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過中秋不算完,春節還有一劫”。說起去年初至今年上半年以來通過親戚朋友關系借的幾筆準高利貸,在江蘇從事日用化工產品制造,同時兼具地產和礦業投資的鄭亮(化名)一臉愁容地表示。
2012年春節來得早,還有不到兩個月就是傳統“年關”。按習俗,早前借下的幾筆債都要在農歷新年前結清,尤其是9月接連爆發的溫州老板“跑路”事件使他的各位熟人“債主”分外緊張,時常有意無意地“提點”他過節前要還清債務。
在鄭亮看來,之所以9月份出現了老板跑路事件,多少跟中秋節債主逼債有關,而如今春節臨近,討債的形勢會更嚴峻。
近段時期以來,利好中小企業和民間借貸的政策接連出臺,包括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批準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貨幣政策向中小企業定向寬松、地方試點放寬小額貸款公司準入條件等,最高調的則是央行表態稱民間借貸“具有制度層面的合法性”, 鼓勵民間借貸規范化、陽光化運作,發展多層次信貸市場。
但鄭亮對此并不感冒,他稱即便不以房地產企業名義,而以傳統制造企業身份向銀行借貸,起碼需要兩三個月時間才能放款,這還是在銀行已經同意放貸的條件下。這種規范融資的嚴苛環境讓他很難想像,如何能在短時間內使環境為之一變,既讓他能免受高利貸之苦,又能方便地借到錢用于企業周轉。
涉及房地產
日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民間金融研究》課題組曾對全國將近60個地下錢莊或從事民間信貸的民間金融組織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結果顯示,民間融資余額可能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公布數額的幾倍。
該課題組組長、廣東省社科院教授黎友煥介紹,2011年上半年,民間借貸利率大約在月息5%以上,現在起碼已6%。從監控情況來看,民間融資額呈現繼續快速擴大趨勢,利率可能將長期處于高位,且民間信貸風險有從溫州蔓延的可能。
但官方發布的數據卻顯示三季度中小企業銀行貸款情況在繼續改善。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含票據貼現)余額20.76萬億元,同比增長17.5%,比年初增加2.26萬億元。
盡管受信貸持續收緊和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三季度中小企業貸款增速有所回落,但占全部企業新增貸款的比重(68.4%)卻大幅提高(較二季度提高3.9個百分點)。
另據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中小企業貸款增量占全部企業貸款增量的85%,其中小企業貸款占全部企業貸款增量的50.8%,均高于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水平。
為什么官方數字顯示今年情況好于去年,而實際上,卻是今年爆發了往年沒有的“跑路”潮,且至今仍在蘇浙一帶不斷上演。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室研究員范建軍在其執筆的研究報告中分析稱,從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的情況看,大多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的老板,是由于參與了房地產投資或間接向房地產企業放貸而陷入困境的。
受去年以來不斷升級的房地產調控影響,房地產企業(尤其是中小房地產企業)為維持項目開發的資金需求,不得不加大在民間借貸市場的融資力度,而民間借貸市場一直都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最重要的傳統融資來源(估計中小企業85%左右的資金是通過民間借貸市場籌集的)。由于銀根持續收緊,民間資金池本就捉襟見肘,再加上房地產企業的強勢介入(在資金價格上,多數中小企業無法和高收益的房地產企業競爭),中小企業資金供應陷入困境也就不足為奇。
高華證券也根據近期在溫州的調研查訪認為,估計民間借貸總額達4~5億元,其中受困資金供給而跑路或瀕臨破產的中小企業主要是那些債務負擔沉重且涉足房地產及礦業等領域的企業。
華泰聯合的調研顯示,溫州地區的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山西煤炭、黑龍江土地等資源領域,其次是太太炒房團和老板圈地團,而資金占用最大的是房地產。
民間借貸市場:規范還是發展?
