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菲律賓,200多個政治家族控制著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資源,選舉時“選家族不選綱領”,各個政治家族為了爭權奪勢,難以改變“任人唯親、任人唯友”的“傳統”,所以腐敗總是不可避免。就連阿羅約自己也在2008年2月曾說:“很不幸,政治腐敗已經成為菲律賓人的一種遺產。”更不幸的是,此次讓這位曾經的“鐵娘子”及其家族陷入了這一冤冤相報的“輪回”!
2011年11月15日,馬尼拉機場,一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牽動著這個島國社會的敏感神經。這位老人頭發蓬亂,戴著口罩、綁著護頸支架,面色憔悴。在周圍許多人的簇擁、推搡下,她雙眼垂淚,黯然神傷。她就是曾經闖過無數個政壇險灘的菲律賓鐵娘子、前總統格洛麗亞·阿羅約(Gloria Macapagal Arroyo)。阿羅約是在救護車人員抬上輪椅,數名警察的戒護下,由丈夫和長子推進機場航站,試圖出關離境治病時,在機場遭海關阻截,僵持1個多小時后不得不折返醫院。
闖關出國一波三折
現年64歲的阿羅約出任總統9年,去年6月卸任。今年以來,阿羅約已在馬尼拉醫療條件最好的醫院之一——圣盧克醫療中心接受過三次手術,然而非但未見好轉,還患上一種不知病源的罕見骨病。由于她面臨三件貪污控告,分別是怡朗市機場出售案、海外菲勞福利金挪用案和農業部肥料基金弊案,阿羅約今年8月9日被司法部限制出境,但阿羅約和家人仍多次請求阿基諾政府允許她出國接受治療。
然而,菲律賓司法部長萊拉·德利馬(Leila de Lima)表示,阿羅約完全可以在菲律賓獲得足夠的治療,并認為她很可能為逃避指控而一去不返。司法部長德利馬稱自己獲得情報:在申請出國前,阿羅約已至少向多米尼加共和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等三個國家尋求政治庇護。他還指出,阿羅約想要前往的國家中,許多都沒有與菲律賓簽署引渡協議,這非常讓人生疑。于是,菲司法部于10月27日以涉嫌2007年中期選舉舞弊為由,把阿羅約與她丈夫一同列入移民局“觀察名單”,禁止她出國看病。11月8日,菲律賓司法部駁回她的出國申請,因為擔心她會借治病為由,一去不復返。
11月15日,多數法官為阿羅約在任期間任命的最高法院以8比5的表決結果裁定:針對前總統阿羅約及其丈夫的出境禁令違憲,取消阿羅約及其丈夫的出國禁令;但由于阿羅約正在接受關于選舉舞弊的調查,要求她交納200萬比索(約合4.6萬美元)費用作為擔保,并要求其在抵達就醫國后迅速向當地菲律賓使館報告。理由是這對夫婦并沒有受到任何正式的犯罪指控,并正式把一份制止司法部對阿羅約實行監察名單令的暫禁令轉交司法部,為阿羅約出國就醫開了綠燈。
在菲最高法院下午裁決主張阿羅約的旅行權之后,阿羅約夫婦立即買了5張不同時間飛往新加坡的機票。他們的法律顧問說,阿羅約將前往新加坡求診,如果治不好,將轉往德國和西班牙。
菲律賓司法部聞訊后,立即令移民局及機場官員阻止兩人出境。
阿基諾三世初占上風
菲政府以未收到最高法院裁決書拒絕阿羅約出境的理由畢竟只能用一次。于是,第二天,菲政府又提出抗訴,要求最高法院緊急復審。17日,阿羅約的發言人表示,阿羅約因司法部阻止其出國血壓升高,并放風說將再次闖關赴新加坡治療。關鍵時刻,總統阿基諾不惜推遲一天赴印尼巴厘島參加對菲律賓來講至關重要的東盟峰會,對阻止阿羅約出國做最后部署。在決定勝負的關鍵一天——18日,政府先下手為強,在高法召開會議之前,司法部協同選舉委員會搶先向首都大馬尼拉地區的帕賽市地區法院提出阿羅約2007年破壞選舉的指控和聯合訴訟——當時菲律賓南部馬京達瑙省12名親阿羅約的候選人全部當選,被質疑選舉結果可能被修改。帕賽地區法院于當天下午,匆匆以在2007年中期選舉中篡改選舉結果的罪名,對阿羅約發出逮捕令,并且不準保釋。四個小時后,警方趕赴在位于首都馬尼拉圣盧克醫療中心阿羅約的病房,執行了逮捕令。
有意思的是,阿基諾三世強調說,禁止有案在身的人員出國的司法部通告,恰是阿羅約任內由司法部發布的。阿羅約顯然沒想到自己當年是“作繭自縛”。 帕賽市地區法院逮捕令的發出,這樣菲律賓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以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為由阻止阿羅約離境。這樣一來,作為被告的阿羅約再無立即出境的可能。最高法院雖然當天作出維持執行暫時制止令的原判,但為時已晚。如果阿羅約操控選舉的罪名成立,最重可處40年徒刑。這意味著她將可能在監獄里度過余生。根據相關法律,如果大選舞弊等罪名成立,阿羅約將不會獲準保釋,這位現年64歲的前女總統還可能面臨最高終身監禁的刑罰。在這場爭分奪秒的政治博弈中,阿基諾政府占了上風。菲律賓司法部長萊拉·德利馬說,針對阿羅約發布逮捕令是“公正的勝利”,她需要留在國內面對破壞選舉的指控。
