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校報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高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和新媒體的崛起,高校校報校園主導媒體的地位備受挑戰,讀者數量日益減少。面對嚴峻的形勢,美術院校校報應發揮專業優勢,從改革新聞版面,打造特色專欄、專版、專刊,創新版式設計三個方面入手提高可讀性。
關鍵詞:專業優勢;美術院校;校報;可讀性
高校校報是高校黨委、行政的機關報,是高校校園內占主導地位的媒體[1]。高校校報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高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黨委喉舌,校報引導著學校的宣傳輿論、傳播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1 新聞版面追求“短實新活”,加強深度報道
新聞版面是校報的主要構成,提高校報的可讀性,首先要在新聞版下工夫。
1.1 擴大新聞涵蓋面,加大專業展覽、藝術活動等的報道力度
美術院校校報新聞版面要增強吸引力,在注重報道深度和力度的同時,要擴大新聞的報道面,從各個方面去反映校園內各個層次的讀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增加新聞量,加大簡訊發布力度,不僅可以豐富新聞信息量,提高各院系新聞發布積極性,同時也能切實貫徹校報提倡短新聞的新聞報道風格。新聞報道除反映學校的重要活動、重要會議、日常教學、科研、后勤、管理方面的信息外,還應該加大對學校的教育改革、學科發展、重要展覽、藝術活動、學生活動等的報道力度,以提高讀者的關注度。
1.2 新聞追求“短、實、新、活”
在擴大新聞涵蓋面的同時,新聞版面的文章要努力做到“短、實、新、活”,提高新聞的含金量和可讀性。加強新聞敏感性和時效性,突出新聞事實,減少程序式內容,把報道做深做活。所謂“短”,即文章篇幅要短小。在當前這樣一個科技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傳播手段和方式進一步豐富,提倡寫短新聞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校報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讀者看報主要是為了獲取最新信息,篇幅簡短,信息量大正好能滿足讀者的閱讀心理,不易造成閱讀疲勞。新聞要短,但不是干巴,而是短而豐腴,五味俱全,同時主題鮮明,結構緊湊,惜字如金,樸實練達。一句話新聞去枝取桿,以長單句形式表述一條新聞的主要信息,符合師生閱讀需要,在美術院校校報上應大力推廣。所謂“實”,即文章講求新聞事實。一篇新聞,如果主題是靈魂,那么新聞事實則是血肉。在新聞中要求新聞事實以一當十,言簡意賅,雖然文字精短,但包容量大。在新聞寫作中,要擺脫居高臨下的觀念,用平視的眼光和客觀的態度去尋找和挖掘典型,用事實說話,不要主觀拔高和刻意“塑造”。要關注同普通師生利益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用人物本色化、語言的平民化、事件的生動化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符合新時期師生審美心理和情感心理,從而引起師生共鳴。所謂“新”,即文章的主題要有新意,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新聞的思想內涵及價值取向無一不是與時代精神相吻合,離開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就難以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也產生不了大的影響。主題越有時代性,越有針對性,越有指導性,其宣傳價值才越大,才能得到讀者的認同[2]。透過表面的現象去深入挖掘內在的、富有新意的主題,才能打動讀者、吸引讀者。所謂“活”,即文章的語言要生動。任何新聞都需要通過文字來表述,而精練、質樸、生動的文字才能深深吸引讀者。新聞語言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變得豐富多彩,但是新聞用語要準確、具體、實在,言之有物是不變的標準。只有通過精雕細刻、不斷錘煉,讓新聞語言更生動,才能讓新聞具有較強的畫面感、鏡頭感,才能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影響力和可讀性。
1.3 加強典型、深度報道
諸多客觀因素造成校報出版周期較長,新聞缺乏時效性。因此,校報應揚長避短,另辟蹊徑,從典型、深度報道入手,多挖掘新聞的背景資料,全方位多形式組織報道新聞。在報道內容上讓群眾唱主角,積極策劃,組織力量,深入采訪,挖掘典型,把目光轉向基層,報道院系好的經驗和做法,反映奮斗在一線的教師、干部、職工的創新成就和新的精神風貌,關注學生中的典范,使師生真正成為校報的主角。
2 打造特色專欄、專版和專刊
校報應以固定的品牌欄目做支撐,以特色吸引讀者。《四川美術學院報》現開設有“師說”、“創藝”、“藝訊”欄目,關注學校的教學、創作、科研以及學生的創意探索,展示美院師生在專業領域的風采;“創業先鋒”、“就業講壇”欄目通過介紹創業典范,進行就業引導,頗受學生關注和喜愛,對啟發學生創業具有積極的意義;“讀點經典”、“漫畫校園”、“美苑文學”、“良品推薦”等欄目,貼近學生生活,切合學生需求,體現人文關懷;“讀報反饋”欄目,則搭建起讀者與校報的溝通平臺。
圍繞學校的重點、特色工作,川美校報會通過策劃專版進行深入宣傳。每年的六月,學校都要推出一場藝術盛宴“開放的六月——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游”,數千幅本科、研究生畢業作品展成為一大亮點,此外一系列互動類的藝術活動都免費對市民開放。針對這一特色活動,校報精心策劃對藝術游活動的報道,同時開辟空間宣傳展示優秀畢業作品,整個專版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彰顯出美術院校特色。在新生入學時專辟版面,全方位、多角度介紹學校為迎接新生所開展的系列工作,既展示了學校對新生的關注、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又為新生及家長了解學校提供了信息,在學校和學生、家長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梁。此外,針對學校的質量工程建設,美術院校畢業創作/設計、論文教學及管理,羅中立獎學金評選等專題制作一系列專版,全面深入介紹四川美術學院的專業特色活動。校報通過特色專欄、專版和專刊的打造,大力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切實引導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凝聚力。
3 創新版式設計,彰顯藝術性
校報的生命在于師生員工的認可和關注程度,要想更多地吸引讀者的眼球,除了內容的創新外,版式的創新也必不可少。1)強調版式的設計感。在頁面布局上要劃分合理,畫面節奏要有強弱的變化,色彩使用要自然,大膽嘗試將各種不同的模式有機組合進行排版設計。2)突出版面的簡潔化。身處信息時代,資訊爆炸,人們的閱讀時間有限,校報在版式設計上應力求簡潔、大氣,方便閱讀。充分利用字號、圖片的大小,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來引導讀者的閱讀視線,確保閱讀的流暢性。3)增強視覺吸引力。靈活運用照片、字體、線條、標題、余白等版面元素,增加圖片數量,重視圖片與文字的恰當配置,既要考慮圖片的美觀又要考慮文字的易讀性,充分利用余白的設計,減輕頁面的壓迫感,增加報紙的沖擊力和感染力。美術院校校報應真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同時提倡“短、實、深、活”的新聞報道風格,不斷提高報紙可讀性。
參考文獻:
[1] 宋東方.最新高等院校校報管理實用手冊[M].中國教育出版社,2007.
[2] 孫繼煉.“短實新活”,典型人物報道的一次嘗試——《江漢剛:維和戰場鋼鐵漢》采寫體會[J].軍事記者,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