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些大醫院周圍,有一種特殊的面包車,它們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黑救護車。近年來,黑救護車在上海滋生和蔓延。
2011年11月底,上海檢察機關舉辦“2011年度服務大局、保障民生十佳案例評審會”。在評審會上,靜安區檢察院一則關于“深挖黑救護車隱患,維護城市公共安全”的案例,引起大家對黑救護車問題的關注。
一起案件牽出黑救護車內幕
2011年3月12日中午,上海某三甲醫院急診室門口像往常一樣,醫生、病人、家屬熙熙攘攘。一名男子站在一輛“豫”字開頭車牌的救護車旁等同伴,突然,兩名男子將藏在衣服里的鐵棍拿了出來,沖到他面前,拿起鐵棍向他襲來。他們叫著:“誰讓你把車開來的!”兩人又用鐵棍將救護車的前擋風玻璃、兩個反光鏡、駕駛室玻璃、后側窗玻璃砸了(造成損失金額達4690余元),并將該男子打傷。而后,兩人逃走了。
這起惡性事件引起警方重視,迅速抓獲了兩名打人的男子,同時傳喚了背后的老板劉峰。打人男子是來滬打工者——黃程和黃建夫,與受害人素不相識。
這起惡性事件的緣由還要從一樁生意說起。黃程和黃建夫同是車老板劉峰手下的小工,峰做的是黑救護車生意。而受害人則是專門給黑救護車拉生意,當天被砸的車輛是受害人的朋友鄭護士所有。
3月12日,他接到一個病人家屬的電話,要他介紹一輛救護車于當天中午12時在醫院急診室門口接病人,送到溫州市某醫院,雙方談好條件。于是,他立馬聯系了鄭護士(鄭護士有一輛河南牌照的救護車)。
殊不知,這名病人家屬先已聯系了劉峰。身在外地的劉峰聽說了這筆生意,讓妻子去了解情況。劉妻了解后,發現對方是危重病人,由于自家黑救護車是由面包車改裝,車內只有一副擔架,沒有其他救護設施。劉峰和妻子害怕病人死在半路,拒絕了這筆生意。
劉妻去醫院散發小廣告時,發現這名病人家屬聯系了其他黑救護車,連忙電話告知了劉峰。同時讓自家的小工盯著病人家屬,看誰敢在自己的地盤上接生意,劉妻還從車里拿了兩根鐵棍給黃程。
劉峰想:在自己的地盤上居然有人敢接生意,以后自己如何在這行混下去。劉峰教唆黃程等人:“都是黑救護車,打了人、砸了車,對方也不敢報警。”于是,黃程和黃建夫上演了之前的血腥一幕。
據犯罪嫌疑人反映,這家醫院周邊就有六七家黑救護車同時從事跨省接送病人業務,競爭十分激烈。這些情況引起靜安區檢察院的重視,他們敏銳地感覺到:本案折射出當前黑救護車亂象的冰山一角,是惡性競爭的必然結果。
辦完這起傷害案后,檢察官針對背后暴露出的黑救護車問題,向案發醫院發了檢察建議,并會同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偵監處,將發現的問題撰寫成情況匯總上報后,引起市領導的重視。
在市領導的批示下,針對黑救護車出現的隱患,上海市交警總隊、城市交通和港口管理局交通行政執法總隊、衛生局聯合開展了的黑救護車專項整治行動,有力地遏制了黑救護車的非法營運現象,急救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黑救護車亂象
這起由于爭搶病人而引發的尋釁滋事案件發生后,立即引起靜安區檢察院檢察官的關注。通過實地走訪和審訊,檢察官發現上海部分醫院周邊黑救護車惡性競爭嚴重,擾亂了社會管理秩序,侵害了病人合法權益,易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需引起重視。
調查發現,黑救護車大多來自河南、江蘇等省,目前駐扎上海的有40多輛,是上海正規跨省救護車的四倍多,且不受上海市120指揮中心調度。
黑救護車五花八門,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純“黑車”,就像本案中的豐田牌面包車,將內部座位拆GFVylE1YV/a2eUsYmR5dwQ==卸后,簡單改裝,僅僅放置一副擔架床就用來轉運病人了;第二種是“李鬼車”,將私人面包車改裝后,從事轉運病人至外省市的業務,外觀與普通社會車輛無異;第三種是來自外省市的正規救護車,由所在醫院人員每年向院方上交管理費后,再承包給個人經營。
前兩種黑救護車經過多次打擊后,基本根除。第三種類型隱蔽性很大,處于灰色地帶,成為黑救護車的主要類型,他們擁有相關的證件,披著合法的外衣,有關部門對其也無可奈何。
據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上海市現有各種非法營運的救護車已從2008年的十多輛,到現今的40多輛,呈逐年遞增趨勢。一些車主違規承包外省市醫院配備的救護車或私人利用某些地方管理的漏洞,非法將救護車歸無醫療資格的私人所有。
