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角弧形截骨,顴骨截骨降低是顱頜面整形外科中較為常見的手術,常見的并發癥包括出血、骨折、面部不對稱、軟組織下垂等,術后短暫失明較為罕見,2010年我科行此類手術1例,術后出現短暫失明,現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某女,34歲。診斷:顴骨高突,下頜角肥大。術前檢查:血生化免疫常規凝血,尿常規,心電圖,胸片各項均正常,雙眼650度近視,否認復視,無斜視。手術:雙側顴骨L形截骨降低,下頜角弧形截骨,外板打磨術。術后第2天拔除引流,抗生素止血藥補液治療,術后第5天去除外部敷料,全臉彈力頭套固定,因害怕“臉掉下來”,連續佩戴彈力頭套12h,術后第6天出院,術后第7天突然出現雙眼失明,僅有光感。前往宣武醫院眼科,檢查眼底無異常,無出血及視網膜脫落,眼壓正常,角膜光滑。眼科醫師懷疑藥物副反應,未予特殊治療。夜間雙眼視力有所恢復,術后第8天視力完全恢復正常。
2 討論
2.1導致突發性短暫失明的原因可能為:①癲癇(多見于腹型癲癇,青少年常見);②瞬間血壓降低(運動,擴血管藥物);③藥物致視網膜中動脈痙攣如血管栓塞劑[1]、化療藥物、消炎痛[2]等(擴血管、解痙藥物治療);④栓子栓塞(心內膜炎);⑤心因性失明(癔病性失明);⑥手術導致顱內壓、眼內壓過高,導致視神經細胞水腫[3](體位,頭部血液回流障礙,青光眼)。
本例患者失明時并無腹痛癥狀,也沒有服用任何上述導致短暫失明的藥物,亦沒有心臟病血栓病史。但患者自述連續佩戴全頭套長達12h,佩戴后面部腫脹明顯,所以考慮彈力頭套佩戴過緊,時間過長,導致面部腫脹,進而使眼部血管受到壓迫及眼部受壓眼壓升高,發生血管閉塞或眼動脈的灌注壓不足,而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視網膜中心動脈是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內層營養的唯一來源,一旦發生阻塞或痙攣,視網膜因缺血而導致壞死,臨床表現為視功能急劇下降[4],視力常保持在指數~光感,預后不良,15%~20%的患者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但患者失明后眼底檢查并未出現中心動脈閉鎖阻塞等癥狀。患者自入院起,情緒較為焦慮,精神高度緊張,所以亦不排除心因性失明(癔病性失明)的可能,檢查方法主要是通過視覺電生理檢查,檢查眼部是否真的有器質性疾病。
2.2治療
2.2.1視網膜動脈痙攣阻塞的治療:①緊急搶救,及時用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片等舌下含化,妥拉蘇林或阿托品球后注射等,并可每小時吸入10min的95%O2及5%CO2混合氣體;②眼球按壓;③可用維生素B1、B12、肌苷、皮質類固醇等;④降眼壓:口服乙酰唑胺等;⑤體外反搏;⑥病因檢查與治療,預防另一眼發病。
2.2.2心因性失明(癔病性失明)的治療:主要靠心理疏導,但前提條件一定要排除器質性眼病。
3 小結
為防止術后短暫失明的發生,術前要細心詢問病史,排除可能導致失明的潛在病因;對于情緒較為焦慮緊張的患者,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對于術后腫脹較重的患者,彈力頭套的佩戴時間應縮短,松緊要適度,并及時給予消腫藥物治療。一旦發生短暫失明,應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必要時轉入眼科專科醫院進行救治。
[參考文獻]
[1]盧 偉,李彥豪,武桂軍,等.經導管動脈栓塞治療肝癌導致術后短暫失明一例[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5,14(5):539.
[2]張秀英.誤服消炎痛致短暫失明1例[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07, 35(8):78.
[3]董發團,李 棋,張承華,等.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后短暫失明一例報告[J].微創醫學,2010,5(1):82.
[4]黃叔仁,張曉峰.眼底病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7.
[5]張承芬.眼底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80,185.
[收稿日期]2011-09-14 [修回日期]2011-11-07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