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音盒的起源,來自中世紀歐洲教堂里鳴響著稱為“鐘琴”報時的鐘聲。 似天籟般美妙的音律,是夢想與技術的融合,也是鐘表匠之手給予八音盒的新生命力,送給祈求幸福的人們。在新年首期里,讓我們一探音樂齒輪里的秘密——古董八音盒。
作為歐洲音樂史上絢麗第一頁的八音盒文化,從20世紀初開始就如流星一般滑落。傳說中的“八音盒”能帶給人們幸福,那美麗神秘的曲調,經過了百年以上的時間,仍能喚起人們內心深處溫馨的思念之情,勾起人們對美好往事的回憶,甚至魂牽夢縈,墜入時光歲月的追憶中。300多年來在全球收藏界盛行不衰的機械音樂盒里,其最大魅力也許就在于將抽象的音樂凝固成具象的藝術品,讓人們在撥動音樂齒輪的同時,感受著往事的風韻。
圓筒與圓片八音盒
從字面上來解釋“八音盒”這個名詞,首先來看看古代“八音”為何解釋。據《三字經》記載的一句:“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其可以說明,這“八音”是對古代樂器的統稱,即匏(瓢)、土、革、木、石、金、絲、竹八類。不難看出,這些指的都是制作樂器時用的材料,古人分別用這八種材料來制作樂器。因此,“八音”其實是一個既形象而又極富內涵的定義,而“八音盒”這個物件,產生的是各種音樂的聲音。
我們這里指的八音盒,并不是古代人眼里的八類材料制作的樂器一說,而是指西洋文化傳播而來的八音盒。從誕生至今的歷史來看,也是幾經浮沉。八音盒其實被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圓筒型八音盒(Cylinder Music Box),另外一種就是圓片型八音盒(Disc Music Box)。
最初盛行的是圓筒型八音盒,利用了能夠產生音階的音梳通過布滿鋼針的圓筒進行演奏的自動演奏機。在制造過程中,工匠先根據樂譜在圓筒上重新編排曲目,確定音符所在的位置后即鑿洞,隨后將一根根直徑僅有0.28mm的鋼針植入到圓筒上的一個個小凹槽內。當圓筒旋轉時,上面的小鋼針就會撥動下面的音梳,使音梳發生震動從而產生聲音。這種方式跟鋼琴的原理相仿,但是制作非常復雜,通常需要半年才能完成一件,因此是目前收藏價值最高的一種八音盒。
19世紀后期,圓片型八音盒的出現,代替了價格高昂的圓筒型八音盒。圓片型八音盒使用了背面帶有機器沖壓出小鉤的金屬圓片。當圓片轉動時,小鉤帶動安放在音梳尖端平行軸上細小的星狀齒輪。齒輪的突出部分撥動上下音梳演奏音樂。因圓片型八音盒體積較大,可以用于公共場所,例如車站、碼頭、酒吧、餐館等等。顧客只要投一枚硬幣便能欣賞到它美妙的音色了,音質宏亮有質地,也被稱為投幣式點唱機的先祖。該模式也成為了愛迪生此后發明留聲機的原型。由于圓片型八音盒可用壓制機大量生產,且可方便地更換音樂,因此在人群聚集的車站及酒吧,大型且聲音大的圓片型八音盒廣泛普及,而小型的則被使用于家庭娛樂,直到留聲機問世之前,八音盒一直都是平民階層難以企及的夢想。此后,用穿孔紙作為“樂譜”,通過壓縮氣流發音的八音盒出現,最終促使了留聲機的問世。
世界最古老的八音盒
機械音樂盒的發展史可追溯至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為使教會的鐘塔能夠報時,工匠將大小的鐘表裝上了機械裝置,發出清脆如水晶般的樂聲,從此風靡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等歐洲國家。16世紀的歐洲,鐘表匠將報時的鐘聲制作于鐘表中,于是類似八音盒的裝置便誕生。1598年,意大利籍耶穌會士利馬竇第一次來到北京,隨行的禮物中就有八音盒一臺,這也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進入中國的八音盒。