據來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分析稱,阿羅約此前被指控在擔任總統期間犯有包括腐敗、選舉欺詐及踐踏人權等罪行。阿基諾三世在2010年競選總統時,高舉肅清貪腐、消除貧困標語,包括誓言將追查對阿羅約貪腐的指責。上臺后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真相委員會”,調查阿羅約在擔任總統期間所涉及的一系列有爭議的行為。阿羅約一案關乎阿基諾三世競選宣言和治貪訴求的“核心”。因此,對于阿羅約,阿基諾三世先前明確,“不會寬恕”。 阿基諾三世志在祛除菲律賓社會中官官相護、社會精英可免除一切罪責的不成文傳統。
菲國內大多數民眾也對逮捕阿羅約一事表示支持,學者和律師也對阿羅約應受懲罰沒有異議,軍隊也保持平靜。菲國防部長加斯明表示,在阿羅約被捕后,軍隊沒有出現煩躁不安的情況,而掌管警察部隊的內政部長林炳智也說,沒有必要提高全國警戒水平。菲預算部長阿巴德說,民間組織“人民力量”顯然支持阿基諾。該組織曾推翻兩名總統馬可斯和埃斯特拉達。
更讓阿基諾高興的是,菲律賓民意調查機構“亞洲脈搏”12月6日發表民調結果稱,72%的菲律賓人對總統阿基諾的表現予以肯定,同時有74%的菲律賓民眾表示信任阿基諾,僅有9%的民眾表示不支持或者不信任阿基諾。阿基諾當天在出席一個論壇時對這項民調結果表示歡迎,稱民意高支持度顯示他正在代表大多數的菲律賓人,稱自己“正在幫助大部分菲律賓人實現自己的理想”。阿基諾稱,自己一直盡力誠懇對待每個人,同時告訴他們壞消息以及好消息。他還打趣說,來自記者的圣誕禮物就是媒體也報道好消息了!
不過,從現有跡象來看,菲當局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阿羅約腐敗,逮捕阿羅約只是防止她出境避難的權宜之計。由于最高法院中大多數法官均由阿羅約任命,其裁定必然傾向于阿羅約一方。菲律賓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政府和最高法院之間是平等的。因此,菲政府想要審判阿羅約,恐怕還要經歷一番爭斗與波折。
阿羅約與阿基諾的世代情仇
其實,阿羅約家族和阿基諾家族都是菲律賓政壇上有名的政治家族,是菲律賓最古老富裕的家族。阿羅約和阿基諾三世還是老鄉,來自同一省。阿基諾三世的父親貝尼尼奧·塞爾比利亞諾·阿基諾是參議員,母親則當過總統。阿羅約則是前總統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的女兒。
阿羅約1947年4月出生時家境貧寒,母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洗衣婦。父親馬卡帕加爾二戰中作為一名愛國者,參加了游擊隊。后回到家鄉競選眾議員,并于1961年成功競選菲律賓第9屆總統,且任職到1965年,在菲律賓歷史上享有盛名。1968年阿羅約到美國喬治敦大學學習,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成為同班同學,并在美國認識了出身名門望族的何塞·米格爾·圖亞松·阿羅約,并與之結婚,從而成為一名家庭主婦。阿羅約家族自西班牙殖民時期起就人才輩出,在政治與經濟領域都有不凡的表現,堪稱當地最有威望和權勢的家族。后來,她回國在阿桑普申大學學習,先后取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之后她走出校園,為菲律賓的《每日詢問者報》撰寫專欄,在電視臺主持經濟節目。不過,阿羅約從政,主要靠現總統阿基諾三世的母親、菲律賓的第一位女總統——阿基諾夫人的提攜,阿基諾夫人可稱為阿羅約的伯樂。
1986年阿基諾夫人上臺執政后,邀請阿羅約進入貿易和工業部任職,這時阿羅約已屆不惑之年。阿基諾夫人是推翻馬科斯統治上臺的,而阿羅約的父親馬卡帕加爾是被馬科斯從總統寶座上替換下來的,是馬科斯政權的嚴厲批評者之一,也是阿基諾政權的堅定支持者。阿基諾夫人上臺后與馬卡帕加爾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
