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開展領導了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為當時的革命戰爭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在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央蘇區經濟建設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概括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央蘇區經濟建設基本經驗:(1)堅持為政治服務;(2)堅持以人為本;(3)堅持與時俱進;(4)堅持科學決策;(5)堅持反腐倡廉。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經濟建設;基本經驗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269-02
中央蘇區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關鍵時期;是新中國的最初雛形;是有極為深邃的歷史價值和極其豐富的紅色資源。
一、中央蘇區經濟建設概況
中央蘇區初期,因為紅軍規模較小,地方各級政府尚未普遍成立而開支較少,日常開支主要通過打土豪等方法籌集。隨著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紅軍不斷壯大,需要集中較多的資金,保障革命戰爭的供給,僅靠對地主豪紳進行沒收罰款、捐款遠遠不夠。因為當時偏遠閉塞、生產力水平低下的中央蘇區約有300萬人口,紅軍、地方人員約10萬多;國民黨長期進行經濟封鎖;“左”的經濟政策嚴重影響。到1933年春夏,中央根據地經濟嚴重惡化:工商業凋零,食鹽、布匹、藥品等日用品極端缺乏,價格昂貴,部分地方因缺糧而發生饑荒。這個時期,如何打破敵人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成為擺在蘇區軍民面前決定生死的兩大任務。
作為中央蘇區的主要締造者和經濟建設的主要領導者毛澤東分析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存在的條件和發展的可能性,制定了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和具體生產發展措施,取得了顯著成就:把中央蘇區的農業生產擺在了經濟建設的首位,并以組織耕田隊等一系列興農措施的實施使農業發展迅速,有力保障了軍隊和政府的糧食供給。工業生產除了發展國有工業外,還發展了生產合作社等集體工業和生產糖、煙絲等手工作坊的私營工業。大力發展了國營、集體和私營商業貿易活動,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保障了蘇區軍民的供給。在蘇維埃政府成立之后,立即著手建立各級財政管理機構,統一財政制度。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央蘇區經濟建設思想
1.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辯證認識到中央蘇區經濟建設與戰爭的關系。當時,黨內和革命隊伍里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種傾向忽視根據地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另一種傾向以為經濟建設已經是當前一切任務的中心。毛澤東對此進行了批評和教育,科學地闡述了戰爭環境下根據地經濟建設和革命戰爭的關系,論述了經濟建設的重要性。
2.中央蘇區經濟建設的基本政策和策略。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較完整經濟建設的思想觀點:經濟發展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的觀點,農業互助合作的觀點,貿易合作社的觀點,無產階級在經濟上對農民的領導的觀點,國營經濟對私人經濟領導的觀點等等。這些觀點集中體現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以及《我們的經濟政策》的論述中。其中不少經濟建設思想已經突破了那種局限于微觀的經濟觀念,把根據地經濟建設和革命戰爭的辯證統一關系融匯到保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廣闊背景中。
3.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主抓經濟工作的毛澤東重視應用從政治和領導層面抓起,從健全組織做起,發布臨時中央政府為打破敵人對蘇區的經濟封鎖告群眾書,號召蘇區民眾,為配合紅軍打破國民黨政府的軍事圍剿,加緊春耕,擴大生產,同時設法輸出本地土產、輸入油鹽洋布,并集股組織消費合作社,有組織地進行買賣,來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央蘇區經濟建設的方法
1.調查研究的方法。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陳云等領導人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1930年5月毛澤東在這里做了一次規模最大的調查,寫下了《尋烏調查》。1933年11—12月,毛澤東又深入興國長岡鄉,上杭才溪鄉進行社會調查,寫了著名的《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通過這些調查,深入地了解了廣大群眾關于生活狀況、商業狀況、土地斗爭、政權建設、文化學習等各方面的現狀,為制定有效的經濟政策奠定了基礎。
2.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用的方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農村實際出發,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經濟建設方針和政策。依據各地條件不同側重發展不同經濟:上杭等地處偏僻山區,重點發展農業及以竹木加工為主的民用工業,而長汀、瑞金處在蘇區中心腹地,交通信息相對發達,偏重發展軍用工業、商業貿易等。為保障復雜多變的戰爭需求,蘇區政府采取靈活多樣的生產經營方式。最有特色的是創造性地建立勞動合作社、生產合作社等自愿結合的經濟實體。
3.經濟手段管理經濟的方法。中央蘇區的領導人盡管缺乏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應用經濟手段管理經濟。劉少奇針對國有工業軍事化管理,廠長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工廠管理混亂,浪費嚴重等現象提出的“建立完全的廠長負責制”的經濟思想。還利用稅率杠桿來鼓勵和限制某些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發展。1931年11月頒布的《暫行稅則》規定:“(乙)肩挑小販及農民直接出賣其剩余生產品者,一律免收商業稅。(丙)商業資本兩百元以下的一律免稅”等等。這些稅率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個體商業的發展。
