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省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主體,國家實施中原經濟區振興戰略給河南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個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原經濟區區域經濟必須加強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通過因子分析方法,對河南省18個省轄市的金融生態水平進行實證評估,并得出了評估結論。
關鍵詞:金融生態;因子分析;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083-02
2011年國慶前夕,國務院正式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以河南省為主體,國家實施中原經濟區振興戰略給河南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2004年周小川在《金融時報》上發表“完善法律制度、改進金融生態”的學術報告以來,金融生態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研討的熱點問題。從生態學的角度研究金融體系無疑是一個嶄新且富有啟發性的視角。將生態學的概念和理論引申到金融領域,是金融理論研究方法的一大創新,更為重要的是,它有利于研究者對金融可持續生存與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做出本源性的剖析。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與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一個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原經濟區區域經濟必須加強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本文希望通過對河南省的金融生態研究,嘗試為構建中原經濟區和諧金融生態、實現中部地區崛起、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一些決策參考。
一、區域金融生態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區域金融生態評估是將該區域內的社會、金融、經濟、資源等因素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而給出的綜合評定,重在彰顯區域經濟發展特征,找出社會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指標體系的構建是準確評估金融生態環境的關鍵,金融生態指標體系通常表現為分層樹形結構,本文從經濟基礎、金融運行、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四個方面選取12個指標(如表1所示)。
二、區域金融生態評估實證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金融生態的指標體系,并運用多元統計評價方法對金融生態進行評估。本研究主要選用因子分析法作為評估方法。因子分析法是從研究變量內部相關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
(一)因子分析步驟
將2010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的經濟運行,金融發展等原始數據構成金融生態環境指標矩陣Xij=(i=1,2,3,…,18;j=1,2,3,…,12),共有18個樣本,每個樣本有12個指標。將原始數據標準化,以消除數據之間量綱不一致和數量級差異大等現象。根據KMO測度值為0.699 和巴特利特球體檢驗sig.值為0.000表明本文所選取的數據適合作因子分析,具備統計學意義。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解釋的總方差(如表2所示)。分析結果得到的三個因子的特征值為7.061、1.738 和1.056,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6.052%,在因子分析中,如果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5%以上就能較好的解釋各個變量。采用最大旋轉方法旋轉后得到的三個特征值為5.023、2.236 和1.514,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6.052%,完全可以表達原始數據的信息。因此我們選取三個主因子來代替全部12個變量,提取的主因子命名為:F1、F2、F3。
采用最大方差旋轉方法,經過五次迭代得到旋轉后載荷矩陣。根據載荷矩陣結果可知三個主因子分別包含不同的變量,第一個因子在財政收入增長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上載荷較大,可以認為F1是經濟發展總量的綜合因子;第二個因子在正常貸款余額/GDP,存款增長率,流動性比例,資產利潤率,資本充足率上載荷較大,可以認為F2是金融發展潛力的因子;第三個因子在人均個人消費貸款,不良貸款率,經濟、金融案件結案率,金融勝訴案件執結率上載荷較大,可以認為F3是信用法制環境水平的綜合因子。這三個主因子能夠綜合金融生態環境的全部信息,因此可以全面反映河南省各省轄市的金融生態狀況。
在因子分析的時候,還能得到各省轄市F1、F2、F3 的因子得分。由因子得分和方差累計貢獻率就得到各省轄市的綜合評分公式:F=(49.5*F1+20.5*F2+15.6*F3)/86。根據綜合評分公式及標準化值可以計算各省轄市金融生態綜合得分(見表3)。
(二)聚類分析
我們將河南省18個省轄市的金融生態進行聚類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河南省18個省轄市的金融生態情況總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鄭州、安陽、洛陽、許昌、濮陽、焦作、濟源;第二類是三門峽、駐馬店、新鄉、平頂山、鶴壁、漯河;第三類是開封、南陽、商丘、信陽、周口。
三、結論
從全省層面來看,形成了以鄭州市為代表的7個金融生態強市、以三門峽市為代表的6個金融生態中等市和以開封市為代表的5個欠發達市三個層次。可以看到聚類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比較吻合。鄭州市是里面綜合實力得分最高的,在F1、F2、F3上的得分也是最高,說明鄭州市的經濟金融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各市中最好。2007年第三屆中國金融(專家)年會將鄭州評價為河南省金融生態城市高速發展的引擎。另外,2007年,鄭州市政府提出要用若干年時間把鄭州打造成河南省區域性金融中心。本文的數據比較好地支持了這兩種觀點。
鄭州、安陽、洛陽、許昌、濮陽、焦作、濟源等七市的F值綜合得分均大于1,說明這7個省轄市的金融生態狀況比較良好。三門峽、駐馬店、新鄉、平頂山、鶴壁、漯河等六市的F值綜合得分在0~1之間,這些市的金融生態狀況正由一般向良好發展,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而開封、南陽、商丘、信陽、周口等五市的F值綜合得分則小于0,這些城市的金融生態狀況不容樂觀,必須予以重視,應大力加強金融生態方面的建設與優化。因為只有金融生態水平的優化,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才能擁有高效率的金融支持,河南省經濟發展才有堅實的前提和基礎。
參考文獻:
[1] 韓占兵.河南省金融生態建設:問題診斷與優化路徑[J].企業經濟,2010,(11).
[2] 曾康霖.芻議金融生態[J].中國金融,2007,(18).
[3] 張成成.寧夏縣域經濟金融生態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22) .
[4] 徐諾金.論中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2).
[5] 韓平.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是系統工程[N].金融時報,2005-05-24.[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