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提出了教育教學質量是過程量的觀點,以及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技能、教學思維能力等都存在必然的聯系。
關鍵詞: 教師質量;教學質量;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315-02
引言
面向21世紀,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教育教學都具有基礎性的地位。由于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都相對落后,特別是作為培養專門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在教師質量與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待提高[1~2]。知識淵博,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是現代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教師必備的業務能力,就掌握知識的深度來說,教師對自己所學和所教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要了如指掌,融會貫通。就掌握知識的廣度來說,教師要有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指導思想,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以及現代科技新成就,對學生在所學知識范圍內提出的各種問題,能較準確、深透地予以解答。教育質量是“過程量”的科學概念,會促使我們在教育工作中更多地關注學生質量的變化,真正地把以學生為本置于第一位。
一、教學設計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關系[3]
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作為現代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和教育教學理論及傳授理論,能夠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進行學生的特征的分析。應該說教學設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初始能力和實際水平,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教學目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或教學資源,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學有所獲。
二、教學技能與教學質量的關系
教學技能是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教學實施階段達到最優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作為現代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的教師,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不夠,怎樣將這些知識用恰當的、形象合適的、富有吸引力的語言表達出來,以及和實際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察言觀色能力、隨即應變能力、駕奴課堂和調整學生情緒及注意力的能力、富于表現及感染能力、道德修養、挖掘及灌輸能力。比如教師的演示實驗操作要正確規范、可見度大,讓全體學生都能觀察清楚、學到實驗技能;教師的語言要清晰、抑揚頓挫、輔之手勢和表情、具有藝術性;表達要簡明準確、深入淺出、比喻形象;講授要用啟發式,富有感染力、激發思維、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學研究的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關系
現代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的教師不僅應是一名教育者,而且還應是一名教學研究者。不具備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不懂教學規律,就不可能自覺有效地搞好教學工作。如果教師能正確處理好教學和教育研究的關系,教師的實踐能力必會提高。研究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影響下,學生學習的規律,現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等問題。針對與自己所教課程,對網絡上提供的教學材料進行研究、評價和改善,總結概括出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設計和制作多媒體教材提供資料和數據,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教師通過形成性的評價和總結性的評價,不斷研究和了解教的效果和學生的知識缺漏,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措施,改進教法,這對提高教育質量有著重要作用。
四、教師教學思維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關系
教學活動是多種思維交叉的、激烈的活動,因此,思維品質是人的創造力的重要內涵因素。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科學思維方法、技能技巧的培育者,因此,現代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教師要具有的思維品質為: (1)收縮性思維(即求同思維)。(2)發散性思維(即求異思維)。(3)形象思維。(4)邏輯思維。(5)逆向思維[4]。
結論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發展起著主導作用。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國內外對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的教師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應當是個具有專業修養、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人,是一個具有不斷超越自我和創造未來本領的人。在中國優秀教師的影響和傳、幫帶下,一定會使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走出一個新的里程,成就一個嶄新的、卓有成效的、創新的和富于生命力的高等職業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Green.What i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SRHE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2] 房劍森.21世紀高等教育質量的概念與標準[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0,(1).
[3] 曾紹元.中國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6.
[4] 王丹.論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J].教育研究,2000,(9).[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