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能治病。能治什么病?心病、抑郁、狂躁這些情緒和心理上的病,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通過音樂來調理。那生理的病能用音樂來治嗎?音樂能調整人的內分泌,能調整人的五臟六腑,那自然也能治一些生理上的病。
音樂養生的核心機理:“摩”細胞、唱“巫”
音樂治病最核心的機理,就是“摩”細胞,也就是按摩你全身的細胞。唱“巫”的時候就能把全身內的細胞都給按摩了。人體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水,聲音能夠滲透水,旋律優美的聲音,符合人體細胞的律動,形成共振,所以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噪音就不具備這樣的功能,因為噪音的節奏不符合人體細胞的律動,聽多了,人就會生病。
漢語中有很多聲音,為什么我只強調“巫”這個音? 當我們發出“巫”的聲音,會發現我們的胸腔和頭部都會震動,機理就在這里。如果是高血壓患者,天天唱“巫”,血壓會慢慢正常,這是自然療法的特殊魅力和功力所在。西醫喜歡用抗生素來治病,結果病毒不斷升級,現在世界上都出現沒藥可治的超級病毒了。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覺得工作壓力很大,給身體帶來了傷害。其實壓力很多時候是自找的,緩解壓力進行養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唱“巫”,最好是在自然環境中,吸收充足的氧氣,再加上一些動作——雙手在胸前開合,每天不少于20分鐘,身體欠佳的40鐘,堅持下去,身心就會健康很多。
唱“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做到三個字:松、通、空。
松,想想自己這么站著,是一棵松樹。過兩年,想想自己是松樹的根;再過兩年,想想自己是松樹的干;再過兩年,想想自己是松樹的冠……堅持下去,會很有效果。
通,老祖宗留下一句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每天堅持唱“巫”,按摩你的全身細胞,讓全身細胞每日鍛煉,保持血管暢通,身體各個經絡自然就都通了,身體也就不會有什么傷痛了。
空,唱“巫”的時候,要想象徹底放空自己,雙手在胸前開合,畫圈,形成空的懷抱。頭腦也要放空,讓自己休息。
合韻律:掌握音樂生物鐘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那個琵琶女演奏琵琶的美妙樂聲,用了“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個比喻,“珠”和“玉盤”都是圓的,聲音圓潤,所以很好聽。其實,我們唱歌的旋律也是圓的,唱歌是唱旋律,“旋”最初的意思也是士兵在打勝仗后圍著旗子轉圈,好聽的旋律都是一圈圈地轉,然后又轉回來的。人身體內的體液也在旋轉,兩者形成共鳴,所以,我們聽到轉圈的旋律時會感到很舒服。
除了唱“巫”之外,關于音樂養生最重要的另一方面的知識——音樂生物鐘。
按照道家的說法,12歲為1輪,可以有12輪,人正常壽命是144歲,74歲過世算是夭折。人的壽命長短受三方面控制:遺傳基因、生活環境、個人努力,如果前兩個條件不好,靠個人努力也可以活到100歲。現在很多人的作息習慣很不好,睡得太晚,起得太晚,這都不利于養生。我們要依循人體的生物鐘來安排作息,子時(晚11點)之前堅決要睡著覺(而不是開始上床睡覺),如果凌晨1點之后睡覺,最容易患上高血壓、心臟病。我根據自己的研究,設計了一個一天的《音樂養生生物鐘》,讓不同的音樂來提醒我們該干什么了,而且這些音樂律動也合適當時的身體。比如早晨叫醒的音樂,是斯美塔那的《伏爾塔瓦河》,混合著豎琴、小號、溪水聲音的舒緩的交響樂,慢慢地把人的身體從睡夢中叫醒。如果用鬧鐘叫醒,那是炸醒人的身體,不利于人體的健康。而后是聽著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進行補水,隨后是聽著柴可夫斯基《天鵝湖》中《三只大天鵝》的舞曲,進行排毒,如此等等。《音樂養生生物鐘》在不同時間都會有相應的音樂來提醒你,并且很符合當時身體的律動。(詳細的《音樂養生生物鐘》見附件——編者注。)
生活其實很簡單。過去的人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汽車,交通基本靠步行,其實,這和養生是有必然聯系的,你只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了,不要太依靠別人,這就符合養生最樸素的原理了。長壽之鄉巴馬縣一位老太太,123歲,還天天自己上山砍竹子賣,問她為什么要這么做,她說賣掉竹子可以置辦點年貨。她每天生活得很有目的,也很簡單,如果她是由后代供養著,沒有這么明確的生活目標,可能就活不了那么長,也不可能這么健康。所以,對于健康而言,每天活著是有明確的目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編輯/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