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只有稀梳的野草,見不到一棵象樣的樹木。山野,似乎還隱約著烈火焚毀后的痕跡。風,揚起的紅褐色塵土使我不再驚詫眼前的蕭颯,火山口近了。沒有一個火山口的周圍是綠草如茵,越是靠近那個黑黝黝、冷冰冰的口子,就越是一片如旅荒漠般的蒼涼。路的盡頭,是一片松軟的沙灘,沙子很細,抓起一把立即就從指縫間漏得精光。穿過沙灘,那個已經沉睡了三千萬年的古火山口霎時展現在眼前。
火山口就在沙灘后的海底下,只有在退潮時才顯露出來。遠望,是一堆奇形怪狀的暗褐色大石壘,如銅澆鐵鑄。連接沙灘和火山口的巨大石灘記錄下當時巖漿滾涌奔流的模樣,那些凌空欲飛的巖石,真實反映了三千萬年前,狂怒的海底火山爆發,熾熱的巖漿猛烈噴射的最后一剎那。這是驚天動地的一瞬!自然力以不可抗拒,吞食一切的桀婺,沖天而起,把滿腔的怒火拋向空中,撒向山野。一時間濃煙四起,遍地焦土,天風怒號,日月無輝。
當一切又歸于平靜,火山口于是陷入了漫長歲月的沉寂。風吹,日曬,霜凍,雨淋,它始終默然無聲。
按照潮水的節律,火山口每天一次顯山露水,當它浮出水面,每一塊巖石的奇特造型總是那么令人驚訝!有的狀若吼獅,有的形如臥牛,更有趣的是那幾處被稱作“海底兵馬傭”的巖柱群,一根根排列有序,緊緊相擁,高矮、胖瘦驚人地相似,且都朝著同一個方向作勢欲撲,這一奇特的地質現象可謂人間僅有。巖柱群齊耍耍地挺立在火山巖上,栩栩如生,威風凜凜,頗具古都西安兵馬俑的精、氣、神。大自然如此神奇的創造力真是令人嘆服!如今,這一獨特的火山地質奇觀做為我國第六大海底古火山地質景觀被辟為不可多得的海底火山地質公園,這塊與廈門島隔海相望的漳州濱海一角、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觀光者和科技工作者。
漲潮的時候,火山口整個浸沒在海水之中,隨潮而來的小魚蝦在巖石縫里輕松覓食,盡情嬉戲;綢緞似的紫菜葉子順著連綿起伏的潮涌舒展長袖,翩翩起舞;小鮑魚和小海葵把這些暗褐色的巖石當作理想的棲息場所。它們早已經忘卻了這曾經的“潘多拉”盒子,也不知道這片巖石底下或許還埋葬著它們無數祖先的殘骸。這堆暗褐色的大石壘成了弱小生命的庇護所,在這里,它們悠然自得,隨意戲耍。累了,就在柔軟的??蜃喜藚仓猩蕴衿獭?/p>
退潮了,附近魚村的老嫗提著小竹簍,邁著蹣珊的步履走進這片石灘,拾些小海螺、小魚蝦,刮些海菜、小鮑魚。累了,就在火山口邊的石頭上歇一會,看看天,看看海,看看遠處的風帆,看看飛翔的海鷗。直到潮水又慢慢地漫上石灘,她們才趟著滿是泡沫的海水一邊往回走,一邊尋覓著一天中最后的或許也是最豐厚的收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們的腳板,從稚嫩變成了矯健有力,最后又退化成粗糙老弱?;鹕綆r上,一雙雙腳板走來了,又離去了,腳板換了一茬又一茬,火山口矗立在大海中,依然默默無語。
有許多的巖壁被刻上字符、巖畫,參透其間的奧妙,曾經使考古家們苦思冥想,手忙腳亂,最后還是丟下了一大堆的迷。相比之下,地質科學的利器在它的領域里是乎更見鋒芒,它的每一個斷言,都是那么斬釘截鐵:三千萬年!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無數個日夜紛紛飄逝在茫茫的宇宙時空,天荒了,地老了,宇宙洪荒,白云倉狗,從混沌中走來的人類不得不經常面對著大自然隨手布下的一座座迷宮。經歷了多少個長夜無眠,展轉反側,熬過了多少個雪雨風霜,疲憊困惑,人類在蜿蜒曲折的漫漫征途上以自身的意志和勇氣開啟了探尋自然、造福自己的心扉。驅散了蒙在眼前的迷霧,揮去了壓在胸口的懦怯,把智慧的光芒投向撲朔迷離的大千世界、浩瀚宇宙。無數次的欣喜若狂,無數次的辛酸苦痛,無數次的欲哭無淚,人類思想的火花,終于在已知和未知之間劃出了一個圓圈。有人嘆息道:圈越大,越無知……。這圈圈就象天上的圓月亮,在月光的籠罩下,山川河流一攬無余,飛禽走獸盡收眼底,那些飄逝的日夜也仿佛一宿醒來,在皎潔的月光下紛紛傾訴各自迷離的夢景。圓月亮把一縷清輝照在暗褐色的火山口上,照見了三千萬年古老的足跡,也照見了火山口在海水有節奏的拍打下,濺起的冰冷的回憶。這回憶,已不帶一絲火氣。