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對浙江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從銀行、證券等金融市場上,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卻遠遠不夠,這大大地限制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中小企業面臨的更是生死決擇。深入調研浙江省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產生的原因,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提出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079-02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浙江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大膽創新,走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發展路子,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發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中小企業為振興地方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以2008年計,中小企業30.41萬家,占比99.6%,資產總量35 684億元,占比82.6%,吸收就業人員1 130萬人,占比82.7%,營業收入27 704億元,占比71.7%,中小企業提供的外貿出口額占全省75%。然而在金融市場上,中小企業融資地位卻與其經濟地位不匹配。金融危機下,浙江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情況更為嚴峻,產生的后果會更加嚴重,寧波、溫州許多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倒下就是鐵證。本文通過對金融危機下浙江省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浙江省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與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證意義。
一、浙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研究
1.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文獻綜述。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受到關注始于1929年,英國金融產業委員會發布《麥克米倫報告》,提出了著名的“麥克米倫缺口”理論,該理論認為,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金缺口,即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高于金融體系愿意提供的數額。隨后有大量的學者加入研究隊伍,筆者認為,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四個方面:(1)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在經濟學廣泛應用之后,Stiglitz和Weiss(1981)年最早將信息不對稱理論用于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他們用S-W模型證明了信息不對稱會產生逆向選擇是產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本原因。(2)銀行經營制度。一些國內學者認為,銀行經營制度會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影響。銀行經營資金在“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下進行的,而中小企業無論在哪個層面上,都無法與大企業比擬。在這種經營制度下,銀行就會越來越偏愛向大企業提供貸款,盡管他們可能不需要錢,中小企業即使需要錢,也得不到貸款。(3)缺少相應的中小金融機構。這個因素也是國內學者強調的比較多的一個因素,他們認為,中小金融機構根植于地方,對當地中小企業會更加了解,在把握風險和盈利的條件下,它們更傾向于向中小企業貸款。(4)國有、民營體制問題。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民營體制,因此有學者認為,它們在制度上受到了歧視,所以造成了現在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2.浙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本原因。從上述文獻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浙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也或多或少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然而筆者希望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造成我省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筆者通過制度經濟學原理進行分析,認為交易成本高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最根本原因。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稱交易費用,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提出。他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認為,交易成本是“通過價格機制組織生產的,最明顯的成本,就是所有發現相對價格的成本”、“市場上發生的每一筆交易的談判和簽約的費用”及利用價格機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即我們通常講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本。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交易成本如何作用于中小企業金融市場。(1)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分析。由于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浙江省的“民間借貸”曾一度火爆,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如溫州、寧波、蕭山非常活躍。“民間借貸”的交易成本很簡單,都是向親戚、朋友借款,維系這種交易成本很低。(2)浙江省中小企業金融市場交易成本分析。金融市場交易成本包括融資門檻、融資制度等問題,導致向金融市場融資的交易成本過高,從而使中小企業與金融市場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
簡而言之,中小企業向金融市場融資門檻過高,大部分中小企業都無法滿足要求;而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避免風險,對中小企業的信息進行搜尋成本太大,導致邊際成本大于邊際收益,所以不愿貸款給中小企業。具體分析,造成中小企業金融市場交易成本過高的原因有三點:第一,信息不對稱。銀行、金融機構不了解中小企業信息,或者為了獲取中小企業信息邊際成本大于其邊際收益,從而放棄對中小企業融資。第二,信用體系不完善。盡管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仍未完善。銀行、金融機構不能夠迅速評估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風險太大。第三,金融法律法規不健全。即中小企業違約不還款的懲罰力度不夠,中小企業都有違約的沖動。
針對上述原因,破除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筆者認為,還應從制度層面進行解決。
二、浙江中小企業融資對策研究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必須要減少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交易成本。具體體現在:
1.建立規范、嚴格的中小企業信息披露體制。這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本。要想縮短中小企業與資金的鏈,就必須保證銀行所得到的中小企業信息是真實的,銀行才會簡化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從而降低交易費用。而現實是,中國中小企業信息披露制度才剛剛開始,根本談不上規范。浙江省可以在寧波、溫州一些發達地區試點,對中小企業進行規范化管理。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小企業數據庫,中小企業成立后,要將相關信息存入中小企業信息庫,存入之后不能修改。如果中小企業要向銀行貸款,銀行可以在此查詢相關信息。如果中小企業披露信息存在惡意隱瞞,則取消其在金融市場融資資格。試點成功后,可逐步擴大,最后全省實現統一、規范、嚴格的中小企業信息披露體制。
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信用體系與信息披露體制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完善的信用體系,中小企業信息披露體制就沒有意義。根據資料顯示,在銀行呆賬、壞賬中,中小企業占比60%以上,中小企業違約風險非常大。正因為如此,為了防范中小企業違約,銀行會增加交易成本。國外對中小企業有專門的信用評級,來揭示企業的風險,我們也可以學以致用。首先,我們可以根據企業各項指標,對各中小企業進行評級,評級系統應該是電腦自動設制,排除人為干擾。如果中小企業出現不還款行為,企業則進入黑名單,即該企業失去融資資格。其次,這個信用體系必須非常完備,可以在各金融機構間聯網,防止該企業可以在其他金融機構融資。
3.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法律法規。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規是減少中小企業融資交易成本的保障。中小企業賴賬的原因就是因為違約成本小于違約收益。違約收益就是貸到的款項,違約成本包括企業信用、法律懲罰。在信用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嚴格的條件下,只要是理性的企業,都存在違約的風險。在信用體系完善的情況下,則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規就至關重要了。浙江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法律法規,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中小企業,進行嚴懲,使其違約成本大于違約收益。
三、總結
中小企業融資難,已不是一個新問題了,很多專業學者進行研究,也提出了相應對策。可是就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個制度問題,制度完善了,市場問題就迎刃而解。制度不完善,即使再多的中小金融機構出現,也不能緩解中小企業融資之苦。銀行、金融機構借錢給中小企業,如果披露信息制度嚴格,信用體系完善,銀行得到都是真實的信息,就不再會擔心出現違約不還款的結果。而且,企業違約付出的高昂代價也會使它們望而卻步。政府作為市場的“守夜人”,有義務為中小企業融資安排合理的制度,減少中小企業融資的交易成本,從而最終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難題。
參考文獻:
[1] 周小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其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11).
[2] 孫蘋麗.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J].融資研究,2009,(1).
[3] 喻平,黎玉柱.浙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科技創業,2008,(1).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HU Guo-ro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but from the banking,securities and other financial market,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al support is far from enough,which greatly limi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MEs,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circumstances,SMEs are facing life and death choices.In this paper,the auther makes deep research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uses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giv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difficulty;countermeasures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