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關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和“以人為本”的人的全面發展觀,這二者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和諧社會”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環境支持,人的全面發展反過來又推動社會的和諧進步。在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和“以人為本”這兩個概念已經被提升到了治國方略的高度,但現實生活中,不和諧、不以人為本的情況仍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上的問題,又有中國社會各階層差異性不斷擴大所導致的各種矛盾等問題。如何實現二者的現代化結合,對于新時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不斷體現馬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各階層;矛盾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273-02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也進入了多重轉型時期,轉型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而發展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協調、和諧的社會,以和諧、健康的社會來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背景支持。中國的市場經濟勢頭發展迅猛,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那么,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否會相應地促進社會和諧和人的全面發展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一、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和“和諧社會”的理論
1.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其主題呈現出與既往哲學不同的嶄新面貌:它以“現實的人”作為出發點,以人類的實踐活動作為研究主題,把哲學的聚光燈集中于人類社會實踐及其歷史發展。馬克思揚棄了舊哲學的觀點,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即人類社會實踐生活及其內在矛盾,人在實踐中通過客體對生命意義的創造。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不是“求生”,不是“權力意志”,也不是對“本己自由”的追求和“澄明”,而是人類在社會實踐的內在矛盾中追求自身的全面發展,人類通過改造自然與創造人類歷史的實踐來創造自身生命的價值。以“實踐”為主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征是:“以現實的人為本”是它的靈魂;剖析人類在實踐中面臨的各個層次的現實矛盾是它的中心話語;尊重實踐的“實事求是”精神是它的基本方法論準則;而建立一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社會形態則是它的最高價值目的。
2.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的舊唯物主義時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是人的主體能動性重要表現方式的思想。馬克思明確指出,社會和諧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調整和變革社會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人的活動的自覺能動性。既然和諧社會構建的主體是人而不是神,因而人自身的和諧就是它的主體條件,因此,主體能動性體現在人對自身關系占有方面就表現為作為和諧社會構建之主體的人要追求人性全面發展,這表現為人對自身關注之和諧狀態的不斷擁有。
由上可知,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和諧社會”的構建理論,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相影響,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二、“和諧社會”與“以人為本”在中國的實踐
自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后不久,又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這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目前中國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在這一階段,有可能出現兩種發展結果:一種是搞得好,經濟社會繼續向前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另一種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現貧富懸殊、失業人口增多、城鄉和地區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導致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近年來,中國政府相繼提出了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為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價值依托和理論依據。然而,在當代中國,“和諧社會”與“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的踐行卻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1.有的學者認為,“以人為本”的最根本的基礎是讓私人擁有更多的產權,讓每個中國人都“有所有”。個人產權是“以人為本”的“本”,如果沒有這個“本”,其他都無從談起。國營經濟是“以官為本”的經濟,市場經濟是“以人為本”的經濟。 實現“以人為本”的目標的一個最重要的起點就是讓每個人擁有私有產權 [1]。可是這一初衷卻違背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擴張的本性,它是不會“以人為本”的,而是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的。這樣看來,顯而易見地,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在權力壟斷和生產資料私有的配合下,“以人為本”并不是“以所有人為本”,它必然在物質利益上損害了底層群眾的“以人為本”。
2.“和諧”是一種趨于完美的狀態,我們努力使國家在各個方面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但在這一進程中,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即人自身的問題,我認為是首當其沖的。任何問題只要一涉及到經濟層面,就會變得敏感和緊張起來。“以人為本”的提出固然好,尊重人,從人自身的需要出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但在目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的連串反應: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危機叢生,生態環境惡化等等。那么,為什么要使用“以人為本”這樣一個看似對人不予區分的概念呢?
回溯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人道主義思潮盡管受到批評,但事實上也還是成為沖擊“左”的思想,保守、僵化、教條主義的有力思想武器,最終成為中國新社會階層的催生劑。不可否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一武器的力量在于它同樣能夠為絕大多數人接受,能夠掩蓋中國市民社會形成過程中的內部裂痕。因此,在今天使用這樣一個概念,等于承認了中國改革歷史進程的合法化和合理化,社會階層的分化帶來的問題是我們所不愿意的,但它同時也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不能回避的,現在還不是用革命的話語來消化社會階層分化的時候,因此也就不能去激化社會矛盾的道路,而“以人為本”因其多功能性而適合于當下中國 [2]。
三、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的一個重要精神,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1.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樹立和諧發展的正確理念。首先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其次要深刻認識協調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利益同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建設一個富足祥和,人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充滿活力的社會 [3]。
2.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要堅持和諧社會建設實踐。首先,必須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其次,必須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最后,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
總之,和諧社會的建構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整個社會,每位社會成員同心協力,從根本上消除社會動蕩和不和諧的根源,真正構建起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志武.個人產權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基礎[N].證券日報,2004-11-01.
[2] 黃力之.歷史和現實語境中的“以人為本”——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理念[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5):107-110.
[3] 柳菊興.論和諧社會建設對實踐主體的要求[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1):20-23.
Comment on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eople-oriented” Modern Significance
HAN Ya-n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Luoyang Normal College,Luoyang 471022,China)
Abstract:Marxism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eople-oriented” person to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both of which constitute a unified whole.\"Harmonious society\" provides environment support for ma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ma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in turn,promotes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In contemporary China,“harmonious society” and “people-oriented” these two concepts have been elevated to the heigh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but in real life,not harmonious and not people-oriented situations still abound,for reason,both institutional problem,and the kinds of contradiction problems that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all stratums of Chinese society are growing continuously.How to achieve a modern combination of the two,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continues to reflect the Marxist strong vitality,creativity and inspiration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people-oriented”;in all stratums of society;contradictions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