目前,上海黑救護車行業分多個派系,其中一大派系是“河南幫”,還有“江蘇幫”。黑救護車盤踞在上海市內多家醫院附近,各有勢力范圍,為攬生意,長期跑某家醫院的救護車會排擠其他同行,因搶地盤而發生斗毆事件,如此惡性競爭,嚴重擾亂了社會穩定,如不遏制,難免成為黑惡勢力的溫床。
黑救護車醫療設備簡陋,衛生隱患嚴重,絕大多數黑車內,除了一副擔架外,缺乏呼吸機、起搏器、心電監護儀等急救設備,氧氣也往往是工業氧氣而非醫用氧氣,且沒有隨行醫護人員,消毒不到位,有的拉完傳染病人后拉小孩,極易交叉感染。
黑救護車市場魚龍混雜,沒有規范。他們通常先以低價引誘病人上車,途中以各種理由加價,且不開發票,病人常常投訴無門,一旦發生事故,難以得到任何賠償。
灰色利益鏈
黑救護車何以生存?黑救護車之所以存在,有其存在的客觀需求。正規的救護車,尤其是省外救護車,由于裝備的搶救設備價格昂貴,僅氧氣一輛車就裝備了八瓶,成本比較高,再加上急救車輛不足,供不應求,因此,收費較高,且需要提前預約。
據了解,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救護車上全部配備了除顫器、12導聯心電圖機、胸外按壓泵、麻醉喉鏡等原本在二級醫院急診室備用的急救設施。
一份統計數據顯示,自從更新了這些急救設備后,僅院前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就提高了15.32%,腦血管意外和暈厥的搶救成功率也提高了不少。由于救護車上還設置了負壓式骨折固定器,因車禍引起的復合性外傷可以得到及時固定,為送醫院進一步實施救治提供了方便。
而黑救護車為了降低成本,不聘請醫護人員、無需醫護設備購置維護費、無消毒費,無心電監護儀、起搏器等救護車應有的急救醫護設備,車輛也缺乏消毒設施,只需付出運輸的成本。病人如果在途中發生意外,則無法獲得任何專業護理和救助,極易威脅生命。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乘坐者也難以得到賠償。
黑救護車要價與正規救護車收費的標準差不多,但卻只收取單程的費用。業內知情人算過一筆賬,黑救護車跑一趟活,按每公里十元收費計算,成本在五元錢左右,包括給介紹人提成三元、燃油費一元,給醫護人員和司機的出車費以及藥費需要大約一元。車主可以凈賺五元,一位黑救護車的車主一年能盈利幾十萬元。黑救護車一般看人收費,一般的價格是每公里10~15元,遇到家境貧寒的,會降價,曾收過每公里七元。
客觀的市場需求,加上豐厚的利益誘惑,不法車主發現這個市場,于是鋌而走險。他們買車改裝成救護車,然后通過關系在某家醫院掛牌,或直接冒充某醫院救護車。車主負責打通關系,讓醫護人員幫助提供生意。然后,再找些隨車護理人員,他們雖然懂得一些急救知識,但大多沒有從業資格證,工資大概2000元錢一月。再就是找司機,一些車主為了節約成本自己兼任司機。一般每輛車上有兩名司機,輪流開車,這些司機大多只拿了C1駕駛證,并無資格駕駛中型面包車,每月的工資約為3000元。
黑救護車主要靠發小廣告招攬生意。許多車主雇用人員到醫院廁所、走廊、病房等處粘貼小廣告,同時負責清理其他競爭者的宣傳資料,以確保能獨占生意;還有部分生意來源是醫院等單位內的熟人介紹。他們通常拉攏醫院的護士、護工、勤雜人員等,獲取病人出轉院的相關信息,一旦護工等人幫其聯系到一筆生意,就會給對方一兩百元的好處費。
另外就是收買醫院相關人員,不少黑救護車車主通過醫院的保安、護工甚至120指揮中心內部人員,獲取病人信息,給予好處費,甚至出現病人家屬打120叫車,但趕來的卻是黑救護車的情況。一些三甲醫院竟然出現保安不讓正規救護車進院接病人,以及病人不接受保安介紹的黑救護車后,正規救護車到場竟被暗中破壞的事件。
因此,在這個黑車市場,產生了一個灰色的利益鏈,利潤豐厚,有的車主除去成本,一年能賺幾十萬元。為獨攬生意,黑救護車運營者盤踞滬上多家知名醫院,并且有各自的主營地盤。車主為獨攬生意不惜使用暴力、威脅等手段,極大地擾亂了救護車正常秩序,也滋生了黑惡勢力存在的溫床。
如何根除頑癥
在此前,相關執法部門也多次對黑救護車予以整治,如2009年2月便開展過一次專項整治;2010年世博會前,上海市政府把“嚴打黑救護車等治安隱患”作為八項平安建設實事項目之一。
整治工作卻依然任重道遠,黑救護車難以根除,在整治運動后,死灰復燃,重新出現在醫院附近。2011年11月,又發生一起病人家屬打電話給120,但等來的卻是黑救護車,進而引發糾紛。據醫院內部人講,這種投訴情況不少,但更多的病人選擇息事寧人。
黑救護車已經成為上海綜合治理的一個頑癥,等待著有關部門去徹底解決。
