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習的課程,每個進入大學的學生都會接受一至兩年的英語教育,若想學生在這段時間的學習內(nèi)達到活學活用的程度,需要學生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才能實現(xiàn)。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他們在學習上有更高的要求,這對于大學教師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課堂互動活動能在英語教學中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互動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及為什么要開展互動活動進行一些分析。
關鍵詞:互動活動;主體性;積極性;創(chuàng)新能力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不能一直把學生當作傾聽者和灌輸知識的對象,而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通過個人演講,小組報告,團隊任務完成來最大化實現(xiàn)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的能力。那么怎么樣開展教學才能讓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課堂呢?以下是我個人針對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來的技巧,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參與互動活動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從而實現(xiàn)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 如何開展課堂互動活動
由于教學過程是一個雙方面互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把自己視為課堂的“主人”,我們應該懂得怎么樣更好得開展課堂互動活動,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1 根據(jù)學生心理來進行分析和制訂教學計劃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常常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體的事實。客觀上來說,教師和學生在知識體系和結(jié)構的全面性上來看是存在差異性的,但是我們從主管處罰,要把學生當成和自己平等的學者,建立一個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只有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才能有所增強,學習的潛力才能得到發(fā)揮,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當代的大學生,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這更需要老師無論從形式上或是教學理念上都要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英語水平開展教學工作,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性格和學習能力分層教學,制定適用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教學計劃,更要盡量給每個學生必要的自我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空間,縮小因標準化教學而造成的學生之間知識學習和接收的差異性。
1.2 給予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
要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增強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就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如果教師一味地限制學生的自由發(fā)揮和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就已經(jīng)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英語學科學習和實踐的主導者,是課堂和整個英語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所擔任的角色是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學生更好得掌握學習方法加以運用,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能建立一個新的課堂教學結(jié)構,多給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甚至有時候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應該互換,真正意義上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fā)展的場所。
1.3 如何運用互動教學的技巧
如何課堂上可以開展互動活動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所有學生參與討論。為提高學習的效率,老師也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模式,給每個學生時間參與討論,并請個別學生上臺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英語說得好或不好不重要,關鍵是參與和思考。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帶讀單詞領讀課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讓學生提問和回答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嚴謹?shù)乃季S模式;對于學習能力不錯的學生,可布置小組報告,給他們時間下去進行課后團隊討論和準備,并給予學生輔導和支持。最后以小組模式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并讓全班學生加以提問和評價,把這些互動活動和期末成績掛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既是要以不同的模式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全面融入到課堂中來。
2 互動活動在課堂中的影響
當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了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其角色自然就從一個單純的傾聽者轉(zhuǎn)換到了課堂的主導者。只要通過一些適當?shù)幕踊顒樱瑹o論對學生心態(tài)的培養(yǎng)上,還是對教學的效果上來講,無疑都是一個重大的轉(zhuǎn)變。在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也實現(xiàn)了教學活動的真正意義。
2.1 改善了學生學習的動機
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是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至關重要的一步,一個良好的學習動機可以帶動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和擴展,一個具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而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活動能讓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2.2 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能通過課堂互動活動自發(fā)性地建立起英語的學習體系。學生能從小組討論,上臺演講,團隊合作等活動中獲得某種滿足感,并以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去面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加強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的同時,讓學生自己感覺到英語學習的實用性,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實際能力。
2.3 讓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英語在當今被稱為信息時代的主要載體,學好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與世界聯(lián)系得更為密切。學生通過課堂上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的學習,可以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自己身邊的生活相結(jié)合,把英語視為自己生活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有用工具,從主觀上加強把自己作為學習主體的意識。
2.4 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
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特別是對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來說,一般都是隨波逐流,根據(jù)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來學習,始終不能找到和創(chuàng)造出一種適合自己學習英語的方法,通過課堂互動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怎樣的學習模式才是適合自己的,才能讓自己有更大的提升。
3 總結(jié)
總而言之,英語課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活動,學生參與的程度多少是衡量教學質(zhì)量至關重要的一個標準,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方法和技巧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和好習慣,還應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與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在課堂中要注意讓學生多多參與,讓學生多發(fā)言,多動腦筋,多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堂互動活動,把課堂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大化的發(fā)揮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參考文獻:
[1] 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M].2001.
[2] 李麗生.英語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