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融資難引發的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小額貸款公司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很難持續性地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因此,就有必要探討小額貸款公司持續性發展問題,這里還結合當前中國的實際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融資;可持續性;微型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054-02
一、引言
小額貸款公司作為微型金融的主體,它有利于解決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BesterBelling,1987)。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導致銀行愿意向大型企業貸款,形成向大型企業貸款的“羊群效應”(陶軍,2006)。小額貸款公司因需要全部自有資本營運,對民營資本監督效率提出了過高的要求而難以在農村地區普遍設立;資金互助組因其從農戶生產經營中內生出來能有效實施相互監督和合同互相,能夠解決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融資難問題(洪正,2010)。中國的小額貸款公司從2005年央行開展試點發展至今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其長期發展的問題,即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性問題一直是理論界值得探討和實際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小額貸款公司的持續發展分析
國際主流觀點認為,成功的微型金融機構,必須達到兩個目標:一是覆蓋面;二是可持續性。微型金融機構的覆蓋面主要是指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可持續性是指財務可持續性,在不需要政府補貼和捐贈的情況下獨立生存和發展的一種狀況。而澤勒等認為,金融的可持續性、覆蓋力和福利影響既是微型金融經營的理念和目標,也是評判微型金融成功與否的產業標準。基于中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在此采用第二種評判標準,即把可持續性、覆蓋力和福利影響作為小額貸款公司成功與否的標準。
(一)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性研究
可持續性是小額貸款公司具備自負盈虧和持續經營的能力,對于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性問題,主要涉及到其貸款的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問題。當發放貸款所獲得的收益能夠覆蓋其成本時,我們認為該小額貸款公司實現了盈利,那么它就有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根據聯合國國際開發署(USAID,1995)的標準,從持續性的角度可以將微型金融分為三種:其一,收取的利率和費用不能補償實施成本的微型金融機構,這種機構是不可持續的;實施成本通常包括工作人員的薪酬、貸款損失和其他管理費用等;其二,收益能補償實施成本但不能完全覆蓋資金的商業成本和實施成本,但能補償實施成本的機構,這種機構是實施上可持續性的;其三,收益完全補償各種實施成本和風險后,能獲得一定利潤的機構,這種機構是金融上可持續的或制度上可持續的。在小額貸款公司實現收益的過程中涉及到兩個關鍵的要素:資金的來源、放貸的成本。
1.資金來源。一般來說,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類:一是自有資金,即發起人投入的經過驗證的合法自有資金;二是接受的捐贈資金,即國際非政府組織或慈善機構提供的無償資金;三是單一來源的批發資金,即唯有兩家以下家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批發資金。《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來源應真實合法,全部為實收貨幣資本,由出資人或發起人一次足額繳納。這一規定的出發點是為避免小額貸款公司出現非法集資、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違規行為,但也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正常融資渠道,在民間融資需求量巨大而貸出去的資金短期內無法全部收回的情況下,構成了其發展的資金瓶頸,導致了小額貸款公司后續營運資金不足,資金周轉率、利潤率降低。再者,小額貸款公司在資金拆借方面受限。小額貸款公司的身份不是金融機構,不允許其直接從中央銀行拆借,也不能享受銀行同業拆借與存放的優惠利率。二是從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的資金,余額不得超過公司資本凈額的50%。這意味著小額貸款公司的財務杠桿最高只有1.5,而商業銀行的杠桿率至少為12.5。所以小額貸款公司的杠桿率被嚴格限制在低水平上。據有關調查,截至2008年12月末,全國約有500家在當地工商部門登記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股權資本,借款和項目資金來源占比很低。這些說明小額貸款的資金來源極度受限。
從上面關于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在制度層面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一旦其資金流出現問題就可能因其融資方案有限而陷入破產境地。而且關鍵的一點是當其不再接受捐贈資金和一些政府的可能補貼或支持后,其資金來源更加薄弱。
