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而維護公平正義則是檢察機關的立身之本、立業之基。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當人類的靈魂工程師,為一己貪欲而兜售招生名額、甚至出賣靈魂時,誰能相信這樣的老師能調教出國之棟梁,誰能保證通過權錢交易錄取的學生會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本應是“明德、親民與至善”的象牙塔,本應是公正無偏的高考官,卻有人淪為“碩鼠”,把骯臟的黑手伸向那原本純潔的象牙塔里。高校招生是否公平公正,直接關系千萬學子的求學之路、關系高考制度的公信力和百姓的切身利益。
原上海某大學體教部籃球隊主教練劉某、體教部主任楊某、副主任宋某利用招收籃球運動員、體育特長生及管理男子籃球隊的職務便利,多次收受考生家長的賄賂,作案時間持續三年,贓款高達74萬余元。
松江區檢察機關將“象牙塔碩鼠”們訴諸公堂,并最終繩之以法,同時也反思如何還公平公正于校園。如果僅以“辦一起案件,抓一批蛀蟲”的方式來反腐,那無異于是抽刀斷水水更流。
松江區檢察官調研發現,此類弊案高發的根本原因還是權力尋租,體育特招的“低分誘惑”和招生機制的“暗箱操作”,使得特招成為滋生權錢交易的溫床。運動員資質和各類獎項成為公開販售的商品,“劉某們”成為指導、運作并完成招生的“一條龍”服務商。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腐敗,針對特招環節權限過大、監督乏力等根本問題,整合資源、集思廣益、聯合專業部門共同預防,破解檢察機關專業知識不足、查找問題不準、對策措施不實的困境。
松江區檢察院以此為例,舉一反三,防治結合,堵漏建制,從源頭上防止類似案件發生。一方面,從大處著眼,將單兵作戰的檢察預防轉變為全面統籌的“大”預防——檢察、高校、紀委、教委多個部門形成合力,共同開辦講座、法律學習、經驗交流,從中發現、剖析和解決問題。并將目光拓寬至各個招生領域,就其中的職務犯罪風險隱患進行預防調研,同時結合高校實際提出堵漏建制的意見。
另外,從小處著手,在專業部門配合下,提出系統的預防檢察建議,建議有關部門對特招材料調查核實或發函確認,避免招生人員虛假審核,建立招生人員相互監督機制,并做好政務公開。通過“預防調研——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小三步”反復走,突出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并提出有效對策。
同時,檢察機關攜手高校進一步規范特招制度,合理配置招生人員權力,合理規劃招生流程,規范選拔、考試、考察、復核機制,比如以訓練錄像代替實地考察,以避免家長與教練私下接觸,一改主教練負責制下的監督真空;通過制約招生人員自由裁量權以避免職務犯罪,從而為象牙塔構筑起公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