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父母在堂名之為富,父母不在名之為貧;父母健安名為月明,父母病弱名為暗夜;父母在時名為日中,父母逝時名為日落;於諸世間,何者最苦?何者最痛?子欲孝而親不待時,苦哉!痛哉!”今天的中國最缺乏的是什么?是孝。因為失去孝,我們缺少了很多彼此信任;因為忘卻孝,我們失去了很多恩愛和親情;因為沒有孝,我們更多只顧眼前不管未來;因為丟失孝,我們失去了根。孝,是人的本心;孝,是家的靈魂;孝,是生命的開始;孝,是家族的源。
孝,曾經被我們唾口謾罵,曾經被我們視為禁錮,曾經被我們冠以封建,曾經被我們視為天敵。孝,始終呆在群山的谷底,默默凝視過往的一切:沒有源,怎么會有涓涓細流匯成江海?沒有根,何以會長成如此冠蓋群倫的千年古木?沒有種子,怎么會有如此大地繁花似錦的茂盛?沒有父母,為什么會有今天的你我此時此刻、此生此世?
難道,我們還沒有走多遠,就忘記了回家的路?難道我們真的可以從此不需要水的源頭?樹的根?萬物的種子?生養的父母?因為失去孝心,我們經常忘本;因為失去孝道,我們經常不知道感恩;因為失去孝,我們總失去愛。孝,可以讓我們安心;孝,可以讓我們順心;孝,可以讓我們知足;孝,可以讓我們自在。孝生信、孝生敬、孝生誠、孝生慈、孝生福,孝生養萬物。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在中華文化的核心倫理思想中,孝,是最核心的價值觀。在古人看來,一個弟子,如果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團結兄弟姐妹,出言謹慎而講信用,這樣的人,才是仁義君子,才會得到更多人擁護愛戴。人類不需要走得太遠,只需要回歸人的本性: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