在黎友煥看來,珠三角的民間借貸總量遠大于溫州,在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廣東也有民間信貸危局爆發的苗頭,但之所以尚未像溫州等地接連出現老板跑路事件,與地區的產業健康程度和政府發展思路有關。
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黎友煥表示,高速增長的城市不是必然會出現過度的民間信貸,溫州和鄂爾多斯等民間信貸泛濫地區的一個共同的特征是地區產業落后、炒作成風。其表面的虛假繁榮掩蓋了其產業落后和經濟手段畸形的缺點。從中應得到的啟示是,要反思產業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戰略的問題,要反思地方政府失誤和政府行為失靈的問題,這些地區的民間信貸泛濫成災跟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思路和戰略有直接關系,跟官員執政理念有直接關系,而不是局限于表面現象,甚至由此放松對房地產的調控。
黎友煥表示,民間信貸出問題早就是不爭的事實,本來這樣的事情早就可以解決,但還是有些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甚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鄭亮告訴記者,自己向來謹慎,加上房地產和礦業投資所占比重不大,仍以主業為重,因此一直堅持把借錢對象局限在熟人圈內,雖有到期還錢的壓力,但尚未遭遇更大的逼債窘境,但身邊有朋友從兩三年前開始就把精力放在圈地和炒礦上,在他所在的地區,大街上也不難發現因高利貸而生的各種組織,通過這些或明或暗的機構,這些朋友早就參與進民間高利貸,以致10月份資金鏈異常緊張時還曾遭遇過黑社會式的逼債。
“不是要發展多層次民間借貸市場,而是要規范”,黎友煥對記者表示,“現在一些小貸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都成民間信貸的莊主了,去年以來各地批準很多,但相關部門只批準不管理,就不對了。市場上拿一個這樣的營業牌照都能給幾百萬喝茶費的,這領域水很深,問題很大”。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11月10日就國內民間借貸的發展進行表態,稱民間借貸具有“制度層面的合法性”,下一步將致力于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引導民間資本規范從事資金借貸活動,鼓勵民間借貸規范化、陽光化運作,發展多層次信貸市場,滿足社會多元化融資需求。
但黎友煥表示,“民間借貸概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非政府化、非法化,因此不可能陽光化,至于怎么改革民間金融體制,把民間信貸這樣的活動通過制度設定,引導到規范化的渠道,這也絕對是政府要考慮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民間信貸將一如既往,若干年后死而復生、周而復始。”
利率市場化思路疑似落敗
在央行有此番發展“多層次借貸市場”的明確表態前,早有輿論呼吁高層盡快放松金融管制,取消利率雙軌,使大企業和小微企業在借貸市場上得到一視同仁地對待,公平競爭,官方也同樣有在“十二五”期間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但實際進程卻緩慢得令人沮喪。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某知名政府智囊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利率市場化可以被視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制度性措施之一,但央行的新表態一定程度上有宣示另一種改革思路的意義,即用“多層次”借貸市場來替代取消雙軌制后的單一的完全競爭市場,因為當前銀行業面臨包括地方政府債務、不良貸款率反彈以及外部金融市場動蕩等諸多風險,從監管角度看,現在顯然不是放開管制的合適時機。考慮到大型國有銀行在存貸款利率管制的保護下生存已久,貿然推進改革對資本市場和銀行系統的穩定都有極大風險,因此政策上會繼續將國有大行乃至大型企業作為保護對象。
黎友煥也認為:“由于法規缺陷和目前環境不穩定因素較多,取消利率雙軌和實行利率市場化是不可取的。”“金融體制改革為什么滯后,就是金融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上一屆一直到這一屆政府都明顯有些顧慮,但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不改革不行、不改革會出亂子的時間點了。”
在黎友煥看來,收緊銀根的政策調控只是民進信貸風險爆發的導火索,真正的根源是金融體系落后導致的貨幣政策失靈和銀行服務能力有缺陷。實際上,正是正規銀行體系不完善,服務能力不到位才給民間借貸留下生存和發展空間的,大銀行之所以不能給中小企業貸款,反映的正是銀行體制和金融體制存在缺陷。至于多層次借貸市場,“所謂的發展村鎮銀行,其實談何容易,現在不是到處都有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銀行嗎,他們的服務能力又怎么樣呢,還都不是一個樣。因此關鍵是體制問題。”
“利率市場化是我們未來的目標,但不是現在就要實現,我贊成出臺個人信貸條例,以促使民間信貸陽光化,但前提是先進行金融體制改革,加強立法,完善金融法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