2.放貸的成本收入分析。一般來說,小額貸款公司的收入有兩部分組成:放貸的收益、政府的免稅或直接支持。對于放貸的收益來說,《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規定:試點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實行市場化利率,在不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檔期貸款基準利率4倍的前提下,靈活確定貸款利率。由于小額貸款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對資金需求小額、分散中小企業或農戶,隱含成本較高,經營成本被低估。雖然放貸資金的名義收益可能較高但是小規模的放貸成本也較高。如工作人員的薪酬、貸款損失和其他管理費用等,從而導致實際的收益并不高。小額貸款公司作為非正規金融機構主要活動在政府監管之外,因此他們的成本絕大部分是營運中的直接成本。獲得貸款客戶的信息成本、貸款本金、運作費用、技術支持費用、管理和執行成本就是貸款的主要部分。
農村小額貸款公司雖然能夠解決農村貧困居民融資難的一些瓶頸,但是對于其持續性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資金來源單一,限制了其放貸規模;貸款利率較高,不利于借貸者的切身利益和小額貸款公司的長期發展;貸款業務單一,影響公司的盈利渠道等等都是小額貸款公司進一步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探索小額信貸成功運作的“中國模式”仍然是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首要任務。
(二)小額貸款公司的覆蓋力分析
小額貸款公司的重要目標是覆蓋力。覆蓋力并非單純以人數來衡量,而是一個綜合的指標,覆蓋力主要是指被正規金融機構排除在外的客戶。一般來說,被正規金融機構排除在外的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或農戶,他們因無法提供足夠的抵押或擔保被認為是具有較高風險的借款人,自然也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加之,他們的信貸需求具有額度小、頻度高、分散廣、信息采集難等特征,導致信貸交易成本高。小額貸款公司立足于農村市場和中小企業,旨在解決農村低收入群體和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但是如何才能擴大市場的客戶群就涉及到市場的“拓荒”問題,即在沒有任何人或機構進入的該市場之前,小額貸款公司作為拓荒者,首先開發這個市場。正規金融機構不愿意去開發他們的市場,而小額貸款公司的進入就涉及到較大的“拓荒成本”,而這個成本一般是很難從業務中得到補償的。當小額貸款公司開發出這些客戶群以后就有可能面臨正規金融機構或其他金融機構擠占這部分市場而不付出任何的“拓荒成本”的問題。
(三)小額貸款公司的福利影響分析
福利影響是一個廣闊的概念,微型金融常把是否有利于削減貧困作為目標。然而,貧困卻是一個發展的概念。世界銀行將貧困定義為:窮人并不僅僅缺乏收入,他們還缺乏充足的食物、住房、教育和健康。鑒于標準的不同和測度福利影響的成本過高,一些學者認為,“微型金融機構的客戶是否繼續使用該服務”是度量福利標準的重要依據。“如果繼續使用,說明他們獲得收益超過成本”。
當小額貸款公司能夠為那些被正規金融機構排除在外的貧窮、分散的低收入群體和中小企業發放信貸時,它改進了社會整體的福利。使那些低收入群體和中小企業能夠分享社會總體發展的成果。長期來說,當小額貸款公司對那些缺乏資金,而又很難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的中小企業或農戶發放貸款時,這不僅是對社會整體福利的巨大改進,就是對小額貸款公司來說也是有利的,當然這個結論的前提假設是當前的貸款獲得者或企業在通過獲得小額貸款解決資金問題并發展良好后還繼續使用小額貸款的服務,一些經濟金融業務照樣在小額貸款公司辦理。從這個角度來看,它為小額貸款公司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也指明了一條發展方向:獲得小額貸款公司貸款服務的低收入群體必須在一定年限內使用小額貸款公司的服務。即當貸款客戶的貸款條件改善之后仍然在小額貸款公司辦理相關的貸款服務。
三、結論及建議
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論述得出結論:當小額貸款公司把工作的中心放到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時,就面臨較大的可持續性問題。影響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性問題的因素除了上面介紹的三個主要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也值得思考。第一,小額貸款公司的定性模糊,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尚未對小額貸款公司給出明確的定性。小額貸款公司到底是定性為銀行金融機構,還是金融公司或者一般企業、民間組織尚未明確。此外,小額貸款公司的定位模糊還導致了其稅收過重,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的稅收都按一般企業繳納稅收。小額貸款公司就面臨著的客戶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的“拓荒成本”,如果沒有相關的政府資助或扶持對其長期發展是不公平的。本文認為在小額貸款發展初期國家應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第二,《意見》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利率、資金流向進行跟蹤監測。并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信貸征信系統,小額貸款公司應定期向信貸征信系統提供借款人、貸款金額、貸款擔保和貸款償還等信息業務。這必然增加小額貸款公司的營運成本。本文建議國家應適當放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限制,同時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的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 杜曉山.小額信貸的發展與惠普金融體系框架[J].中國農村經濟,2006,(8):70-78.
[2] 洪正.新型農村金融改革可行嗎?——給予監督效率視角的分析[J].經濟研究,2011,(2):44-58.
[3] 杜曉山,聶軍,張軍.江蘇小額的款公司發展中的經驗與問題[J].農村金融研究,2010,(5).
[4] 徐瑜青,楊露靜,周吉帥.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現狀及問題[J].農村經濟,2010,(1).[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