阿羅約在阿基諾政府中個人能力從此得到發揮的機會。1988年至1990年她掌管紡織服裝出口局期間,曾以高明的手段處理了紡織品配額的老大難問題;她也曾是一個關心下情的部長,在1989年至1991年擔任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期間,她要求自己每天結識一位下屬,不少人由此成為她的朋友。阿羅約對自己很有信心,曾說:“我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經濟學家。”
在阿基諾夫人任期將滿的時候,她建議阿羅約參加參議院的競選。阿基諾夫人說: “你的才華還遠遠不止于此。你應當有更高的理想。”阿羅約因此被推舉為菲律賓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并當選為議員。1992年當選為參議員后,她創下了百日內提出60個議案的紀錄,多次獲得“最杰出參議員”的榮譽。1995年,她再度當選參議員。她獲得近1600萬張選票,創下了菲律賓有史以來任何競選活動中個人獲得的最高票數紀錄。1992年至1996年間,她總共提出了472項經濟改革提案,55項被國會通過并成為法律。
1998年,阿羅約競選菲律賓副總統一職,阿羅約贏得了1300萬張選票,創下菲律賓歷史上當選副總統的最高票紀錄,得票數比最高票當選總統的埃斯特拉達還多190萬張。本來,親民的埃斯特拉達和智慧的格洛麗亞應該是很好大搭檔,可惜,埃斯特拉達在入主總統府馬拉卡楠宮后不懂治國之道,最后被國會彈劾,由時年53歲的副總統阿羅約接任菲律賓總統。此后,針對阿羅約的示威、彈劾、兵變不斷,但她都能臨危不亂果斷處理,并因此獲得了“鐵娘子”的稱號。2004年5月,阿羅約戰勝了菲律賓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密友費爾南多·波,連任成功。
戲劇的是,1986年,100多萬名菲律賓人聚集在大道上祈禱,推翻了前總統馬科斯的獨裁統治;2000年底,他們用同樣的方式趕走了深陷丑聞的時任總統埃斯特拉達;5年后,不少菲律賓民眾再次走上德羅斯桑托斯大道,試圖第三次創造歷史——推翻女總統阿羅約。引發民眾對阿羅約獲勝連任不滿的,是一盤被媒體曝光的錄音帶。
2005年6月,菲律賓一家廣播公司播放了前國家調查局官員維達爾公布了他從菲律賓情報人員手上獲得的一盤錄音帶,錄音中的主要人物是當時總統候選人阿羅約和獨立選舉官員加爾西,內容是商討如何操縱投票以擊敗強勁的反對黨競爭對手費爾南德波以贏得選舉。這盤錄音帶一經公布,立即在菲律賓掀起了一場政治風暴。2005年7月8日,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指出,因選舉丑聞而引發的政治危機已經傷害了菲律賓
FkWQ57xWxeUqPNIebPn4eVoq2ahCEGHayUfgIqv9Lt4=,阿羅約應當依據憲法把權力移交給副總統德卡斯特羅,以恢復社會穩定。阿基諾的舉動激怒了阿羅約。據說,在阿羅約的授意下,屬于阿基諾家族的一個大農場被宣布為政府土地改革的對象。
在2010年6月的總統選舉中,阿羅約更是處處與阿基諾三世作對,但對方最終獲勝。在尋求連任和阻撓阿基諾三世當選未果的情況下,阿羅約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退一步的策略,她是菲律賓歷史上唯一一個卸任后退而求其次擔任議員的總統。
阿羅約深知自己在擔任總統9年期間樹敵頗多,更有像“錄音門”這樣的遺留問題并未解決,失去總統豁免權的她,必須要使自己保持在權力的中心,以逃避腐敗指控。在家鄉班巴加省,阿羅約家族勢力龐大。她輕而易舉便以高票當選眾議員。以這樣的方式進入眾議院后,阿羅約開始尋求爭取眾議長的職位,因為這樣就可以制約自己的政治對手——阿基諾三世的權力,甚至可能達到修憲的目的。而一旦成功,菲律賓將從總統制改為總理制,而身為眾議長的阿羅約,則是總理不二人選,那么總統就會成為一個并無實權的擺設。
阿羅約的重回權力之路非常完美,但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由于受害者家屬的不斷請愿,政府開始受理2009年發生在棉蘭老地區的一起屠殺案,涉案人包括阿羅約的盟友,其中一段供詞將阿羅約也牽扯進來。于是,在就任之初即將反腐敗作為執政大旗的阿基諾三世,立即將矛頭對準了阿羅約。隨著對阿羅約的調查在秘密進行著,阿羅約也察覺到了風聲,盡管阿基諾三世政府的調查使她丑聞頻傳,如收取回扣案和化肥充公案等,但是阿羅約這一次低估了事態的發展,在她看來,這根本不是什么風雨,自己最差就是流亡國外。正因為如此,就出現了前面最戲劇性的一幕!
編輯:陳暢鳴 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