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療下眼瞼輪匝肌肥厚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對27例單純性眼輪匝肌肥厚患者進行局部注射治療,每側選擇2個注射點,每注射點劑量為1~2單位,注射后半年內隨訪。結果:27例患者均取得滿意效果,維持時間4~8個月。無并發癥發生。結論:A型肉毒毒素是治療單純性下眼瞼輪匝肌肥厚的安全有效方法。
[關鍵詞]A型肉毒毒素;眼輪匝肌肥厚;局部注射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2-0226-02
The efficacy of Botox-A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hypertrophy
ZHAO Ye-de,CHEN Xiang-yun
(Department of Plastic,No.411 Hospital of PLA,15 Dongjiangwan Road,Shanghai 20008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using Botox-A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hypertrophy. Methods A total of 27 patients with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hypertrophy were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ith a local injection of Botox-A. 2 injection points on each lower eyelid with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hypertrophy,each injection points dose for 1~2 units,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in six months after injection. Results Result of treatment in 27 cases was satisfactory, effective time was 4 to 8 months,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Botox-A local injection is a safe,effective and reliabl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hypertrophy.
Key words:Botox-A;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hypertrophy;local injection
眼輪匝肌肥厚是一種表現為緊貼下瞼緣下方即瞼板前方呈水平方向與瞼緣平行的膨隆體征,影響美觀,通常采用外科手術方法治療,但許多病人往往因恐懼手術操作及術后疼痛而愿選擇非手術治療方法。我科自2010年以來應用A型肉毒毒素采用二點注射法治療單純性下瞼眼輪匝肌肥厚,獲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27例為門診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37歲,平均28歲;27例患者在靠近下瞼緣的眼輪匝肌呈弧形連續增厚狀,微笑時尤為明顯,下瞼皮膚無松弛,未見局部脂肪膨出,但自覺影響美觀,要求整形治療。其中有5例患者曾在外院做過結膜入路瞼袋整形術,效果不佳。就診前2周無服用阿斯匹林、維生素類E等活血類藥物,面部無感染灶。
1.2 方法:采取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法,肉毒毒素為蘭州生物制品所研制的肉毒桿菌A型毒素(商品名衡力)。使用前用生理鹽水溶解并稀釋肉毒桿菌A型毒素至2.5U/0.1ml。筆者對27例單純性下眼瞼眼輪匝肌肥厚患者設計2個注射點,分別在下瞼睫毛下3mm的內眥與瞳孔中點位置和瞳孔與外眥中點位置。依據眼輪匝肌肥厚程度,每個位點注射肉毒毒素1~2U,均為皮下肌肉淺層注射。注射后第15天、第1個月、第3個月、第6個月復診或電話隨訪,觀察和了解眼輪匝肌肥厚改善情況及是否有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
2 結果
27例患者在應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后15天眼輪匝肌肥厚狀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療后2月時效果最為明顯,維持時間4~8個月不等。在改善眼輪匝肌肥厚狀況的同時,患者靠近內眥和外眥部位的細小皺紋同樣也有明顯的改善。所有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患者均未出現局部或全身毒副作用,27例患者對治療效果均為滿意(如圖1、2)。
3 討論
肉毒毒素是革蘭氏陽性梭狀芽胞桿菌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外毒素,它有7種血清亞型(A~G),其中A 型作用最強,通常以神經毒素和血凝素的復合體形式存在。其中血凝素在保持其三維結構及穩定性上起著重要作用;神經毒素經內源性或外源性的蛋白水解酶切割,成為二硫鍵聯結的雙鏈分子而顯示其毒性。肉毒毒素相對分子質量約150ku,由一輕鏈和一重鏈組成。A 型肉毒毒素選擇性作用于外周膽堿能神經末梢,在神經肌肉接頭處作用最強。作用時肉毒毒素的重鏈C端與神經終板的突觸前膜受體;在受體介導下肉毒毒素輕鏈進入細胞,阻滯突觸前膜乙酰膽堿囊泡的量子性釋放,其化學性去神經作用使肌肉收縮力量減弱,從而緩解肌肉張力,同時通過阻斷肌肉的神經營養作用,部分肌肉將逐漸麻痹、萎縮、縮小[1-2]。目前,A型肉毒毒素不僅是治療面肌痙攣、肌緊張的一線藥物,而且在50余種疾病或病癥的治療取得良好效果,在美容外科治療領域里應用十分廣泛[3-4]。
單純的眼輪匝肌肥厚是一種表現為緊貼下瞼緣下方即瞼板前方呈水平方向與瞼緣平行的膨隆體征,呈弧形連續分布,微笑時通過眼輪匝肌緊縮,膨隆加重,多見于年輕人,皮膚無松弛,有遺傳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下瞼緣眼輪匝肌可增添眼瞼的立體感,可顯青春風采,但如果這條肌肉輪過于臃腫,會有損外觀。對于那些明顯臃腫的眼輪匝肌,在臨床上有手術和非手術二種治療方法。手術法是按瞼袋整形術切口,切除3mm寬的一條眼輪匝肌,修薄肌肉組織;其優點是一次性有效祛除,缺點是在下瞼緣有切口瘢痕,恢復較慢[5]。非手術治療法是指局部肉毒毒素注射,在下瞼睫毛緣下3mm和瞳孔中線的交叉點注射2~4U即可取得較好效果。但在臨床上筆者發現,單純局部單點注射起效較慢,而且對于個別患者的內、外眥細小皺紋改善不太明顯。在本組治療中,筆者對注射位點進行了調整,由原先的一點注射改為二點注射,即內眥與瞳孔中點位置和瞳孔與外眥中點位置各注射1~2U,結果顯示這樣的注射方法在有效改善眼輪匝肌肥厚的同時解決了內、外眥細小皺紋問題,取得了事半功倍效果,27例患者對治療效果十分滿意。通過對這些患者的治療觀察,筆者有幾點體會:①注射點定位一定要精確,尤其在垂直方向上不能超過下瞼睫毛緣下3mm,否則會影響對眼輪匝肌肥厚的治療效果;②注射順序上先注射二內側點后注射二外側點,因為內眥部位對疼痛較為敏感,如注射針頭變鈍再行內側注射疼痛尤為明顯,而且避免垂直進針;③注射后適度按壓注射點,在阻止針眼出血的同時防止因按壓力度過大肉毒毒素快速擴散,避免引起復視癥狀。
筆者認為,局部注射A 型肉毒毒素對治療眼輪匝肌肥厚確為一種簡便易行、可重復應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注射時的準確定位和合適劑量是本治療方法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湯曉芙,王蔭椿.肉毒毒素臨床治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21.
[2]陳俊男,宋建星.肉毒毒素作用機制及對神經肌肉影響的研究近況[J].實用醫藥雜志,2008,25(4): 487-488.
[3]王殷春,韓義克.肉毒毒素在醫學美容學上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2,2(2):89.
[4]王國棟,趙永波.A型肉毒毒素治療面肌痙攣、眼瞼痙攣療效觀察[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9,36(1):13-15.
[5]王煒.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008-1009.
[收稿日期]2011-08-13 [修回日期]2011-10-26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