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個名叫互聯網的東西在美國誕生之后,一種名為網癮的疾病隨之而來。人們像擔心瘟疫一樣擔心他們的兒子、女兒、妻子或丈夫受到感染……
1995年12月,美國的《新聞周刊》刊登廠一篇名為《他們登錄,但是不能注銷》的文章。文章寫道:對于這樣一個人你能說什么呢?每天在網上的時間超過18個小時,她不是一個科研人員,而是得克薩斯州的家庭婦女。面對每月高達8400美元的電話費,她用各種謊言欺騙她的丈夫。她還費盡心思用馬拉松似的談話說服一位黑客,讓他幫自己在資費不足的時候免費上網。你要是聽說,她的婚姻崩潰,為了跟網上的網友們聊天而疏遠自己的孩子,只會覺得無話可說吧。她的名字叫格蘭達,43歲,她稱自己為網癮患者。
這是一個不祥的開始。自1995年之后,世界尤其是互聯網的世界改變了很多,但是網癮的問題依舊,或者說,更嚴重了。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悲觀,波士頓電腦協會的約翰·羅巴茲說:“我知道人類的意志薄弱,很可能沉迷網絡,但是所謂網癮不過是為自己糟糕的生活找個借口而已。”
盡管在臨床精神病醫生之間達不成共識,但是網癮確實是個難題。在世界各地.網癮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東方人是否容易沉迷網絡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在2010年2月公布的青少年網癮報告中稱,青少年網癮群體達到24042萬人。
在我國政府未出臺任何網癮戒除工作指導意見的前提下,一個全球獨有的,利潤可能高達百億的“治療網癮”的市場已在中國形成。中國的網癮專家是一個門派林立的江湖。中藥、西藥、催眠、針灸、電擊……無所不有。
2004年11月初,寧波戒毒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國棟宣布發明了用中藥莨菪藥治療網癮的方法——這種方法以前是被用來戒除毒癮的。一個月后,北京軍區總醫院的心理醫生陶然宣布發明了用西藥治療網癮的方法。2009年7月,在媒體報道了山東省臨沂市精神病醫院的楊永信醫生使用“電休克療法”治療網癮后,衛生部禁止電擊療法的文件出臺。
在中國的網癮治療受到公眾質疑之后,韓國的網癮治療卻風生水起。韓國的互聯網普及率是全球最高的,韓國政府部門估計,全國4860萬人口中,大約200萬人有網癮。
韓國保健福祉家庭部自2011年起,每年都要對全國所有小學的四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學生進行定期網癮檢查,福祉部計劃,對被查為“潛在危險群”以上的學生,在本人和監護人的同意下,讓他們在市、郡、區青少年咨詢支援中心接受咨詢。對需要治療的“高危”中毒學生,要與精神保健中心和合作醫院聯系,讓他們接受治療,而且政府將支援每人30萬韓元到50萬韓元的治療費。
坐落于首爾以南120公里的公州精神病醫院內的“挽救大腦診所”,今年5s月初開張,是韓國首家治療網癮的專業診所,主要面向青少年,也接收成年人。該診所首先通過調查問卷、大腦圖像掃描和心理測試判斷,就診者是否染上網癮。如果確診,診所提供為期五周的治療項目,包括上集體課、藝術治療、藥物治療,輔以神經反饋和經顱磁刺激治療。
除了政府的計劃,游戲公司也資助網癮治療,6月8日,韓國游戲文化財團旗下的網癮治療中心正式啟用。
英美在學習中國嗎
在美國,對于是否把網癮列入2013年的美國精神疾病協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的爭論進行得如火如荼。
在美國華盛頓州也有一家網癮治療中心,由兩位采用精神治療法的醫生柯賽特唐娜·雷和希拉里-開什主持。開什對媒體說她曾參觀了中國一家網癮治療中心,據她說“是掛名于某軍醫院旗下的”。治療地點是在雷的家中,那里有為6個病人準備的房間,選擇住院治療的患者將在這里待上45天。
亞歷山大接受治療期間,這家名為“重新開始”的治療中心里只有他一個人。給他的日程安排很有規律,一天內安排有室外活動,還有做家務活和做飯。雷說這個項目旨在模擬病人回去以后正常的家庭生活,休息日也被設置為程序中的一部分,這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應付無聊。亞歷山大利用空閑時間來跑步,當地的教練帶他定期慢跑。亞歷山大每天還接受雷的心理輔導,期間他們談論他的長期目標,他以后的事業規劃等。
在英國也有一家網癮治療中心,位于濱海韋斯頓市的百老匯旅館。這是一家寄宿制康復中心,一年治療約400名各種癮君子,包括酒鬼、賭棍和吸毒者。現在,也開始治療沉迷于游戲的人,慢慢讓他們擺脫這一惡習。病人接受集體治療.還要從事諸如打掃房間和洗餐具的理療任務,同時還有一些娛樂活動。
綜觀中外的網癮治療方法,網癮治療的中心難題是科學家對網癮的標準達不成共識。進入網癮治療中心的病人癥狀多種多樣,有人是病態地沉迷在線賭博,有人表現為睡眠失調,有的表現為抑郁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網癮更可能是個人某種病癥的一種表現形式,果真如此,就該從根本上入手,治療困擾個人的問題而不只是針對網癮這種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