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發性痤瘡又稱青春期后痤瘡、成人痤瘡,其皮疹形態與尋常性痤瘡類似,所不同的是,遲發性痤瘡發生在青春期后,發病年齡多為25~45歲,發病人群以女性為多,病程較長,皮損較為嚴重,除了有典型的顏面部丘疹、結節、膿皰等痤瘡表現外,多伴有皮膚敏感、兩頰潮紅等面部皮炎的兼癥,且不易自愈。筆者認為此類患者大多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的病機,并采用“引火歸原”法治療此型遲發性痤瘡,療效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觀察病例共33例,均為本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其中女性28例,男性5例,年齡26~42歲,病史最短3個月,最長10年。
1.2 納入標準:①所有病例均符合趙辨《臨床皮膚病學》痤瘡的診斷標準;②臨床表現為顏面部炎性丘疹、暗紅結節、膿皰、囊腫等,主要集中于面部下三分之一區域,包括雙頰、口周、雙下頜角,甚至延及頸部,雙頰多見潮紅、皮膚敏感,或伴有瘙癢。同時伴有口干咽燥,形寒肢冷,舌胖淡邊有齒痕苔白,脈細弱或沉細等癥狀。
1.3 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婦女,未能按要求服藥者;②未能全程用藥、未能及時隨訪者。
2 治療方法
口服中藥,方用六味地黃湯加肉桂、石決明加減,滋陰益腎,引火歸原。藥用:山萸肉15g、炒山藥15g、生地15g、鹽澤瀉10g、茯苓10g、丹皮10g、肉桂3g,石決明15g(先煎)。加減法:①皮疹紅腫炎癥明顯者,加金銀花15g,連翹15g,黃芩10g;②皮疹為暗紅結節,并夾有暗色印跡者,加當歸10g,炒桃仁10g,浙貝8g,夏枯草15g;③皮疹囊腫結節,夾有硬結瘢痕者,加三棱10g,莪術10g,皂刺15g;④伴有雙頰潮紅、易過敏或毛細血管擴張者,加紫草15g,槐米15g,丹皮12g,白鮮皮10g;⑤大便干燥者,加厚樸10g,火麻仁15g,生大黃6g;⑥咽燥、咽紅者,加玄參15g,麥冬10g,桔梗12g;⑦女性月經提前7~10天者,加醋柴胡9g,當歸12g,郁金6g,益母草15g。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早晚各1次,同時進行面部中藥面膜治療,1周2次。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肥甘、辛辣之物,調情緒、慎起居、勿過勞。3個月為1個療程。
3 療效判定標準和結果
3.1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療效[1]。治愈:皮損消退90%以上,無新的皮疹出現,僅遺留少量色素沉著;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偶有新疹出現,遺留少量色素沉著;好轉:皮損消退30%以上,仍有新的皮疹出現,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無效:皮損消退30%以下,仍有新的皮疹出現。
3.2 結果:33例患者,治愈15例,顯效11例,好轉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9%。
4 討論
痤瘡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俗稱“青春痘”,好發于青春期男女。但近年來,痤瘡的發病年齡有所改變,眾多青春后期甚至于成年人亦多發,故把這一類痤瘡稱為遲發性痤瘡。與“青春痘”不同,遲發性痤瘡周期較長,難自愈,臨床以女性多見,并且在月經前后皮損易加重,皮損多伴有皮膚敏感、毛細血管擴張等 [2]。有報道[3]認為遲發性痤瘡的中醫病因為腎陰不足,沖任失調,相火過旺而致肺胃蘊熱,上熏面部,其病機為陰虛火旺為本,肺胃血熱為標。
筆者在臨床上發現,遲發性痤瘡患者除了面部反復出現炎性丘疹、結節、膿皰,面色潮紅,咽部充血或暗紅等表現,還有兩足發涼,冬天尤甚,舌胖淡苔白,脈細弱等體征。這是典型的“上熱下寒”證。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精神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加之七情色欲,勞力耗神,日久亦使元氣大傷。另外,生活中冰箱、空調等電器的應用,使都市人們貪涼喜冷,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日久必然會造成腎宅之水火失去平衡,龍火無藏身之處,虛浮而上,即“火不歸原”。前賢創引火歸原之法,其“火”可以是命門火衰,陽氣無根,虛陽上浮之火;也可以是陰不涵陽、虛陽上浮之火。治療用藥在滋腎陰藥中加肉桂、附子,滋陰益腎、引火歸原,使陰陽平衡,虛火不升,則上熱下寒諸癥可除。歷代醫家運用引火歸原法挽救了不少危重患者,但同時也存在不分陰陽虛實,誤用肉桂、附子的弊端。葉天士認為:“引火歸原,因腎水不足,虛火上亢,用滋陰降火之法,少加熱藥為向導,引之下降,使無拒格之患”,這個理論改變了以往必須用姜附桂才能引火歸原的局面。
筆者正是受到了這個理論的啟發,針對遲發性痤瘡患者腎陰虛損、腎火妄浮的病機,應用六味地黃湯加肉桂、石決明來達到引火歸原的治療目的。肉桂始出于《神農本草經》,為臨床常用的溫里藥,其甘熱渾厚沉降,能走能守,少量用之,意在微微生火,使腎水溫化,陽潛陰回,泉源不竭。關于肉桂“引火歸原”的說法可見于歷代文獻記載,如《本草綱目》記載:“肉桂下行,導火之源”。《本草正》:“若下焦虛寒,法當引火歸原者,則此為要藥,不可誤執”。 《本草匯》亦云:“肉桂,散寒邪而利氣,下行而補腎,能導火歸原以通氣”。石決明質重咸寒,可助肉桂沉降之力,六味地黃湯滋腎陰、益腎氣。肉桂、石決明合于六味地黃湯之中,滋陰益腎、引火歸原,浮越之虛火回歸于命門腎宅,則“上熱”清之、“下寒”溫之,諸證隨之消除。現代藥理研究有報道,六味地黃湯能調節機體免疫平衡,提高體內相關酶的活性,調節內分泌功能,從而抑制皮脂腺的過分活性、抗痤瘡丙酸桿菌的作用[3];而肉桂有升外周白細胞、抗菌的作用[4]。
綜上,應用“引火歸原”法治療腎陰虛損、虛火上炎型遲發性痤瘡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畢桂芬,劉新庭,劉曉明.黃連治療痤瘡的臨床療效[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2):135.
[2]黃 虹.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女性遲發性痤瘡40 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2):5022.
[3]潘秋花,虞永池.六味地黃丸治療遲發性痤瘡43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4):273.
[4]黃泰康.常用中藥成分與藥理手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865.
[收稿日期]2011-10-25 [修回日期]2011-12-21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