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種清真早點叫“艾窩窩”,原是宮廷食品,后來才傳到民間市井。關于這種“艾窩窩”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呢。
清代乾隆年間,新疆有一支少數民族的首領受壞人調唆,發動內亂,要殺自家的族兄,艾哈買提·多布爾來了,想把一族拉出去。新疆守邊將官奏報朝廷進行征剿,收服了叛軍,立族兄艾哈買提·多布爾為酋長。多布爾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從本族中選了一名最年輕漂亮的姑娘黛麗拉,獻給乾隆皇帝為妃。
本族中有個聰明能干的小伙子叫艾哈買提·多爾吉,他從小就和黛麗拉在一起騎馬、放牧,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大了以后,他們互相傾吐了暗藏已久的傾慕之情。沒想到,多爾吉被迫抓去當了“叛軍”,而黛麗拉被當成“禮物”獻給了皇帝,一對情人被活活拆散了。黛麗拉起程那天,三十峰駱駝六十匹馬,帶上家鄉的一切珍貴東西,一同上路。隨黛麗拉前往京城的,都是族中最棒的小伙子和姑娘,就是不叫多爾吉相隨。黛麗拉一路上奔波勞累,苦不堪言,穿冰河、過雪嶺,瀚海石灘,每走一步都回頭看看家鄉的土地,土山峰和羊群;每走一站都要唱起憂傷的歌子,只有想起多爾吉時,心里才舒暢。她像被關進籠中的云雀,再想在草原和藍天上飛翔,再想和心愛的人兒放馬追逐,是永遠不可能了。如今每一步都有人跟隨侍候,怕風吹皴面孔,怕日曬黑皮膚,怕雨淋病身體。他們哪里知道,黛麗拉早已變成一只空殼,她的心早已留給了故鄉的草原和那親愛的心上人了。
從新疆到北京,走了整整十個月,黛麗拉的身體已弱不禁風,到了皇宮就住進太醫院治病。各種仙丹妙藥都不能使她的病體康復。乾隆皇帝賜她為“香妃娘娘”,千方百計想使這位遠道而來的妃子高興,卻絲毫引不起妃子臉上的一絲笑影。她每日登上西苑太液池的城樓西望家鄉,唱著憂傷的歌。乾隆為了不叫她想家,大興土木,在對面蓋起了一片新疆小城——白帽營。遷來回族百姓居住,使香妃一登上城頭就像在家鄉一樣,能看到同族父老和聽到熟悉的鄉音。然而這一切努力反而更加重了黛麗拉對家鄉和多爾吉的思念。
黛麗拉從新疆出行之日,在阿瑪爾老爹的幫助下,多爾吉逃出了禁押叛軍的苦役營。他一路上討飯、做工、趕馬幫、拉駱駝……為了糊口,什么都干,學會了許多本事,一步步奔向京城。一年之后,他終于來到了北京。在同族兄弟的幫助下,他混進白帽營,在一處小攤子上制作燒餅。
有一天,隔著寬寬的御道和參差錯落的房舍,他終于看見了心上人黛麗拉,他多想見到她,多想為她彈一曲“冬不拉”呀!可帝苑禁衛森嚴,為了她的安全,只好把一切美好的祝愿埋在心間。
忽然有一天,白帽營里貼出一張“皇榜”,說香妃娘娘不思飲食,誰要是能做出香甜可口的食品獻給娘娘,就能升官受賞。多爾吉想,有什么辦法使黛麗拉知道我來到了京城呢?他忽然想起一件往事。有一年夏天,他和黛麗拉一同放牧,因為黛麗拉的母親森雅大嬸有病,下雨時,有一袋大米被雨水淋濕,窮人的糧就是命啊!怎么辦?巧手的森雅大嬸把米又是蒸又是煮又是捏又是揉,想作成馕餅。結果面太軟,只能作成“面團兒”,沒想到,涼著吃起來又黏又軟,又甜又香,非常好吃,黛麗拉還留給多爾吉吃。多爾吉想到這里,心里說:“對!只有這種東西才能使黛麗拉知道我在她身邊,她會高興的!”于是多爾吉忙活開了,按森雅大嬸的辦法做起來,他一邊做一邊回味著當年他二人在馬上吃著這種“面團兒”的情景。他用京城里最好的糯米,選最好的糕點佐料桃仁、青梅、金糕、芝麻、瓜子仁、桂花、白糖、青絲紅絲等,切成小方丁作成餡兒,放在面團里,終于做出了精美的“面團兒”。它們一個個潔白如雪球兒,正中頂上點著紅點,碼在淺綠色的盤子里,誰見了都想吃。
太監前來驗收貢品,問:“叫什么名字?”多爾吉以為問自己叫什么名字,連忙回答說:“叫艾哈買提·多爾吉——”一見太監用手指著盤子,于是把“面團兒”和名字連成了一個名字:“艾哈買提·多爾吉面團兒”。太監搖了搖頭說:“怎么這么長的名字?就叫‘艾哈’,干脆就叫‘艾面團兒’吧!”
