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一國兩制下發(fā)展廣東與澳門旅游文化的交流,必須充分正視粵澳兩地歷史與現實的差異性,深入認識廣東人和澳門人文化與心理的共同性,大膽發(fā)揮兩地旅游與文化的互補性。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研討這個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廣東;澳門;旅游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175-02
一、正視粵澳歷史與現實的差異性
討論粵澳旅游文化交流的問題,首先面對的現實就是兩地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多方面的,長時段的,具有巨大力量和深刻影響,不可能在近期內消泯或彌合,有些差異將永遠存在不可改變,因而必須充分重視,正確對待。
在地理位置上,澳門位于廣東珠江口西岸,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huán)島,面積只有23.5平方公里;廣東地處嶺南,濱臨南海,兼有丘陵、山地、平原和島嶼,總面積17.79萬平方公里。在歷史文化上,廣東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可以上溯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尤其在近代史上,先后成為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的發(fā)源地,逐漸形成了革命傳統(tǒng);澳門雖本屬廣東管轄,卻曾是文化的空白,16世紀中葉(明嘉靖年間)起逐漸被葡萄牙人侵占,長期淪為葡萄牙殖民地,深受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浸染。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以后,作為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特別行政區(qū),雖然面積和人口與廣東相差懸殊,但行政地位卻與廣東平列,中央實行一國兩制,用法律的形式將澳門與大陸的社會制度的差異穩(wěn)定下來。要之,目前廣東與澳門的差異既有地理歷史的淵源,又有現實政治的原因,主要表現為:(1)社會制度。廣東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從中央到地方的絕對領導,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形態(tài)并存的市場經濟。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以行政長官為首的澳人治澳、直屬中央的特別行政區(qū)政府的領導,私有制的市場經濟。(2)意識形態(tài)。廣東遵守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元化意識形態(tài),即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鄧小平一脈相承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澳門奉行自由主義的、適應市場經濟、與國際社會認同的多元化意識形態(tài)。(3)文化觀念。廣東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開始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幾經曲折,加上各種條件限制,在文化觀念和開放程度上還很不平衡。澳門文化的發(fā)達雖遠遠晚于廣東,但在文化觀念上則比較開放,而且開放的時間較長,限制較少,程度較高。(4)旅游資源。廣東的旅游資源主要是天然地貌造成、后天保護較好、富有個性特色的山、水、森林、氧氣等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如羅浮山、西樵山、白云山、七星巖、鼎湖山以及眾多的海灘、溫泉,其次是宗教寺廟,如佛教的光孝寺、國恩寺、慶云寺,民間宗教的悅城龍母廟,還有從南越王墓到抗戰(zhàn)烈士紀念碑等歷史悠久的文化旅游資源。澳門的旅游資源則以近代以來的人造景觀和娛樂場所為主,其中又首推聞名世界的現代博彩業(yè)。
上述基本的差異導致粵澳兩地旅游文化形態(tài)的差異。以博彩為例。博彩就是賭博,在澳門是最重要的旅游資源,并成為一種支柱產業(yè),是合法的、公開的,納入市場經濟的秩序,有比較規(guī)范的法制化的管理,經營者得到社會尊重甚至有較高的地位。博彩即賭博已經構成具有澳門特色的旅游文化的基本形態(tài)之一。廣東,當然不只是廣東,中國大陸各地大同小異,與澳門則大不同。在名稱上不常使用“博彩”一詞,而將二字分開用,“博”與“賭”合成“賭博”古已有之,“彩”則與“福”合成“福彩”,是現在大陸“福利彩票”的簡稱。這樣,利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澳門是巧妙地用“博彩”代替“賭博”意思不變,大陸則更巧妙地把“博彩”與“賭博”變成兩個含義似乎不同的詞。在管理上,賭博在大陸非法、有罪,遭到當局禁止和掃除;福利彩票等則由官方發(fā)行,得到大張旗鼓的宣傳提倡。實際上,賭博禁而不止,打麻將爭輸贏早已成為最普及的一項賭博性娛樂活動,現在好像禁也不禁了,但大量賭博場所如遍布各地的麻將館之類仍屬非法經營,資金進出無序運轉,因而國家應得稅收流失,各種社會弊病滋生。至于大陸公開的博彩,則不僅福利彩票,各種體育彩票和抽獎活動都帶有賭博性質,形式不同而實質一樣。質言之,與澳門迥異,廣東旅游文化形態(tài)中博彩的缺席,決不意味廣東沒有博彩業(yè),而只是說明,博彩沒有被開發(fā)成一種旅游資源,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產業(yè)和文化現象,但沒有發(fā)展成一種旅游文化的形態(tài)。
二、認識粵澳文化與心理的共同性
與差異相比,廣東和澳門的共同性要大得多,這主要是在民族文化與人的心理上,這些共同之處比兩地的差異處更加穩(wěn)定和長久,具有根本的性質。但是,人們往往過分注意和強調兩地的差異性,而忽視甚至認識不到兩地的共同性,于是對開展粵澳旅游文化交流存在心理障礙。因此,深入認識兩地文化與心理的共同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否則就不能打開粵澳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的大門。
