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探討‘庫爾勒香梨’的根系分布特征,【方法】以25 a生‘庫爾勒香梨’為試材,采用挖掘剖面方塊取根法,利用植物圖像分析系統和烘干稱重法,對不同土層的總根系生物量、細根(d<10 mm)生物量、吸收根(d<2 mm)根長密度與表面積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結果表明,根系生物量、吸收根根長密度和表面積都表現為距樹干水平分布遞減,垂直分布分層的特點;最大總根和細根生物量分布在距離樹干0~0.5 m,垂直0.6~0.7 m深度土層內;最大吸收根根長密度和表面積分布在距離樹干0.5~1.0 m,垂直0.5~0.6 m深度土層內。【結論】距離樹干0~2.5 m,深0~0.7 m深度的土層是‘庫爾勒香梨’根系生物量和吸收根分布的主要區域,樹冠下距樹干約2.0~2.5 m,深0.4~0.7 m的土層應作為肥水管理的重點區域。
關鍵詞: 庫爾勒香梨; 根系; 分布;
中圖分類號:S6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穴2012?雪06-1036-04
‘庫爾勒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是新疆特色果樹之一,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等地的主栽果樹,截至到2011年,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梨種植面積達36 062 hm2,產量約占新疆梨產量的40%,庫爾勒香梨產業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和出口創匯的重要農產品[1-2]。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果園施肥和灌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產量與品質造成較大影響。根系分布區域是施肥灌溉環節中的重要問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是進行施肥灌水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摸清根系的分布特征,對于栽培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國外對于植物根系的研究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國內也有近60年的歷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3]。對于果樹根系,尤其是細根的生長動態和分布特征的研究,不但范圍較廣,而且方法多樣[4-7]。關于‘庫爾勒香梨’根系方面的研究還未見報道。本研究以‘庫爾勒香梨’根系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為切入點。通過對根系在土層里的空間分布進行研究,以期為‘庫爾勒香梨’的肥水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1.2 材料
1.3 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庫爾勒香梨根系生物量分布特征
2.2 庫爾勒香梨吸收根分布特征
3 討 論
(1)朱小虎等[6]研究表明,果樹地上部和根系生長存在養分、光合產物的競爭現象。從本研究中試驗樹在各方向枝條分布及樹冠大小來看,南側樹冠生長較為茂盛,可能是由于南側日照充足,土壤溫度高、水分蒸發量大,土壤較干旱,導致根系的生長受到脅迫。
(2)陳高安等[8]研究杏樹吸收根空間分布,張勁松等[9]研究蘋果吸收根空間分布,都表明吸收根根長密度和表面積隨著與樹干距離的增加呈現遞減趨勢。本研究中‘庫爾勒香梨’吸收根根長密度和表面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表現為距樹干1.0 m后才逐漸遞減,這可能是冠下0~1.0 m處,主要以主根分布為主,吸收根相對較少的緣故。
(3)根系生物量、吸收根根長密度和表面積的空間分布所反映出來的分布規律和最高密度區域具有一致性。細根生物量的在距離樹干2.0~2.5 m水平區域處達到峰值,根系生物量、吸收根根長密度和表面積在0.4~0.7 m深度土層具有最大含量和最高密度。考慮到果樹對于水分和養分的吸收主要以細根為主,所以該區域可以認為是庫爾勒香梨施肥灌水的較適宜區域。
4 結 論
‘庫爾勒香梨’根系總生物量、細根生物量、吸收根根長密度及表面積都具有水平分布遞減,垂直分布分層的特征。距離樹干0~2.5 m,深0~0.7 m的土層是‘庫爾勒香梨’根系分布的主要區域,樹冠下距樹干約2.0~2.5 m,深約0.4~0.7 m的土層應該作為其肥水管理的重點區域。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CHENG Lei. Study and demonstration on the product key technology of green high quality of Pyrus Bretschnein Deri Rehol[D]. Yangl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2004.
成磊. 綠色優質庫爾勒香梨生產關鍵技術的試驗研究與示范[D].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
[2]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ureau of Statistics. Xinjiang statistical yearbook[Z]. 2011,351-35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 新疆統計年鑒[Z]. 2011,351-352.
[3] ZHANG Jun-e. Study on the root distribution of mulberry shoots intercropped with peanut and the effects on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Qian’an[D]. Shijiazhuang: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4.
張俊娥.桑糧間作條桑的根系分布和對生態環境改善作用的研究[D]. 石家莊: 河北農業大學,2004.
[4] QIN Ling, WEI Qin-ping, LI Jia-rui. Effects of reformation of the apple tree canopy on root distribution[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6,23(1):105-107.
秦玲, 魏欽平,李嘉瑞. 成齡蘋果樹形改造對根系生長分布的影響[J]. 果樹學報,2006,23(1): 105-107.
[5] GAN Zhuo-ting, LIU Wen-zhao. Distribution of the fine roots of different aged apple trees in Weibei rainfed table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 28(7): 2-7.
甘卓亭,劉文兆. 渭北旱塬不同齡蘋果吸收根空間分布特征[J].生態學報,2008, 28(7): 2-7.
[6] ZHU Xiao-hu, CHEN Hong, ZHANG Li-y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growth and top growth of Walnut[J]. Northern Horticulture,2009(8): 104-106.
朱小虎,陳虹,張立宇. 核棉間作下核桃根系生長及與地上部生長相關性研究[J]. 北方園藝,2009(8): 104-106.
[7] LIU Jun, LIU Chong-huai. Studies on the root distribution of Longyan grape cultivar in pergola training system[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06, 23(3): 379-383.
劉俊, 劉崇懷.龍眼葡萄棚架栽培條件下的根系分布[J]. 果樹學報,2006, 23(3): 379-383.
[8] CHEN Gao-an, PAN Cun-de, WANG Shi-wei.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bsorbing roots of apricot trees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s[J].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48(5): 821-825.
陳高安,潘存德,王世偉. 間作條件下杏樹吸收根空間分布特征[J]. 新疆農業科學,2011,48(5): 821-825.
[9] ZHANG Jin-song, MENG Ping, YIN Chang-jun.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ple tree roots in the apple-wheat intercropping[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2002, 38(4): 30-33.
張勁松,孟平,尹昌君. 果農復合系統中果樹根系空間分布特征[J]. 林業科學,2002, 38(4):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