說起同黑救護車的斗法,醫院保安人員最大的感受就是,只依靠醫院一家堵是沒用的,有關職能部門必須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進行打擊。這些人員冒稱病人家屬混入病房,散發廣告。即使當場抓住他們,也只能趕走了事,無法進行處罰。而醫院保衛處,因為沒有執法權,即便抓到黑救護車,也無法進行處罰。甚至出現黑救護車被抓,當事人卻理直氣壯、醫院無可奈何將其放走的情況。這種情況無疑增長了黑救護車的氣焰。
但是職能部門也有苦衷,120救護車屬于國家規定的特種車輛,嚴格依法管理和運營應當有明確規定。經查證,目前對120救護車運營的國家法律尚屬空白,各地依據自身情況制定一些管理規定,但是上海的行政法規中,對此沒有相關管理法規。特別是對外地來滬運營、有正規登記手續的救護車如何管理沒有規定。同時,對于黑救護車的處罰,也沒有統一的法律標準,造成一定的執法困難。
對黑救護車運營,目前有三個職能部門依照各自的權限進行聯合整治,權限過于分散,未能有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整治。對黑救護車的整治,只是在黑救護車猖獗時,開展多部門聯合整治,缺乏日常打擊的統一協調和整治的長效機制,雖然多次整治,但是效果不明顯。
另外,作為大都市,上海醫療資源豐富,外地病人來滬治療人數逐年上升,隨之而來,對跨省救護的需求也日益擴大。據了解,目前從事正規跨省救護的單位,上海市僅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跨省救護科,車輛15輛,滿足不了外地病人的需求。同時,正規120救護車運行價格在10~12元之間,且是雙向收費,對于需要跨省長途救護的外地病人來說,價格過于昂貴。
如何根除黑救護車頑癥?承辦此案的靜安區院檢察官周子簡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涉嫌非法運送病人車輛的查處,加大對黑救護車的聯合整治力度;同時加強對醫療從業人員的管理,防止出現內外勾結、出賣病人信息、誘導病人乘坐黑救護車等現象的發生。
此外,有關部門應加大對跨省救護的投入,增加人員、車輛、裝備的配置,縮短派車時間,合理多層次地配置救護設備與人員,降低救護成本,縮短派車時間,提升跨省救護服務能力和水平,以滿足病人及其家屬對于長途客運的需求。同時,應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讓大多數病人及其家屬能夠承受。
最后,周子簡檢察官建議加強社會管理創新。一方面,建立一個協調機構,協調相關部門合力打擊黑救護車,黑救護車問題涉及多個部門,靠分散的力量難以有效打擊,而靠運動式執法雖然在一段時間可以見效,但容易反彈,不能治本。因此,成立一個協調機構,既可以形成合力,又能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針對新情況,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出新的規章制度,以便有法可依。目前,檢察官正在和市級人大代表溝通,如果條件成熟,建議提出整治黑救護車的提案,呼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也需制定救護車相關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對不符合標準的要整改或者取締。另外,引入社會力量成立跨省市營運公司,并制定行業標準規范運作,既可以擴大提供醫療急救的服務,也可以加強競爭,提高醫療急救服務水平,降低醫療急救費用,促進醫療急救市場良性有序發展。■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相關鏈接
救護車行業標準
2007年12月27日發布,2008年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救護車》中指出,救護車是用于緊急醫療服務以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援的機動車輛。具有駕駛室、醫療艙、雙向無線通訊裝置,以及必要的基本的搶救、搶險、防疫或轉運設備。救護車的各項技術性能應達到國家或行業標準要求的輕型客車指標。救護車的設計和制造應滿足安全、可靠、舒適、操作簡便、快捷的要求,能夠保障開展醫療急救活動基本需求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援的基本需要,滿足和確保傷病員安全轉運并保證對救護車車載人員不造成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隨車的醫護人員和其他人員的感染和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