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種新的商業現實,已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如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增加企業價值,增值型內審為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增值型內審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應正確認識社會責任增值型內審的作用,并結合成本效益原則,在企業恰當開展該項工作。
關鍵詞:增值型內審;社會責任;企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031-02
一、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
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源于20世紀20年代。1923年,英國學者歐力文·謝爾頓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概念,指出企業應該為其影響到其他實體、社會和環境的所有行為負有責任。現實中,企業社會責任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其核心思想在于企業在獲取利潤、履行股東受托責任的同時,還需承擔起對自己員工、周邊環境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面的責任,如保護勞動者健康與其他合法權益、維護生產安全、節約能源資源、遵守商業道德以及履行其他社會責任等等。
誠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企業的短視行為導致的結果是很多企業都不愿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然而,研究表明,企業主動承擔并積極披露社會責任,會影響其財務績效與企業價值,對它們產生積極作用。Rao與Hamilton(1996)、Frootman(1997)實證表明公司不承擔社會責任或不合法規的表現會影響公司的市場價值。普雷斯頓和奧班農(Preston和O.Bannon)仔細分析了美國67家大公司1982—1992年的有關數據,用財富企業社會名譽調查代表社會責任水平,用總資產利潤、凈資產利潤和投資利潤作為財務績效的代表,得出了“對美國大公司而言,企業社會表現和財務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Hillman和Keim(2001)認為通過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建立緊密關系。這種關系能幫助企業發展不可見的,有價值的資產。投資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能夠導致客戶與供應者的忠誠,降低員工的離職率以及提高企業聲譽。
就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外部性而言,可從外部效應的兩個方面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進行分析。如果企業能將經濟活動帶來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則表現為企業自覺承擔了社會責任,該外部成本的貨幣計量即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支出。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外部收益則表現為企業形象的提升、社會知名度的提高等,從而為企業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社會收益,最終提升企業價值。這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短期內會表現為外部成本高于外部收益,但長期來看,外部收益很快大于外部成本,從而使企業整體價值的增量為正值。
二、增值型內審與企業價值
1999年6月,由120多個國家參加的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理事會通過了新的內部審計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在此,“為組織增加價值”第一次被列入內部審計定義,自此,內部審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價值增值階段。價值本來是從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內部審計雖然不參加生產和銷售活動,但它可以通過保護組織資產、減少組織風險、降低自身審計成本、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增加組織獲利機會等活動來為組織增加價值,為組織帶來巨大的利益。其增值活動具體表現在內部控制領域、風險管理領域和公司治理領域。
首先,在內部控制中,內部審計主要通過鑒證和咨詢功能為組織增加價值。根據修訂后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第2120.AI-1條,內部審計應該在風險評價結果的基礎上,評價覆蓋機構治理、運營及信息系統等內容的控制程序的充分性與有效性。通過這種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審計師們對為組織提供增值服務和減少損失作貢獻。另外,增值型內審還很重視顧客需求,會根據不同顧客需求提供多產品服務,通過增值服務使企業增值。其次,內部審計通過對質量風險管理、速度風險管理、投資成本控制風險管理等進行審計評價,提供鑒證和咨詢服務,為企業增加價值,具體內容如:評價風險管理過程、評價關于關鍵風險的報告、檢查對關鍵風險的管理、指導對風險的應對措施、協調企業風險管理活動、強化對風險的報告、維持和開發適合企業的風險管理框架、制定有待董事會批準的風險管理戰略等等。最后,內部審計作為現代公司治理的一部分,能評價和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增值型內審不僅僅承擔著監督者的職能,而且承擔部分控制者的治理職能,主動為組織價值增值服務,是組織價值鏈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三、企業社會責任的增值型內審