太監派人端著各種食品盒兒來到黛麗拉的住處,一樣樣打開盒子蓋,請黛麗拉過目。太監每打開一盒就報一個名字。那名兒都是極為好聽的,什么“仙人開口”、“萬佛齊拜”、“燈上桃花”、“芙蓉壽山”、“一品狀元紅”、“薩其瑪”……當他端過“面團兒”時,把剛才的名兒給忘了,只記著一個“艾”什么來著,若讓娘娘知道報錯了名還了得,于是含糊其辭地喊了一聲:“艾……餑餑。”因為每天都這一套,黛麗拉早已聽厭煩了,正要把他們轟出去,忽聽什么“艾……哥哥”,心里一動,抬眼看了一下,見是久已不見的“面團兒”,馬上說:“端過來!”太監嚇了一跳,心里說:“要砸鍋!哪壺不開提哪壺!”趕快遞上去,見機行事!香妃問:“你說叫艾哥哥?”太監眼珠兒一轉說:“回娘娘,這叫艾……窩窩!”“艾窩窩?”太監胸有成竹地說:“娘娘圣明,艾窩窩!”黛麗拉說:“好!每天給我送這艾窩窩來!”
太監下來一溜小跑,直奔白帽營,找到多爾吉說:“娘娘今兒開恩啦!收下了你的那個什么艾餑餑……艾窩窩了,從今兒個起,你呀,就別做燒餅了,就做這他媽的艾……窩窩!只要娘娘高興,會有你的好處的!”黛麗拉拿起面團兒吃了一口,真香啊!是媽媽來了嗎?不可能,她年老多病的身體到不了京城。是誰呢?艾……窩窩!呵!是他!多爾吉來了!我怎能見到他呢?
這天,乾隆皇帝聽說香妃身體見好,要為她舉辦一次她家鄉的“宮廷樂”,還要召白帽營的歌手來演唱。香妃派貼身的人秘密出宮找到了艾哈買提·多爾吉,送去賞銀和密信,叫他化裝成歌手進宮見面。
這天,多爾吉化好妝,穿上節日的服裝,帶上維吾爾小帽,拿上冬不拉,隨著白帽營的樂隊進了內苑,給香妃娘娘獻歌舞。他們來到紫光閣,乾隆皇帝接見了他們,看他們為香妃娘娘演唱。多爾吉彈起冬不拉,唱著家鄉喜慶歡樂的歌。香妃滿眼含淚地心里喊著:“多爾吉大哥!”多爾吉多年不見黛麗拉,見她瘦成這樣,于是他用家鄉語言唱起了歌,敘說了這些年來的經過,因為他用維吾爾族語演唱,乾隆皇上也聽不懂,還以為他唱得好,感動得香妃掉淚呢。最后多爾吉把一頂維吾爾小帽獻給了娘娘,娘娘把手里的“香串兒”賞給了多爾吉,乾隆也賞了多爾吉五十兩銀子。從此,每隔十天半月的,就請白帽營進苑演唱一回,每見一面就唱一回離別的苦痛。有一天,多爾吉唱著唱著,“哇”地一口鮮血吐出來暈倒了……
被抬回白帽營后,多爾吉忍著疼痛,最后為香妃做了一次艾窩窩,并把這手藝教給了白帽營的鄉親們,不久他就去世了。臨死時他要好心的人們能把他的尸體帶回老家,埋在故鄉。
香妃自打知道多爾吉吐血后,心里非常難過,派貼身的人去看過多次,密使不敢把多爾吉的死訊告訴她。可她從吃的艾窩窩的味道上已料到定有緣故,不久也病倒了。臨終前要求把自己的尸體運回故鄉埋葬,乾隆答應了她的請求。家鄉的人們為這對不幸的情人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因為怕皇帝怪罪,把二人分別埋在故鄉草場的東西兩邊,東為“香妃冢”,西為“白帽墳”。每當夏天雷雨大作之際,人們就會看到這兩座墳合成了一座,四周是金色光圈冒著熱氣,人們隱約可聽到香妃的哭聲伴著多爾吉的歌聲,在雨中斷斷續續不停……
白帽營后來解散了,人們奔向四面八方,把艾哈買提·多爾吉兄弟的手藝——艾窩窩,也帶到各處,從此,“艾窩窩”的名字譽滿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