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其病因復雜,治療方法多樣。筆者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維胺脂聯合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治療尋常痤瘡患者45例,經觀察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共89例(男46例,女43例)痤瘡患者,年齡17~45歲,平均21歲,病程20天~3年,平均32個月。根據皮損情況采用Pillsbury分類法,89例患者均為輕中度痤瘡,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對照組4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用藥前2周均為使用任何內服外用藥物治療。排除妊娠期婦女、肝腎功能異常、高脂血癥者、不能遵醫囑配合治療者。育齡期婦女服藥期間及停藥1年內嚴格采取避孕措施。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治療組予維胺脂膠囊(商品名:三蕊膠囊,重慶華邦藥業有限公司生產)。體重≤50kg,0.5~1mg/kg·d,2次/日;體重>50kg,0.5~1mg/kg·d,3次/日,均飯后即服。每晚睡前用0.05%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商品名:童諾,武漢中聯集團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用前先清洗面部,擦干皮膚再外用藥物,并輕柔片刻。對照組僅使用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用法同治療組。每周復診1次,連續用藥8周觀察并判定療效。
1.2.2 療效標準:治愈:皮損消退≥90%;顯效:皮損消退≥80%;好轉:皮損消退≥30%;無效:連續用藥8周皮損消退<30%,炎癥同前或加重。治愈加顯效為有效率。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8周后治療組有效率分別為91.11%高于對照組72.72%,提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0,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治療組中大多數患者有口唇干燥,輕度惡心,給予對癥處理,可耐受。兩組部分患者因外用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出現皮膚燒灼和刺痛感。
3 討論
痤瘡是皮膚科常見病,好發于青春期男女,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青春期過后往往自然痊愈或減輕。由于皮脂腺管與毛孔的堵塞,致使皮脂外流不暢所致。只要發生于面、胸、背等處,形成黑頭、丘疹、膿皰、結節等損害。它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其發生機制常與皮脂分泌,毛囊管角化過度,異常菌群和炎癥的產生有關,皮脂溢出的實際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內分泌關系密切[1]。它發病率高達70%~80%,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會影響超過了哮喘和癲癇[2],因而患者求治心切。維胺脂膠囊為維A 酸衍生物,結構式近似全反式維A酸,作用機制與13-順維A酸及芳香維A酸相似,但副作用較全反式維A酸輕,口服具有調節和控制上皮細胞分化與生長,抑制角化,減少皮脂分泌,抑制角質形成細胞的角化過程,使角化異?;謴驼#种起畀彵釛U菌的生長,有調節免疫及抗炎作用,從而有效減少粉刺、丘疹、膿皰的形成。維胺脂為脂溶性,進餐時服用可促進其吸收[3-7]。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是國內唯一含異維A酸和紅霉素的復方制劑。它作用于痤瘡病理發生的多個環節,調控表皮角化,抑制皮脂分泌,抑制痤瘡桿菌,局部抗炎,有效治療痤瘡,尤對炎性皮損優于外用維A酸、異維A 酸,不良反應少,患者耐受性好[8-9]。
綜上所述,本觀察結果顯示,維胺脂膠囊聯合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治療尋常痤瘡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國亮,王俠生.現代皮膚病學[M],2版.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735.
[2]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中國痤瘡治療指南》專家組.中國痤瘡治療指南[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5):339-342.
[3]黃躍深,萬建勣,丁街生.口服異維A酸治療中重度痤瘡臨床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6,35(7):473-474.
[4]楊雪源,馮素英,于娟琴,等.異維A酸治療中重度痤瘡臨床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5,34(10):700-701.
[5]常桂香.中重度痤瘡口服異維A酸治療臨床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7):848.
[6]嚴麗華,涂均成.異維A酸在皮膚科門診應用的臨床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4):541.
[7]王伯紅.國產異維A酸膠囊治療中重度痤瘡的療效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08,30(01):30-31.
[8]馬 嘉.0.05%他扎羅汀凝膠治療尋常性痤瘡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1):62-63.
[9]江 文.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治療尋常痤瘡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臨床試驗[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7,26(12):891-894.
[收稿日期]2011-08-01 [修回日期]2011-08-31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