4.依靠群眾的方法。毛澤東在《粉碎第五次“圍剿”與蘇維埃經濟建設任務》指出:“革命戰爭的激烈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中央蘇區先后發行了3次公債。1932年6月,發行60萬元短期戰爭公債;同年10月又發行第二期革命戰爭公債120萬元;1933年8月發行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依靠群眾的力量解決革命戰爭經費和經濟建設資金。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央蘇區經濟建設基本經驗及啟示
1.堅持為政治服務。在中央蘇區時期,由于所處的環境十分惡劣,為了蘇區的生存與發展,軍事是最大的政治,也就是說當時的經濟建設主要是圍繞著軍事需求展開的。現在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領導著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其主要目標應當是確保這個經濟體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盡量保證合適的速度,以提升中國的經濟總體實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
2.堅持人為本。中央蘇區時期經濟建設順利開展的關鍵之一就是依靠人民群眾,發動群眾搞生產建設,支援革命戰爭。今天,我們黨領導經濟建設,仍然不能脫離群眾。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而處理好與廣大民眾密切相關且敏感的問題十分重要。
3.堅持與時俱進。中央蘇區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在發展過程中,我黨領導經濟建設的思想、方法等均與時俱進。如蘇區財政收入開始主要依賴打擊剝削者的方式為主向逐步以相對穩定的稅收為主的方式轉變。管理也由以行政管理為主,逐步能綜合運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進行管理。目前我黨領導經濟建設已經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但面對目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為達到宏觀調控的目標,具體應用的策略應審時度勢,與時俱進。
4.堅持科學決策。中央蘇區時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就十分重視調查研究,了解最基本的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了前提。新形勢下,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要統籌協調各方利益、妥善應對各種風險,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更復雜。因而在領導經濟建設時不僅要重視調查研究,還要善于應用專家團隊,民調等方式了解新情況,為科學決策打好基礎。
5.堅持反腐倡廉。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時期,一方面能身體力行搞生產,形成了蘇區干部好作風;另一方面扎扎實實反腐敗,形成了清新廉潔的好風氣;這是贏得廣大蘇區軍民堅決擁護,戰勝敵人的重要條件。如今,盡管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由于分配環節影響因素太多且不正常,其中權力事實參與分配情況較為嚴重,使本來貧富差距較大的社會更加嚴重的撕裂,是影響我黨執政的重大隱患之一,切不可等閑視之。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編寫組.革命根據地財政經濟史長編(土地革命時期下)(送審稿)[Z],1978-08.
[3] 唐立新,楊自彬,龍翰林.試論中央蘇區會計制度建設對財政監督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0,(12).
[4] 唐立新,劉燈明,龍翰林.中央蘇區財政收入結構及其成因研究[J].新學術論叢,2010,(4).
[5] 唐立新,龍翰林.略論《暫行稅則》對中央蘇區財稅的影響[J].時代經貿,2011,(4).
The Research of the Basic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Central Soviet Area
TANG Li-x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cademy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d by comrade Mao Zedong carried out a large-scale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which supported the Revolutionary War a lot.In this essay,we had a basic study on the methods and thoughts about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summariz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hose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1)Adhere to political service;(2)Adhere to people-oriented policy;(3)Adher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4)Adhere to scientific decision;(5)Adhere to combat corruption and build a clean government.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entral Soviet area;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basic experience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