增值型內審向企業社會責任審計領域延伸,是增值性內審自身謀求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面對社會環境的現實選擇。增值型內審促使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及披露為其帶來更多價值增值。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只有履行好社會責任,才能從長遠視角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方可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維持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社會責任已成為了企業進行價值增值必不可少的內容。另外,增值型內審以實現組織目標為自身的目標,以為組織增加價值為其目的。凡是能為組織增加價值的鑒證和咨詢活動,內部審計都積極地開展。因而,企業進行社會責任的增值型內部審計是在目前社會環境倡導文化建設,強調“軟控制”對企業的約束作用,在社會責任相關法律規范尚未非常完善現狀下,能更好促進社會責任履行,進而提升企業價值。目前,企業自身的內部制度建設與組織結構的完備程度是企業能否很好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增值型內審所提倡的柔性控制恰好能較為有效地彌補很多企業在這方面的不足。尤其在誠信缺失、內部人控制現象較為普遍的情況下,社會責任的履行更需要增值型內審的推動與協助。
就增值型內審產生增值活動的主要領域:內部控制領域、風險管理領域和公司治理領域而言,能夠較為全面地考慮到股東、員工、顧客、社區、政府以及社會整體的利益,考慮到企業責任對象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自發責任等責任形式。根據目前社會責任報告要求的主要內容,社會責任內審的內容主要應包括收益貢獻責任、對環境的責任、對職工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和社會道義責任等。據調查,在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方面的不作為中,公眾對企業損害員工權益和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最為反感。因此,增值型內審在進行操作和報告時,應特別注意結合企業特點,對公眾關注事項予以特別關心,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提升企業價值的作用。增值型內審在對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事宜進行審計時,還應注意需采用多種審計方法,用現代化審計手段進行輔助,關注細節,最終形成一套包括審計范圍和內容、審計依據、審計方法、審計過程、發現的問題及對策建議等內容的審計報告,以利于企業管理者決策。
四、企業社會責任增值型內審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正確認識社會責任增值型內審的作用。雖然從必要性與可行性、相關內容與特點等方面來看,增值型內審能很好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增強企業的自覺性與針對性,但增值型內審并非解決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萬能藥。內審部門作為企業內部組成部分,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內部人影響與控制,獨立性較差,不能完全擺脫內部人際關系等相關因素干擾,因而,內審效果可能與實際情況脫節。信息使用者在評價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狀況、進行相關決策時,不能夠毫無懷疑的直接利用內審結果,需對其信息的質量進行分析,在該項審計基礎上,輔以其他必要手段,如采用內部控制測試等,進一步核實并合理利用相關結論,還可結合社會責任外部調查與審計結果,使用一些外部專家、行業協會、或獨立審計機構得出的報告進行最終分析。
2.考慮社會責任增值型內審的成本效益問題。增值型內審對社會責任相關問題的解決固然效果良好,但也需注意有關成本。由于企業社會責任對象較多,內容較泛,如對其面面俱到地進行審計,支出耗費太大,一旦超出該項業務帶來的收益,無論從企業自身來看還是從整個社會來看,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所以在進行社會責任增值型內審時,一要控制好審計范圍與內容,二要提高審計效率與水平。在選擇審計范圍與內容時,不僅要考慮企業特征、社會關注的焦點,還要考慮企業總體目標與財務目標,不可能將所有問題的一切細節都關注到,需估算相關支出,盡量用更少的錢解決更多問題。同時,切實提高內審效率,提高內審人員素質,加強相關業務培訓,妥善處理好社會責任內審與經濟責任內審的關系,處理好社會責任內審與社會責任國家審計、社會審計的關系,處理好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關系,真正提高內審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春花.增值型內部審計研究[D].福州:福州大學,2004:5.
[2] 曲飛宇.透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動機及其體系[EB/OL].網易財經,2011-01-17.
[3] Lee E.Preston and Douglas P.0.Bannon.The Corporate Social-Financi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Typology and Analysis[J].
Business and Society,1997,(4):419-429.
[4] 許葉枚.社會責任、內部審計與企業價值[J].浙江學刊,2009,(6):175.
[5] 李學柔.內部審計實務導讀:修訂本[M].北京: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3.
[6] 李嘉明,趙志衛.中國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內部審計的構想[J].中國軟科學,2007,(4):123-126.
[7] 王蕾.增值型內部審計在中國的發展[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07:1.
[8] 謝慧娟.中國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應用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7:19.
[9] 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London:1923.[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