其實,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只八音盒是在1796年,由瑞士人安托·法布爾發明。該款八音盒非常小巧玲瓏,直徑約3厘米,但它其實是一枚用純金打造的豪華印章。只是在其底部藏有滾筒裝置和金屬梳齒,通過發條作為動力旋轉滾筒,鋼板緊扣著滾筒裝置,鋼板與鋼齒經過的同時發出不同的旋律,就組織起一首動聽的曲子。在當時,法布爾先生的這項發明被稱做音樂機械的一個新開端。
到了18世紀,八音盒開始與鐘表真正分離,成為當時唯一用來記錄并播放音樂的裝置,并漸漸創建自己特有的地位。1780年前后,瑞士人從人偶自動鐘的原理獲得啟示,發明了令人贊嘆的機械鳥鳴鐘。進入19世紀,1870年,德國的發明家首創了盤式音樂盒,八音盒再次被提高精湛度,并以昂貴的價格提供給皇宮貴族玩樂的一種精致玩具。
二戰以后,美國大兵將精致的音樂盒帶到了日本,給這個處在戰爭后陣痛呻吟的民族帶去了很大的撫慰。日本的技術人員借鑒了瑞士的制造技術并進一步更新,使得音樂盒的造價在當時大幅降低,產量也得以大幅增加。雖然自八音盒問世以來,瑞士的八音盒工業成為瑞士超過制表和縫制蕾絲業的第一大產業并一直獨領風騷,八音盒與鐘表工業兩者相輔相成,成為了瑞士全球知名的拳頭產品,但正如日本的鐘表工業在二戰后迅速崛起一樣,日本制造的精致音樂盒也開始嶄露頭角,逐漸形成以瑞士的Regue和日本的Sankyo這兩個品牌平分全球八音樂盒市場的格局。
愛麗絲仙境的美妙體驗
在八音盒那小小的盒子里,似乎永遠藏著那么多的秘密,給人帶來無窮的歡愉和憧憬。如果一個八音盒代表一個夢,那么這些由兩百件各色各樣、各個時期的八音盒組成的陳列館就成了“愛麗絲仙境”的美妙體驗。它,就坐落于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一角,這里就是上海八音盒珍品陳列館,給充滿夢幻靈感的八音盒迷們,準備了一場音樂齒輪上的饕餮盛宴。在欣賞后知道了上海八音盒珍品陳列館是我國唯一專門展示歐洲八音盒藝術及其發展歷史的專題型陳列館, 展品大多由日本“京都嵐山八音盒博物館”提供,因為館長山田晴美女士賦予對八音盒文化的使命與責任,希望將文化流傳,進一步滿足大家對歐洲文化的渴望。
博物館中的古董八音盒里有一部分是屬于西洋自動人偶類的八音盒,就是在精致的各類人偶中安置上八音盒的機芯,以達到展示各種場景逼真的人物形象。這些西洋自動人偶八音盒多為18到19世紀的珍貴藏品。因為組裝于西洋自動人偶中的八音盒都是小型機械,可大大降低制作成本,這種類似玩具的人偶八音盒被延續下來,并在法國得到飛速發展。其中一只名叫丑角作家的人偶八音盒作品,小丑活靈活現,他的眼皮是會慢慢閉合的,猛然間,眼睛又會睜開,并撥亮油燈,就如真人表演一樣。這種高藝術性的精巧技術很吃工匠的工夫。
倘若你前去參觀八音盒珍品陳列館,觀賞用手工機械驅動的這些藝術品,你會不得不感嘆能工巧匠們的聰穎才智。當“叮叮咚咚”聲匯合在一起,一個美妙的藝術氛圍躍然欲出,與東方藝術中心舞臺上的音符交相輝映,讓每一位參觀者都感到心曠神怡。■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