一個顯而易見的共同點,我們都是中國人,而且本來都是廣東人。廣東與澳門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過去澳門長期屬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管轄。雖然澳門在近世曾有一百五十年被葡萄牙殖民者統(tǒng)治(還有三百年租借),但這幾百年與澳門數千年歷史相比不過是短暫的一段插曲。澳門現有的土生葡人在人口比例與社會影響上都很小,澳門居民的主要成分和主導澳門政治經濟文化的都是華人。我們有共同的祖先和遺傳基因,有幾千年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包括以儒為主儒道佛雜糅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粵方言為基礎學習普通話的語言。我們同樣繼承了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精華和糟粕,更保留著漫長歷史中積淀而成的國民性的優(yōu)點和缺點,如皇權主義、家族制度、仁義道德、迷信天命、保守體面等等。現在,我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都與毗鄰的香港聯系密切互相影響,都面臨加入WTO后的契機和挑戰(zhàn),但現代化水平都不算高,社會體制與文化教育的發(fā)展都相對滯后,都迫切需要在各個領域繼續(xù)進行改革,加快發(fā)展速度,也都有了加強粵澳經濟文化交流的認識和愿望。
除上述共同點之外,還有一個最根本的既簡單又復雜的共同點,我們都是人,不論屬于什么人種、什么民族,都有著共同的人性,即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共同的生命的本能和欲望。作為現代社會的人,我們在生存和溫飽的基礎上都要求發(fā)展自己,增長知識、能力、財富和健美,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我們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和表現自己,追求美麗、新鮮、刺激、豐富多彩,甚至冒險,不再滿足于現狀;我們自知命運難測,頗感無奈,但都想生活得健康、愉快、自由、幸福,企盼幸運時時降臨到自己頭上。正是現代社會的共同人性從根本上決定了粵澳兩地文化在表層的差異下所蘊涵的深層的共同性。仍以博彩即賭博為例。長期的經常性的賭客和彩民也好,偶一為之的參賭和買彩票也好,或顯或隱,或多或少,或強或弱,都受以下某種或某幾種心理驅動:贏錢即發(fā)財心理,僥幸即碰運氣心理,在刺激中產生興奮得到娛樂的心理,展示、證明和發(fā)展自己的聰明財富等能力的心理,不甘失敗冒險一搏期望成功的心理,或不計成敗以求人我關系效應的心理,嘗試和探索自己未曾經驗的事物以獲取新鮮感增長見識豐富人生閱歷的心理。這些心理欲望幾乎人人有之,不過表現程度或受壓抑程度不同而已。澳門的博彩業(yè)之所以發(fā)達并且?guī)诱麄€旅游業(yè)的繁榮,廣東乃至整個大陸的非法賭博現象包括內地人到澳門參賭的腐敗行為之所以禁而不止且愈演愈烈,而公開合法的彩票業(yè)日益興旺場面火爆,其源蓋出于共同人性。必須從人性的高度和深度來認識這個問題,粵澳旅游文化的交流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三、發(fā)揮粵澳旅游與文化的互補性
廣東和澳門在諸多方面的差異性和共同性,使兩地之間開展旅游與文化的交流互補,既有需要,又有可能。這種互補性,有些是顯在的,如廣東的奇山異水歷史遺產,澳門的藍色海洋葡式建筑,天然構成旅游資源的互補格局。這方面的交流還大有文章可做。但是,如果把眼光局限在山水建筑的觀光游覽,那將是很不夠的,無異于禁錮自己的頭腦,捆住自己的手腳。說得嚴重一點,那只是旅游的交流,談不上文化的交流。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解放思想,大膽發(fā)揮粵澳旅游文化潛在的互補性。當然,這里說的顯在和潛在都是相對的,許多在我們看來是潛在的東西,早已有人公開談論并且實行,不過是我們閉目塞聽孤陋寡聞而已。
從宏觀來看,廣東和澳門一國兩制,就具有互補性。只要我們擺脫冷戰(zhàn)思維的定式,就不難發(fā)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可以相互取長補短,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就是如此。鄧小平關于一國兩制的構想及其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他關于推行改革開放“不搞爭論”、對香港的政策“五十年后也不會變”、“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等說法,就是號召中國人勇于實事求是,解除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其實,今天中國大陸的經濟文化已經是兩制并存互補的局面。所以,粵澳在旅游與文化上實行優(yōu)勢互補,更是理所當然,勢在必行,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發(fā)展自己為轉移。廣東和澳門在旅游與文化上,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在一國兩制的總方針下,取對方之優(yōu),去自己之劣,交流、互補、合作、雙贏,有著廣闊的美好前景。
從深層來看,粵澳旅游文化的互補性,建立在共同人性的基礎上,因而是最牢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不言而喻,兩地的差異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繼續(xù)存在,而各自的優(yōu)劣就是在這種差異中顯示出來。在通過比較辨別優(yōu)劣之后,人們必然本能地趨優(yōu)而棄劣,以求全面提高生活質量。這種基于人性的生命的欲望如滔滔洪水,只可導而不可堵,更不能壓。然而,現實中卻存在來自各方面的對人性的壓抑,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這種生命的欲望要努力尋找渠道沖破壓抑而得到宣泄。與其壓而無功,反而造成社會和人的病態(tài),不如因勢利導,使人的正常欲望通過合法渠道得以自由地宣泄,才能促進人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歸根結底,粵澳旅游文化的優(yōu)勢互補,必須也只能以滿足人的生命欲望即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為出發(fā)點和目的。人的生命欲望的滿足沒有窮盡,兩地旅游文化的發(fā)展也就沒有窮盡。它們的可持續(xù)都是無限期的,其終極目標指向人性的自由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