,甚至會導致企業破產。正因為管理及時和懲罰力道強,所以對企業以次充好和瞞天過海的投機做法的打擊效果明顯。
(據《生命時報》《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