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央視春晚宣傳組證實,龍年春晚將取消“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選”。央視表示,取消評選的原因是多年來評選結果與實際不符,并且對今年“回家過大年”的主題沒有意義。
哈文的春晚,總能隔三差五地給公眾帶來驚喜:先是召集趙寶剛、張頤武等文化名人共商春晚大計;后是全國召集幽默段子,并向提供者付稿費;再后來就是讓春晚回歸公益,實現春晚的“零廣告”,不僅不要植入廣告,而且連20點與24點的整點報時也不要廣告……應接不暇的大手筆的改革,預示著一個幾十年不變的春晚真可能真的要換一換模樣了。
然而,改革無止步,因為連春晚自己都覺得有些東西太假,春晚還要有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取消“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選”,也終于在民意反彈中變成現實。說句實在的,看了20多年的春晚,我一次票也沒有投過。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春晚上沒有自己喜歡的節目,而是因為自己喜歡的節目不會在元宵晚會中成為春節晚會最喜歡的節目。一方面,最喜歡的春晚節目,除了趙本山,很難有第二人選;另一方面,春晚是“釘子戶”的天下,投來投去都是那幾個人拿獎,也沒有什么懸念。
有“滿意”,就會有“不滿意”。可春晚從來都只評選最滿意、最喜歡,卻從來不評選最不滿意、最不喜歡。雖然,上春晚的每位演員都不容易,只選滿意的目的在于你好我好大家好??墒?,春晚也正是在這種“只有滿意,沒有不滿意”的氛圍下慢慢墮落的。語言類節目,除了“釘子戶”就是“星二代”(包括徒弟),拿著放大鏡也找不出一兩位新人來;廣告除了植入,就是明目彰膽地播給你看;小品除了弱智還是弱智;歌舞除了升平就是雅克西……以至于韓寒想把劉謙的魔術投給“最佳小品”,一場晚會下來,語言類節目實在乏善可陳,而劉謙的魔術既做廣告還找托兒的行為,確實有幾分笑點。
滿意和喜歡讓春晚退步。那么,春晚何妨設一個“我最不喜歡的春晚節目”評選活動?在筆者看來,“我最不喜歡的春晚節目”評選活動,會讓春晚節目組看到本年春晚節目的缺點和來年春晚節目改進的目標,至少不會復制去年的最差。對于春晚來講,忠言逆耳的話一定要聽,良藥苦口的藥一定要吃。年年給自己打90分的只是一種虛假繁榮。
春晚過后,總有門戶網站喜歡做“春晚滿意度”調查,年年10%-20%的滿意率就像揭穿皇帝的新衣的那個小男孩一樣,把央視自己搞的那個永遠叫“90%以上”的滿意率給扒了個精光。這樣的語境下,春晚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只能影響自己的公信力。雖然,現在的春晚已經沒有多少公信力了。但收視率在那里擺著,你不尊重觀眾,觀眾的遙控器就會不尊重你。
春晚,應該看作是一場公共服務。既然是公共服務,就不能像某些政府網站那樣沒事就把那個叫“90%以上”的滿意率請出來,因此,龍年春晚將取消“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選”可謂是一種進步。但春晚要圖更大的進步,僅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只有聽到不滿意的聲音,春晚才會變得更好,那么,春晚何妨設一個“我最不喜愛的節目”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