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管理亮點 》》》
當今中國,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并存。改革的持續深入,經濟的高速發展,使社會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管理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矛盾的觸發點在不斷增多……
社會管理要跟上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唯有創新!
時代,在呼喚社會管理機制的創新。
社會管理和社會管理機制的創新離不開法律監督。近年來,肩負著法律監督重任的上海檢察機關立足職能,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對廣闊的社會管理領域,上海檢方既全面推進,又聚焦重點,以堅實的步伐,逐漸探索出一條具有上海特色的檢察機關創新社會管理之路……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只有細胞健康了,社會才會穩固。所以,社區是基層政權的基石。在社區設立檢察室,把法律監督的觸角伸向基層,是上海檢方參與社會管理的創新之舉。
2011年5月,上海檢方下發了《上海市檢察機關派駐檢察室工作規劃(2011-2012年)的通知》,詳細規定了社區檢察室的工作細則、工作職能、管理辦法等,使社區檢察室的工作有章可循。社區檢察室主要負責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執法活動及社區矯正活動的監督,受理群眾舉報、控告申訴及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制宣傳等工作。為加強指導,市院專門成立了社區檢察指導處,要求各區縣檢察院根據區域特點,在人口集中、信訪量大、治安問題較突出的街鎮設置社區檢察室,并對社區檢察室的設施、裝備、所在方位等作了規范——
中心城區檢察室面積不少于100平米,城郊結合區不少于200平米,郊區不少于250平米;為方便群眾、服務群眾,規定社區檢察室一般應位于底層、沿街,并統一標識,配備檢務公開欄、檢察信箱、便民聯系卡、電子屏幕等設施;還應專門辟出場地舉辦法制宣傳展覽,組織當地的干部群眾以及學生參觀。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不到半年,全市已設立19家社區檢察室,工作范圍覆蓋33個街道(鄉鎮)。按照規劃,2012年底前,全市將設立40個規范化檢察室,覆蓋全市40%的街道(鄉鎮),2015年底前將實現全覆蓋。
對公安派出所的刑事執法活動實施監督,是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派出所公正規范文明執法的重要舉措。去年,市檢察院與市公安局會簽了《關于本市開展對公安派出所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社區檢察室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執法環節的立案、偵查、刑罰執行活動進行監督。在審查一起近年來罕見的性侵害未成年人的重特大案件中,社區檢察室檢察官發現了三處疑點,從而在蛛絲馬跡中敏感地發現一起“案中案”,于是果斷立案監督,追加犯罪嫌疑人五名,追加犯罪事實兩起,督促公安機關將險些漏網的數名犯罪嫌疑人悉數抓捕到案。
社區檢察室對社會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以及容易發生差錯的環節開展重點監督,要求在對個案進行監督的同時,注重監督派出所在執法中存在的同類問題。目前已對46家派出所中存在的審訊監控錄像不到位、立案手續不完備、扣押隨身物品不規范等問題提出了監督意見,并幫助派出所建立了長效機制。
隨著行刑社會化(即監外執行)的推進,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工作的配合與監督勢在必行。所以,支持、推進社區矯正工作,成為社區檢察室工作的又一項重要內容。為此,上海檢方與刑罰執行部門形成共識,制訂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檢察工作規定》,讓所有應當接受矯正的緩刑和假釋罪犯留在社會改造。2011年,各檢察室共審查監獄報請假釋罪犯1318人,同比增長111.8%,假釋比例為7%,同比上升4.5個百分點。針對監外罪犯流動性大,監外執行涉及部門多,環節銜接易疏漏,從而導致監外罪犯脫管漏管、重新犯罪的問題,檢方把對社區矯正活動的監督職能從監所部門逐漸分離出來,由社區檢察室行使。為全面掌握社區矯正活動情況,檢方推動建立了與派出所、司法所之間的監外執行工作數據聯網交互平臺,以便于對此項工作的全過程實行動態性監督……
檢力下沉,檢務進社區,檢察的法律監督職能在創新社會管理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